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通过对单次静脉注射氯胺酮(Ket)的定量脑电图(qEEG)分析,探求反应其麻醉状态的指标。9例患者予Ket4mg/kg单次静脉注射,分麻醉前、Ket静注后5min、20min(初醒)3个时段做qEEG监测。结果相对功率(REL)麻醉前各导联均以α波为主,θ波成分最小。但给药后5min却完全以θ波为主,至20min后θ波仍占主导。θ比率麻醉前较低,给药后5min骤升,20min时并无明显回落。而反θ比率在给药5min时骤降,20min时仍未回升。δ比率给药5min后显著上升(P<0.01),20min时比率回落,其中F7、F8导联已与术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表明持久、高功率的θ波是单次静注ket麻醉的特征表现;δ比率能反映从麻醉至初醒的变化趋势;而θ比率与反θ比率能更确切地反映Ket的麻醉状态。  相似文献   
12.
蒯建科  张凤林  梁韶军  门巧娟 《医学争鸣》2002,23(11):1054-1055
0 引言 肿瘤患者手术治疗大部分为根治性切除术 ,范围广、创伤大 ,术后疼痛成为患者的主要痛苦之一 ,而疼痛又可引起多系统器官的功能紊乱 ,影响患者术后康复 .硬膜外注药用于术后镇痛的方法较多[1 ] ,镇痛效果与时间各有不同 .我们以微量注射泵 (采用 Baxter泵 )持续硬膜外注入吗啡、丁哌卡因、氟哌利多混合液 ,对肿瘤患者术后镇痛及不良反应进行了临床观察 ,并与硬膜外单次注药进行了对比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4 0例在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下行妇科肿瘤切除收稿日期 :2 0 0 2 -0 2 -0 1; 修回日期 :2 0 0 2 -0 5 -13作者简介 :蒯…  相似文献   
13.
催醒时定量脑电图界值预示唤醒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通过观察全麻后即刻催醒病人脑电功率谱及诱发电位的变化,评价其在催醒过程中监测麻醉深度及唤醒的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 14例择期手术患者用电脑输液泵以1%普鲁卡因1.0mg·kg~(-1)h~(-1)、芬太尼10μg·kg~(-1)·h~(-1)加潘库溴铵维持麻醉2~3小时。停麻醉药后5分钟给新斯的明2.0mg,5分钟后再给予纳络酮0.4mg催醒。用美国Axon systems sentinel-4型脑电生理监  相似文献   
14.
咪唑安定和芬太尼对麻醉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镇静药物咪唑安定与芬太尼的临床降压作用。方法 3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术中使用将咪唑安定(0.2mg/kg) 与芬太尼(2μg/kg),观察给药前后的BP、HR、心电ST段和PETCO2等变化,并将给药前后的各项参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给药前后SAP、MAP、DAP、HR及RPP等参数均呈现较为一致的规律性变化:注药前5min的各项参数较术前24h所测参数有显著的升高(P<0.01);而注药后15min各参数又显著下降,与术前24h和注药前5min均有显著差异(P<0.05);在随后的注药后30、60min时,各参数保持平稳,与15min时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直至注药后120min时,各项参数与60min时相比有回升的趋势(P<0.01),但与术前24h相比,除HR外各参数仍末达到术前24h水平。实测12导联同步心电图ST段自动分析,所有患者在降压的过程中未见病理改变或已有的病理改变加重的趋势。对PETCO2的观察发现,38例患者在给药后均有因深睡而引起不同程度的呼吸减弱、二氧化碳蓄积或舌下坠,如麻醉中不加吸氧或辅助通气,PETCO2有超过50mmHg的趋势。结论 在避免痛疼及强制性唤醒刺激,并且注重呼吸管理的情况下,咪唑安定与芬太尼后配伍使用有确定的降压和改善心肌氧耗的作用,而且时效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静脉麻醉药对脑电相干性的影响。方法:40例病人分别用硫喷妥钠5mg/kg、异丙酚2.5mg/kg、氯胺酮4mg/kg和芬太尼10μg/kg静脉诱导麻醉。用AXON Systems Sentine1-4中枢神经系统监测仪观察分析麻醉期间Cz-F_7与Cz-F_8和Cz-A_1与CzA_2,两对导联之间的脑电功率总相干性和EEG各频带下(β、α、θ、δ)的相干性变化。结果:麻醉药对脑电相干性有显著不同的影响,或增高或降低,其变化似无规律,也与麻醉药对脑呈兴奋或抑制作用,以及抑制的强弱之间无关联。结论:不同麻醉药以不同的方式选择性抑制或兴奋EEG的发生源。  相似文献   
16.
临床麻醉医师的素养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麻醉工作的质量。本从①强化事业道德;②提高专业技能;③优化工作作风;④素养培训等方面强调了麻醉医师素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胰岛素(Insulin)对脂多糖(LPS)引起的兔急性肺损伤(ALI)的预防与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对照组,LPS组,Insulin + LPS组及LPS + Insulin组,气管内滴注LPS建立兔急性肺损伤模型.采用微量注射泵经兔耳缘静脉注射液体,NS组和LPS组注射生理盐水,持续4 h;Insulin+LPS组注射胰岛素混合液,0.5 h后再于气管内滴注LPS、胰岛素混合液持续4 h;LPS+Insulin组先经气管内滴注LPS, 0.5 h后再注射胰岛素混合液,持续4 h.4.5 h后处死实验动物,取肺组织观察形态学改变、测定肺湿/干质量比值(W/D),肺泡灌洗液(BALF)中蛋白含量,肺组织匀浆中TNF-α、IL-6、LDH和MPO的含量.结果 形态学观察表明LPS组肺组织水肿,点、片状出血,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肺泡间隔显著增厚,肺泡腔变窄,结构消失.Insulin+LPS组及LPS+Insulin组肺损伤明显减轻,肺组织结构均趋于正常;肺泡腔及支气管腔炎性细胞及渗出物明显减少.LPS组肺W/D与NS组相比明显增加(P<0.05),BALF中蛋白含量显著增加(P<0.05),肺组织匀浆中TNF-α、IL-6、LDH和MPO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给予胰岛素预防及治疗后,肺W/D、BALF中蛋白含量、肺组织匀浆中TNF-α、IL-6、LDH和MPO的含量与LPS组相比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 Insulin能够防治LPS导致的兔急性肺损伤,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肺组织中炎症介质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8.
诱发电位监测地氟醚麻醉后苏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诱发电位(EP)监测地氟醚麻醉后苏醒的可靠参数。方法 择期全麻腹部手术患30例,诱导后地氟醚维持麻醉,麻醉停药前3min记录体感诱发电位(SEP)和听觉诱发电位(AEP),并观察麻醉停药后命令反应时间、拔管时间及达到modify aldrete score>9的时间。结果 AEP的Nb潜伏期及SEP的P25潜伏期与苏醒各指标呈线笥相关,命令反应与Nb潜伏期相关系数(r)=0.84(P<0.01)、命令反应与P25潜伏期r=0.60(P<0.01),拔管时间与Nb潜伏期r=0.88(P<0.01)、拔管时间与P25潜伏期r=0.59(P<0.01),达到modified aldrete score≥9的时间与Nb潜伏期r=0.86(P<0.01)、与P25潜伏期r=0.68(P<0.01)。结论 Nb及P25 伏期是反映苏醒时间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9.
冉红  张凤林  梁韶军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1):1483-1484
目的:探讨B型脑尿钠肽(BNP)作为客观评估老年患者手术风险指标的可行性。方法:老年手术患者99例,用全自动酶素免疫分析仪AxSYM测定血浆BNP浓度;用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病情评估分级标准做术前危险性评估。结果:ASA组(n=24)BNP 183.83±239.916,中位数56.05;ASA组(n=57)BNP值:661.96±897.51,中位数344.2;ASA组(n=18)测定BNP2407.49±1163.16,中位数2243.5;ASA分级与血浆BNP浓度测定值呈正相关。结论:将BNP作为客观评价老年人手术风险的指标有一定的可行性;医生对老年人的病情评估有过重的偏移。  相似文献   
20.
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有分泌脑啡肽及儿茶酚胺等内源性镇痛物质的机制,美国的Winnie和Pappas等首次将异体的肾上腺髓质经培养及流行性测定后植入5例晚期癌痛患者的蛛网膜下腔,并取得了前途可观的效果,这将有可能改变传统疼前治疗有耐药性及副作用多的面貌。但其镇痛的真正机理尚有争议,在移植术的可行性方面也亟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