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2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0篇 |
临床医学 | 4篇 |
内科学 | 3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11篇 |
外科学 | 4篇 |
综合类 | 49篇 |
预防医学 | 1篇 |
药学 | 2篇 |
中国医学 | 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亲水性敷料治疗糖尿病足性溃疡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比较亲水性敷料(多爱肤)和传统纱布对糖尿病足性溃疡治疗疗效。方法将40例2级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以溃疡愈合好转率及时间为观察指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愈合率:常规组为70.0%,亲水性敷料(多爱肤)为65.0%,亲水性敷料(多爱肤)治愈率与常规组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愈合时间:常规组为(46±2.9)d,亲水性敷料(多爱肤)为(23±1.7)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亲水性敷料(多爱肤)能明显缩短治疗时间,但对提高治愈率疗效不显著。 相似文献
62.
目的构建内皮细胞高表达脂多糖相关因子1(EOLA1)基因启动子的报告基因重组质粒,为EOLA1启动子的分析鉴定奠定基础。方法提取人内皮细胞基因组DNA,设计引物克隆EOLA1基因上游不同长度的基因片段,插入到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载体pGL3-Basic中,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测序。结果成功构建了3种含有不同长度EOLA1上游基因的pGL3-EOLA1-Luc荧光素表达质粒,形成了系列的EOLA1启动子重组体。结论建立的不同长度EOLA1上游基因的报告基因系统为EOLA1启动子的活性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3.
目的 评价同种异体富血小板凝胶(allogeneic rich platelet gel,APG)治疗难愈性皮肤溃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6年5月至2017年3月,按照难愈性皮肤溃疡的诊断标准,根据研究对象的纳入及排除标准,共筛选51例患者入组.实验前通过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表,按入组时间先后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6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患者治疗前均做细菌培养+药敏实验,并根据其结果给予抗感染治疗和局部溃疡面标准处理.试验组将同种异体APG外敷溃疡面或注射入窦道,再用凡士林油纱覆盖并用3M医用透明敷贴封闭创面,外用纱布敷料包扎;对照组患者选用新型敷料(速愈乐)治疗溃疡面,外用纱布敷料包扎.以溃疡愈合率、总有效率、窦道愈合率、愈合时间及安全性作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 试验组26例患者溃疡愈合率为77%(20/26),总有效率为100%(26/26),窦道愈合率为100% (4/4),愈合时间为18 ~42 d,平均30.5 d.对照组25例患者溃疡愈合率为52%(13/25),总有效率为68%(17/25),窦道愈合率为20% (1/5),愈合时间为21 ~58 d,平均38.5 d.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血常规,输血前ICT(HBV、HCV、HIV、梅毒),T细胞亚群计数(CD4、CD8、CD4/CD8的比值)及血小板抗体检测结果,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治疗后随访患者均无不适.结论 同种异体APG用于治疗难愈性皮肤溃疡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4.
目的 制备抗EOLA1多克隆抗体并检测其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原核表达获得EOLA1蛋白,纯化后作为抗原免疫大白兔,获得兔抗人EOLA1(hEOLA1)多抗血清.进行免疫组化检测人多肿瘤芯片上EOLA1的表达.结果 制备了高滴度的hEOLA1多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显示EOLA1蛋白在肺癌、结肠癌、胃癌和肝癌仅表达于肿瘤问质.肿瘤细胞本身未见表达,而在胶质瘤和乳腺癌则早广泛表达.结论 EOLA1可能在胶质瘤和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5.
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15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治疗性血管生成(therapeutic vasculogenesis)[1]是近年来发展的一项微创新技术,动物实验表明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植入缺血的肢体可促进局部的血管形成,提示有望用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如糖尿病足.我们于2004年7月起开展了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15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植物药有效成分蜕皮甾酮(ecdysterone,EDS)能否改善急性心肌缺血时血流动力学紊乱。方法 采用大鼠冠状动脉结扎致心肌缺血,静脉注射蜕皮甾酮(5 mg·kg〈sup〉-1〈/sup〉),观察平均动脉压(MAP)、左室内压(LVP)、左室内压变化速率(dp/dt)、压力对数微分(dp/dt〈sup〉P-1〈/sup〉)和血浆乳酸脱氢酸(LDH)活性、肌酸磷酸激酶(CPK)、丙二醛( MDA)含圣。结果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时MAP,LVP,LVP,dp/dt,dp/dt〈sup〉P-1〈/sup〉下降,应用EDS则上述指标下降减轻;而LDH,CPK,MDA升高,应用EDS则上述
指标升高减轻。结论EDS能改善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血流动力学、增加心从收编性,机制可能在于减少心肌酶谱释放、减轻心肌脂质过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
67.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 MSC)对于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性血管生成作用已被实验证实[1].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我们开展了"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课题,现将1例患者的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8.
钒酸盐纠正了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内活化的DAG—PKC信息传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内传导与心功能降低的关系。方法 检测糖尿病大鼠心肌二酰基甘油含量,蛋白激酶活性和心功能变化及胃饲钒酸钠的影响。结果 糖尿病大鼠心肌DAG含量和胞膜PKC活性显著升高,心功能显著降低,胃饲SV后明显改善。结论DAG-PKC通路激活是形成糖尿病心肌病的一个重要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69.
钒酸盐对糖尿病大鼠心肌代谢和功能损害的有益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钒酸盐对糖尿病性心肌病的影响,方法:于糖尿病大鼠饮水中加入原钒酸钠(SV)口服4周,观察在体左心室功能的动态变化并测定心肌高能磷酸化合物含量。结果:糖尿病大鼠口服SV后,左心室心肌舒缩功能和高能磷酸化合物量显著改善,结论:SV能有效地改善糖尿病心肌病变。 相似文献
70.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扩增后移植治疗糖尿病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背景:国外动物实验表明体外扩增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效果较好。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扩增后患肢移植的效果和安全性。
设计:随机对照临床观察。
对象: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2006-10/2008-10住院确诊的糖尿病足患者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64.3±12.7)岁,按wagner分级2级8例,3级18例,4级14例。按查表法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22例,常规治疗组18例,实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讨论批准。
方法: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降糖、降压、调脂、抗感染、抗凝、营养神经、扩张血管等药物治疗,局部常规换药,有坏疽者行截趾治疗;细胞移植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按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法分离制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经流式细胞仪鉴定、染色体检测、细胞悬液皮试后,予肌肉注射法行扩增后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
主要观察指标:细胞移植后1个月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鉴定可能不良事件和副反应。
结果:移植后1个月,细胞移植组患者肢体疼痛、冷感、间歇性跛行均有所改善,踝肱指数明显升高,双下肢血管显像血流灌注有所增加,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1)。移植后3个月随访患者均无异常症状体征出现,血、尿、便常规检测正常,心电图和肝肾功能无特殊改变,出凝血时间正常。
结论:体外扩增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患肢治疗糖尿病足简便、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