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正>患者男,25岁。1年前无意发现右侧睾丸肿物,从绿豆大小增大至鸡蛋大小,按附睾炎治疗后无明显改善。查体:右侧睾丸触及大小约3.5 cm×4.0 cm肿块,无压痛。实验室检查:单核细胞0.62×109/L,CA-724 9.98 U/ml。超声:右侧睾丸体积增大,形态失常,大小约7.1 cm×6.6 cm×5.1 cm,包膜不光滑,边界不清,实质质硬,回声不均匀,可及不规则片状低回声及稍高回声区,CDFI示其内点状血流信号(图1)。CT:右侧睾丸体积增大,内见团块状低密度影,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腹盆腔非实质脏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CT表现特征及与病理分型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腹盆腔非实质脏器IMT的CT图像特点,从肿瘤的发生部位、大小、形态、密度及强化特点、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有无转移灶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探讨腹盆腔非实质脏器IMT的CT表现特征及与病理分型的相关性.结果 11例IMT发生于肠系膜及腹膜后各3例,髂窝及膀胱各2例,大网膜1例.CT征象为不规则分叶状或多结节状肿块,直径2~18.5 cm;9例黏液血管型为混杂囊实性密度,增强后实性部分呈花环样、结节状明显延迟强化;1例梭形细胞密集型为实性等密度,呈中度均匀延迟强化;1例黏液血管型和梭形细胞密集型同时存在,局部病灶为实性,中度均匀强化,局部病灶为囊实性,明显不均匀强化;9例黏液血管型中,4例病灶为多发,2例与周围组织黏连,1例伴有子宫、腰大肌侵犯及肺转移.结论 腹盆腔非实质脏器IMT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可初步反映其病理分型.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蛭龙活血通瘀胶囊(以下简称“ZL”)对H2O2诱导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正常H9C2心肌细胞、PC12细胞作为对照,分别以不同浓度的H2O2处理细胞4h,建立氧化损伤模型;在H2O2处理细胞前用ZL预处理24 h,作为ZL药物组,采用CCK-8法检测以上各组细胞存活率.结果:与未经H2O2处理的细胞...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胃混合性神经内分泌-非神经内分泌肿瘤(MiNEN)的CT特征及临床病理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的胃MiNEN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17例胃MiNEN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2岁,男女比例2.4:1;病灶位于贲门胃底12例,胃体2例,胃窦3例;13例病灶表现为胃壁增厚,其中10例胃壁呈节段性不规则增厚,3例呈局限性胃壁增厚,4例病灶表现为溃疡性肿物,12例病灶表面有溃疡形成;病灶最大范围34.6~91.8 mm,平均66.7 mm; CT平扫病灶密度均匀,增强扫描4例呈轻中度强化,13例呈明显强化;12例强化不均匀,5例强化均匀;10例呈持续性强化,7例呈渐进性强化。11例胃周脂肪间隙模糊,9例浆膜面不规则呈结节状,15例胃周有肿大淋巴结,2例肝内见环形强化的转移灶。17例胃MiNEN均由腺癌及神经内分泌癌组成,两种成分均占比30%以上,免疫组化检查显示CK、Syn、CD56均为阳性,CgA14阳性率82.4%。结论:胃MiNEN常发生于中老年男性,贲门胃底最为多见,典型CT表现为节段性或局灶性胃壁增厚,表面多伴溃疡形成,...  相似文献   
35.
马小花  谢开屏  梁盼  石萍 《全科护理》2016,(32):3429-3430
[目的]探讨"1+3"管理模式在儿科护士针刺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成立科内项目小组,围绕儿科护士针刺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进行讨论,运用"1+3"管理模式,即发现一个问题后,寻找一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提出一套整改方案,分享一群人,避免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采取相应改进方案,如加强护士的培训,加强与患儿及陪护的配合,鼓励护士充分发挥聪明智慧,改进临床护理用具,规范操作行为等,并对实施"1+3"管理模式前后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施"1+3"管理模式后,儿科护士针刺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1)。[结论]实施"1+3"管理模式有助于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提出整改并优化流程,降低儿科护士针刺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不同危险级别患者的脑血管痉挛(CVS)程度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对32例SAH患者进行低、高危险级别分组后,与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评价的CVS程度进行比较,所有病例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结果:本组32例患者中,低危险级别25例,高危险级别7例,发生CVS患者12例(占37.5%)。25例低危级别患者中,18例(占72%)MSCTA表现正常,7例(占28.0%)出现轻度CVS,多无临床体征;7例高危级别患者中,2例(占28.6%)MSCTA表现正常,5例(占71.4%)出现中重度CVS,临床表现为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低、高危险级别患者与MSCTA检出的CVS程度比较,Z=-2.936,P〈0.05。结论:MSCTA可准确无创地评价SAH后CVS程度,指导临床分组治疗。  相似文献   
37.
病例 例1,女,68岁,因"胸闷20天余,加重2天"入院.患者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伴气促、肩背部疼痛,偶有头痛,肩背部疼痛为钝痛,无放射痛,持续数小时后症状可减轻,无胸痛、咯血、咳嗽、咳痰.入院后体格检查及心电图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38.
患者男,53岁,无明显诱因发热20余日;既往体健。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6.6%,淋巴细胞百分比17.8%,红细胞沉降率50 mm/h,C反应蛋白60 mg/L,降钙素原0.14 ng/L,肿瘤标志物均为阴性。胸部CT:左肺上叶尖后段20 mm×13 mm团块样高密度影(图1A),CT值28 HU,其内见斑点状低密度影,边缘呈浅分叶及短毛刺状,周围可见胸膜牵拉征(图1B);增强后病变轻度强化,动脉期、门脉期CT值分别为37、33 HU(图1C),纵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  相似文献   
39.
王芳  高剑波  梁盼 《放射学实践》2014,(9):1012-1015
_目的:探讨动脉期及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NIC)在鉴别低分化与中高分化腺癌及判定胃周淋巴结性质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胃癌患者的双能量 CT 扫描资料。分层测量动脉期、静脉期病灶及同层主动脉碘浓度,计算标准化碘浓度(NIC);比较低分化胃癌与中高分化胃癌 NIC 值之间的差异。计算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转移淋巴结及非转移淋巴结的 NIC 值并进行比较。结果:中高分化与低分化胃癌动脉期、静脉期第二层 NIC 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一层 NIC 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静脉期转移性淋巴结 NIC 值均高于非转移性淋巴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能量成像的 NIC 值测量有助于区分不同分化程度胃癌以及胃周淋巴结性质的鉴别。  相似文献   
40.
目的优化肝细胞肝癌(HCC)一站式增强联合灌注CT扫描方案,评估增强与灌注扫描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6—9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上腹部一站式增强联合灌注CT检查的20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时间-密度曲线(TDC),探讨HCC显示的最佳时间和最佳一站式扫描方案。前瞻性纳入2017年9—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HCC的33例患者,经最佳方案扫描后获得灌注及动静脉期图像,勾画肿瘤最大截面,分析灌注参数及增强参数的相关性。结果根据TDC曲线,注药后29 s开始动脉期扫描,病灶显示最佳。CT_(HCC)-AP和CT_(HCC)-VP均与平均上升斜率(MSI)、血流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呈正相关(均P<0.05),λCT-VP与MSI、MTT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在一站式增强联合灌注CT扫描中,注射造影剂后29 s行动脉期扫描,HCC病灶显示最佳。CT_(HCC)-AP、CT_(HCC)-VP与MSI、BV、MTT呈正相关,λCT-VP与MSI、MTT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