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0篇
  免费   291篇
  国内免费   171篇
耳鼻咽喉   23篇
儿科学   28篇
妇产科学   29篇
基础医学   227篇
口腔科学   32篇
临床医学   838篇
内科学   278篇
皮肤病学   39篇
神经病学   82篇
特种医学   174篇
外科学   311篇
综合类   1240篇
预防医学   482篇
眼科学   53篇
药学   460篇
  9篇
中国医学   509篇
肿瘤学   118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69篇
  2022年   188篇
  2021年   177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131篇
  2018年   173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296篇
  2013年   283篇
  2012年   298篇
  2011年   293篇
  2010年   281篇
  2009年   265篇
  2008年   224篇
  2007年   229篇
  2006年   233篇
  2005年   184篇
  2004年   189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23.
目的检测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SIL)组织中BAG-1、MCM2及p16蛋白的表达,探讨其与SIL进展程度、p16表达及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 HR-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36例正常子宫颈/慢性子宫颈炎、77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LSIL)、69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HSIL)组织中BAG-1、MCM2及p16蛋白的表达,并用PCR反向点杂交法对所有样本行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 BAG-1、MCM2及p16蛋白的阳性率在正常子宫颈/慢性子宫颈炎组分别为5.6%(2/36)、2.8%(1/36)及0(0/36),在LSIL组分别为40.3%(31/77)、50.6%(39/77)及27.3%(21/77),在HSIL组分别为85.5%(59/69)、91.3%(63/69)及88.4%(61/69),HR-HPV感染率在三组中分别为25%(9/36)、63.6%(49/77)及92.8%(64/69),BAG-1、MCM2、p16阳性率及HR-HPV感染率均随SIL病变程度上升而增高(P均0.05)。不管在LSIL组还是HSIL组,BAG-1、MCM2表达与p16表达、HR-HPV感染均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BAG-1及MCM2表达与SIL病变程度、p16表达及HR-HPV感染状态呈正相关,它们可能参与了子宫颈SIL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卡介苗(BCG)能否增强抗肿瘤疫苗HSP-MUC1的特异性抑瘤作用,从而将BCG开发为肿瘤疫苗的新型佐剂。方法:动物水平上,BCG和HSP-MUC1共免疫小鼠,观察BCG能否增强HSP-MUC1所激发的特异性抑瘤作用。细胞水平上对BCG发挥佐剂作用的机制进行探讨,将BCG和HSP-MUC1共刺激树突状细胞(DC),观察BCG能否协同HSP-MUC1刺激DC表面的CD86分子表达的上调;并对DC培养上清中IL-6、TNF-α的水平进行测定。结果:BCG+HSP-MUC1组小鼠的肿瘤重量显著地低于HSP-MUC1组(P〈0.05)。细胞学试验显示,BCG能够显著增强HSP-MUC1对DC的激活作用,使DC表面的CD86分子显著上调。BCG+HSP-MUC1组的DC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L-6、TNF-α的水平显著地高于HSP-MUC1组(P〈0.05)。结论:BCG能够显著地增强HSP-MUC1的抗肿瘤活性,具有肿瘤疫苗佐剂的良好功效。  相似文献   
25.
目的:初探心肌梗死后骨髓干细胞归巢于心肌组织的时间窗。 方法: 11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GM-CSF干预组(n=40)皮下注射GM-CSF (50 μg/kg/d) 5 d,对照组(n=40)皮下注射同等剂量生理盐水,GM-CSF干预假手术组(n=15),对照假手术组(n=15),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急性心肌梗塞动物模型,同时复制假手术模型。各组在心梗后1 、3 、5 、10 d免疫组化法观察心肌组织中归巢的ckit+细胞数量,28 d测定血压、室内压及±dp/dt值变化,观察两组大鼠瘢痕组织修复差异。 结果: ①心梗后28 d GM-CSF干预组心功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GM-CSF干预组瘢痕组织横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梗死区平均心肌面积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③GM-CSF干预组与对照组1,3,5 d均有ckit+细胞归巢现象,以第5 d最为密集,第10 d未再有新归巢的ckit+细胞,GM-CSF干预组各时点ckit+细胞归巢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骨髓干细胞归巢的时间窗为心梗后10 d以内。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口服长春瑞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葸环类、紫杉类耐药的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80例确诊葸环类、紫杉类耐药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口服长春瑞滨联合希罗达组(试验组):40例患者口服江苏豪森酒石酸长春瑞滨软胶囊45.50mg/(m^2-d),第1、8、15天服用,口服卡培他滨1650mg/(m^2·d),连服1—14d,每3周为1个周期,连用4个周期。注射长春瑞滨联合希罗达组(对照组):40例患者,长春瑞滨(江苏豪森)25mg/(m^2·d)第1、8天静脉滴注,口服卡培他滨1650mg/(m^2·d),连服1-14d,每3周为1个周期,连用4个周期。治疗结束2周后评价疗效。结果 入组患者80例均可评价疗效,试验组有效率为42.5%,1年生存率为45.0%,中位进展时间4.7月,中位生存时间11.0月;对照组有效率为37.5%,1年生存率为42.5%,中位进展时间4.6月,中位生存时间10.6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毒副反应方面,Ⅲ/IV便秘、局部静脉炎、HB下降、WBC下降、ANC下降、总Ⅲ/IV反应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长春瑞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葸环类、紫杉类耐药的转移性乳腺癌与静脉剂型疗效一致,并且在毒副反应上,口服长春瑞滨明显较静脉剂型轻,并且应用方便。  相似文献   
27.
目的:对制备的5株抗BCG Hsp65单克隆抗体(Hsp65 mAb)做进一步鉴定和应用.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mAb的效价、亚类和结合抗原表位特性进行鉴定,应用mAb对Hsp65融合蛋白进行了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结果:5株mAb的类型均为IgG,其中ⅠC1和ⅡC3株mAb为IgG1亚类,ⅠA5、ⅠC3和ⅠD6株mAb为IgG2a亚类. 抗原表位竞争结合分析显示,在配对的不同亚类mAb中,存在着结合Hsp65表面不同抗原表位的mAb.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证实,Hsp65 mAb对Hsp65-MUC1检测结果,与MUC1 mAb的一致.细胞免疫荧光检测显示,制备的 mAb能够识别通过蛋白装载进入树突状细胞内的Hsp65-PSA.结论:获得的Hsp65 mAb可做为检测工具,用于研究BCG Hsp65及其融合蛋白的功能和表达.  相似文献   
28.
为了获得特异性抗T细胞的单抗,本室利用杂交瘤技术得到一组主要和T细胞反应的单抗,命名为SMU1、SMU2、SMU3。本文报道了3株单抗的产生及初步鉴定结果。 本室利用IF及APAAP技术对3株单抗  相似文献   
29.
拒绝上学(SR)是儿童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之一,主要表现为儿童不愿上学或对学习、学校不感兴趣,甚至完全拒绝去学校。目前越来越多研究表明大多数拒绝上学儿童伴有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对其学业、家庭、人际关系等各方面产生广泛且负面的影响。本文主要综述儿童拒绝上学的定义、评估方法、病因、治疗及预后,有助于临床医生进一步探究拒绝上学儿童的病因并及时地进行评估与干预,帮助其改善临床结局,尽早重返校园。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阴道微生态失衡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的关系。 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四川省科学城医院妇科诊断为HR-HPV感染的2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为19~73岁。根据HR-HPV感染状态,将其分为研究组(n=121,HR-HPV持续感染者)和对照组(n=119,HR-HPV复查呈阴性者)。采用成组t检验,对2组患者的体重、人体质量指数(BMI)、孕次、产次等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对2组患者的细菌性阴道病(BV)、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滴虫性阴道炎(TV)、需氧菌性阴道炎(AV)发生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结果①2组受试者体重、BMI、孕次和产次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患者BV、VVC检出率分别为43.0%(52/121)、38.0%(46/1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2%(24/119)、15.1%(18/119),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422、16.075,P=0.002、<0.001)。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TV、AV和混合性感染患者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BV、VVC与HR-HPV持续性感染密切相关,改善阴道微生态环境可能有助于降低HR-HPV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