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27篇 |
免费 | 144篇 |
国内免费 | 8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篇 |
儿科学 | 21篇 |
妇产科学 | 15篇 |
基础医学 | 199篇 |
口腔科学 | 26篇 |
临床医学 | 317篇 |
内科学 | 236篇 |
皮肤病学 | 58篇 |
神经病学 | 32篇 |
特种医学 | 49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51篇 |
综合类 | 681篇 |
预防医学 | 286篇 |
眼科学 | 10篇 |
药学 | 228篇 |
7篇 | |
中国医学 | 299篇 |
肿瘤学 | 3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篇 |
2023年 | 63篇 |
2022年 | 62篇 |
2021年 | 66篇 |
2020年 | 46篇 |
2019年 | 41篇 |
2018年 | 43篇 |
2017年 | 20篇 |
2016年 | 42篇 |
2015年 | 50篇 |
2014年 | 76篇 |
2013年 | 71篇 |
2012年 | 105篇 |
2011年 | 116篇 |
2010年 | 111篇 |
2009年 | 131篇 |
2008年 | 102篇 |
2007年 | 73篇 |
2006年 | 117篇 |
2005年 | 115篇 |
2004年 | 94篇 |
2003年 | 69篇 |
2002年 | 56篇 |
2001年 | 56篇 |
2000年 | 76篇 |
1999年 | 75篇 |
1998年 | 66篇 |
1997年 | 55篇 |
1996年 | 62篇 |
1995年 | 46篇 |
1994年 | 45篇 |
1993年 | 54篇 |
1992年 | 43篇 |
1991年 | 62篇 |
1990年 | 50篇 |
1989年 | 40篇 |
1988年 | 42篇 |
1987年 | 27篇 |
1986年 | 35篇 |
1985年 | 32篇 |
1984年 | 18篇 |
1983年 | 18篇 |
1982年 | 17篇 |
1981年 | 12篇 |
1980年 | 10篇 |
1979年 | 9篇 |
1974年 | 2篇 |
1964年 | 3篇 |
1958年 | 2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71.
孙肖红 付士红 王静林 吕新军 王焕琴 何英 翟友刚 梁国栋 SUN Xiao-hong FU Shi-hong WANG Jing-lin Lü Xin-jun WANG Huan-qin HE Ying ZHAI You-gang LIANG Guo-dong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7,29(1):495-498
目的 对滇西北地区分离的版纳病毒进行系统鉴定,明确与云南其他地区分离株的差异.方法 对2005、2006年从滇西北地区分离的3株版纳病毒进行形态学、基因组带型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测定第12片段核苷酸序列,进行序列的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从2005、2006年滇西北蚊虫标本中分离到的3株版纳病毒为直径约70 nm、无包膜、有双层衣壳的球形颗粒,基因组带型为6-6分布.3株版纳病毒问第12片段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与云南其他地区和印度尼西亚版纳病毒毒株的最大同源性分别为98%和90%;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滇西北分离株和云南其他地区分离株共同形成一个分枝;第12片段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比较发现我国版纳分离株和印度尼西亚毒株间存在共同的氨基酸残基差异.结论 首次从滇西北地区蚊虫中分离到3株版纳病毒,基因序列分析显示滇两北分离株和云南其他地区分离株同源性较高. 相似文献
72.
狂犬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狂犬病病毒宿主动物的免疫状况对于预防和控制人类狂犬病的流行至关重要.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发展,动物用狂犬病疫苗,尤其是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本文将就动物用狂犬病疫苗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状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3.
目的 利用自主研发的辛德毕斯病毒载体构建含有丙型肝炎病毒( HCV)结构蛋白E1E2的重组病毒颗粒.方法 将编码HCV包膜糖蛋白的E1 E2基因克隆至辛德毕斯病毒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BR-XJE1E2和pVA-XJE1E2,转染BHK-21细胞后获得重组丙肝病毒颗粒.并通过RTPCR、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方法鉴定表达E1E2蛋白的重组病毒颗粒.结果 酶切、PCR和测序分析表明重组质粒构建成功.RT-PCR、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Blot鉴定结果表明重组质粒转染细胞后能包装出表达E1E2的丙肝病毒颗粒.结论 以辛德毕斯病毒载体为基础构建的重组质粒可在真核细胞中包装出重组丙肝病毒颗粒,这为进一步研究其在动物体内免疫反应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4.
病毒性出血热是由不同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出血、休克、高病死率为特征的一组自然疫源性疾病,其中与虫媒病毒有关的出血热主要有立夫特山谷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黄热病、登革热、科萨努尔森林病、鄂木斯克出血热、基孔肯雅热等,本文从流行特征、病原学、诊断、治疗及预防等方面对上述疾病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5.
目的分析LYSO闪烁晶体内光子的输运特性及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位置映射表的建立方法。方法在Linux fedora操作系统之上成功构建了GATE(geant4 application for tomographic emission)核医学仿真平台,模拟了LYSO闪烁晶体PET探测器内光子输运过程。并且基于仿真数据,分析了位置映射表。结果成功研制了8×8探测器模块,得到位置映射对照表。结论基于GATE进行探测器模块设计切实可行,得到的位置映射表对后期实际散点图的建立过程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在快速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医患沟通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19年4月本院老年髋部中心3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拟行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患者。经签署知情同意书,利用随机数表将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实验组采用3D打印模型进行术前沟通,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前沟通方法,分别进行术前医患沟通调查问卷信息采集,记录手术时机(入院到手术的间隔天数)、手术时间、出血量等,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术前应用3D打印模型进行医患沟通,患者对病情、手术方案、护理等方面的理解有明显优势,患者满意度较高;实验组从入院到手术间隔时间明显较短,为(2.92±1.16)d,对照组(4.36±2.10)d,P<0.05。 结论 3D打印技术在快速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医患沟通方面有显著效果,缩短术前间隔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7.
海南岛两株甲病毒基因组3′末端核苷酸序列的克隆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从分子水平鉴定海南省分离的两株甲病毒 (HBb17和M1病毒 )。方法 采用RT-PCR方法 ,分别扩增两株病毒基因组的 3′末端核苷酸序列 ,扩增产物经亚克隆 ,筛选重组子并测定核苷酸序列对序列进行分析。结果 HBb17和M1病毒分别扩增出约 1 6kb和 1 3kb的特异片段。序列分析表明 ,在 3′末端非翻译区HBb17病毒与罗斯河病毒 (国际标准株T48病毒 )核苷酸同源性为99 % ,M1病毒与鹭山病毒 (SAG)同源性为 98% ;两病毒结构基因的E1区序列 ,HBb17病毒与罗斯河病毒核苷酸 (氨基酸 )同源性为 99% (99% ) ,M1病毒与鹭山病毒核苷酸 (氨基酸 )同源性为 97% (99% ) ,M1病毒与盖塔病毒同源性为 94% (98% )。结论 序列分析表明 ,海南岛分离的HBb17病毒属于罗斯河病毒 ,M1病毒可能是鹭山病毒或盖塔病毒的变异株 相似文献
78.
2007年山西省部分地区虫媒病毒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山西省部分地区的虫媒病毒,在当地采集蚊虫标本进行病毒的分离与鉴定.方法 2007年7月和8月在当地采集蚊虫标本,通过组织细胞培养进行病毒分离,利用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对病毒分离物进行鉴定与分析.结果 分离到10株病毒分离物,鉴定结果显示分离株SX0765、SX0766、SX0767、SX0771、SX0789、SX0790、SX0793、SX0794、SX0795、SX0796均为版纳病毒;此外,分离株SX0771和SX0794还同时存在辽宁病毒基因.进一步分析显示版纳病毒新分离株与此前在北京、云南和辽宁分离到的病毒株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同源性在89.7%~94.1%之间.结论 在山西省分离到10株版纳病毒和两株辽宁病毒,版纳病毒与我国其他地区分离株有明显差异,在进化上相对独立. 相似文献
79.
目的 对山东省新分离乙脑病毒SD08-10株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和分析,全面了解其基因组特征.方法 设计乙脑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扩增引物,RT-PCR扩增片段,PCR产物直接测序,拼接后获得全基因组序列.采用Clestal X(1.8)、DNAStar、GENEDOC(3.2)、Mega(4.0)等生物学软件进行核苷酸序列及氨基酸序列分析和病毒的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新分离乙脑病毒SD08-10株基因组全长10 965个核苷酸,从97位到10 392位,共10 296个核苷酸编码一个开放阅读框,编码3432个氨基酸.与GenBank登录的所有59株乙脑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比较发现,其核苷酸总体差异率为0.7%~18.9%,氨基酸总体差异率为0.1%~5.2%.与目前使用的减毒活疫苗株SA-14-14-2株相比较,全基因组共存在1253个核苷酸差异,82个氨基酸差异.全基因组序列系统进化分析显示SD08-10属于基因Ⅰ型乙脑病毒.结论 新分离的乙脑病毒SD08-10株属于基因Ⅰ型,与2007年中国分离株SH17M-07进化关系最接近. 相似文献
80.
目的 从四川省巴中市采集的蚊虫标本中分离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病毒(JEV),确定其基因型别,并分析相关的基因1型乙脑病毒PrM和E基因区段氨基酸序列特征.方法 对2004年采集蚊虫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对新分离的乙脑病毒进行生物学、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新分离JEV的PrM、E区段核苷酸序列,测序后应用Clustal X软件做碱基配对分析,MEGA4软件完成病毒进化分析,GENEDOC(3.2)软件完成氨基酸位点分析,根据蜱传脑炎病毒可溶性蛋白晶体结构为模板进行乙脑病毒E蛋白三维结构模拟预测分析.结果 共采集4668只蚊虫标本,主要是骚扰阿蚊和库蚊,分离到6株病毒,经鉴定均属于基因1型的乙脑病毒.将四川省分离的6个毒株结合我国新分离的基因1型乙脑病毒与减毒活疫苗株SA14-14-2株的PrM区段和E区段氨基酸比较,发现PrM区段在PrM2、64和65位存在基因1型乙脑病毒独有的氨基酸位点差异,E区段存在14处共同的氨基酸位点差异,其中在E129、222、327和366位点为中国目前分离到的基因1型乙脑病毒所特有的位点特征.结论 从四川省巴中市首次分离到基因1型的乙脑病毒,并发现基因1型乙脑病毒与减毒活疫苗株之间PrM、E基因区段存在氨基酸差异,但现行疫苗株理论上可以保护新分离的基因1型乙脑病毒.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