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桡背侧双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桡背侧双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3月至2009年12月采用桡背侧双锁定钢板治疗22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男12例,女10例;平均年龄47.5岁(21 ~ 78岁)。骨折AO分型:A3型1例;B2型5例;C1型2例,C2型11例,C3型3例。其中5例术中采用自体髂骨植骨。术后评估包括影像学测量尺偏角、掌倾角及桡骨高度,关节活动范围,握力测量,肩臂手功能丧失量表( DASH)评分,以及Gartland-Werley量表评分。结果 22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9个月(12~32个月)随访。所钉患者骨折均在术后6个月内(2~6个月)获愈合。影像学测量尺偏角平均为25.3°(22°~29°),掌倾角平均为12.1 °(8°~14°),桡骨高度平均为1.1 cm(0.8 ~ 1.3 cm)。Stewart改良评分的优良率为90.9%。关节活动范围:背伸平均为53°(30°~68°),掌屈平均为47°(32°~65°),尺偏平均为22°(16°~ 30°),桡偏平均为14°(11°~ 32°),旋前平均为76°(30°~ 90°),旋后平均为72°(10°~ 90°)。以健侧为参考,术侧握力平均为72% (15 kg)。DASH评分平均为11.4分(0~70分),Gartland-Werley量表评分平均为3.4分(1~16分)。结论 桡背侧双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临床疗效较好,尤其是对于背侧皮质粉碎严重的患者,能够为骨折提供更加牢固的支撑。  相似文献   
82.
老年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两种治疗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和克氏针结合外固定架治疗老年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我院收治60岁以上的老年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135例,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80例,克氏针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固定55例,对上述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0.5个月。采用Gartland and 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评价疗效,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组优良率72.5%,克氏针结合外固定架固定组优良率89.1%,克氏针结合外固定架固定组疗效优于石膏外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RWE评分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患者满意度上差异也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克氏针结合外固定架固定组疗效优于石膏外固定组。因为老年患者对上肢功能的要求减低,治疗的目标在于恢复患肢的功能达到可以接受的程度即可,如果患者对腕关节功能要求不高,保守治疗是一种适当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以纤维蛋白胶(fibrin sealant,FS)为载体复合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BMP)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注射型骨修复材料修复犬桡骨节段性缺损的效果. 方法 12只家犬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12只成年健康家犬右侧桡骨中上段造成2.0 cm缺损,制成犬桡骨2.0 cm骨缺损实验模型,然后严密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经切口周围正常皮肤注射FS和FS bFGF bBMP到骨缺损处,术后4、8、16、24周进行放射学检查,术后24周取标本进行组织学和骨密度检查,研究其成骨效应. 结果 ①影像学:实验组术后4周缺损区有密度较低的骨痂形成;术后24周,皮质完全连接,髓腔再通.对照组术后24周内缺损区均无骨痂生长,骨缺损未得到修复.②骨密度测定:术后24周时实验组的骨密度(456.33±13.74)mg/cm2显著高于健侧(433.33±6.77)mg/cm2(t=2.57,P=0.00)及对照组(0mg/cm2)的骨密度.③组织形态学:术后24周实验组新生皮质骨十分致密,骨皮质连接完整,髓腔完全再通;对照组无新生骨形成,缺损处完全为结缔组织修复. 结论 以FS为载体复合bBMP和bFGF的注射型骨修复材料具有高效的骨修复能力,对家犬的骨缺损有良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84.
胸腰椎骨折经椎弓根内固定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胸腰椎骨折经椎弓根内固定失败原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2008年6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经椎弓根内固定失败的24例患者,其中男性15例,女性9例.迟发性感染2例,椎弓根螺钉断裂8例,连接杆断裂1例,内固定松动(含螺母松动)10例,螺钉位置不佳3例. 结果 24例患者全部接受再次手术治疗:2例感染患者取出内固定、病灶清除及灌洗引流后愈合,9例患者单纯取出内固定物,2例患者取出内固定物后予以后路植骨融合,9例更换或加长后路内固定并植骨融合,2例患者调整螺钉位置和方向并在钉孔内植骨后重新置入原螺钉.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6~18个月(平均11个月).术后所有患者未出现伤口感染、神经损伤症状加重等并发症.结论 手术适应证或入路选择不当,未能有效地植骨融合,术后康复锻炼不当或内固定取出过迟及手术操作不规范等是导致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C型臂X线机在骶骨骨折经皮拉力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2008—2009年期间骶骨骨折经皮拉力钉内固定术中C型臂透视操作方法。结果:骶骨骨折经皮拉力钉内固定术中C型臂的投照方法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与手术的进程以及手术的安全性明显相关。结论:C型臂在骶骨骨折经皮拉力钉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十分重要,基层医院要开展此手术,应当进行C型臂X线机的应用培训学习。  相似文献   
86.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肠道黏合吻合专用的辅助支架,并检测其性能。方法:利用生物力学机和模拟灌注系统在体外和体内分别检测支架的抗压强度和溶解时间。将43只新西兰白兔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黏合法和缝合法进行小肠端端吻合术。术后3、14、60d观察吻合口狭窄程度、梗阻程度以及死亡率、手术时间等。结果:该支架具有一定的强度.能承受手术的操作并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能迅速溶解;动物实验表明,采用该支架的实验组吻合口狭窄程度、梗阻程度和手术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死亡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课题组自行研制的组合式双支架对黏合吻合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为该技术的深入研究寻找到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7.
目的:对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进行改性研究,并筛选出最佳改性材料及添加比例.方法:分别用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MWCNTs-COOH)、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丁腈橡胶、环氧树脂、纳米二氧化硅、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6种材料对5%三氯生/氰基丙烯酸酯抗菌胶进行改性,并测试改性后抗菌胶的拉伸剪切强度(tensile shearing strength, TSS)、玻璃化转化温度(Tg)及黏度.结果:添加0.064%MWCNTs-COOH、6%纳米二氧化硅、4%丁腈橡胶以及6.4%环氧树脂都能使抗菌胶有较好的黏接强度改性效果,其拉伸剪切强度分别为(14.71±1.48)、(14.03±1.92)、(14.6±1.78)、(14.05± 1.46)MPa.添加8%纳米二氧化硅的韧性及黏性改性效果最好,抗菌胶的玻璃化转化温度及黏度分别为(1.1±0.24)℃、(15 536.68±28.4)cP(1 cP=1 mPa·s).当纳米二氧化硅的添加比例为8%时,复合物极为黏稠.添加6%纳米二氧化硅后,抗菌胶拉伸剪切强度为(14.03±1.92)MPa,玻璃化转化温度为(3.6±0.68)℃,黏度为(5 278.87±31.68)cP.结论:6%纳米二氧化硅是最佳的改性材料,其改性表现最为均衡.  相似文献   
88.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95岁以上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告人工关节置换治疗95岁以上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本组10例,男3例,女7例,年龄96.5(95~99)岁行人工关节置换12侧(双侧2例),人工股骨头置换11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1侧。每例患者均有5种以上不同程度的并存病,伤前基本都能扶手杖活动,部分生活自理。患者入院后,除1例骨折畸形愈合继发骨关节炎患者外,均在3 d内手术,有2例入院当天急诊手术。手术采用气管插管全麻,多功能监护仪监护。新鲜骨折者术中重建股骨大、小粗隆、骨水泥型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结果:全部病例均顺利通过手术,7 d内下床者3例,8~14 d下床5例。并发症:一过性精神障碍5例;肺部感染2例;引流管口延迟愈合2例;上述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均治愈,住院期间死亡1例。随访8例,随访时间5~12个月。3例可自己扶助行器在室内活动;3例在他人保护下扶助行器活动;2例分别于出院后3、5个月因其它疾病死亡。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治疗95岁以上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可降低死亡率,改善高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经通道辅助缝合系统(channel-assisted minimally invasive repair,CAMIR)微创修复急性闭合跟腱断裂的疗效。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30例(30侧)急性闭合跟腱断裂患者。男18例,女12例;年龄22~50岁,平均30.4岁。左侧10例,右侧20例。均为运动损伤。B超检查示跟腱完全断裂;断端距跟骨止点2~8 cm,平均4.4 cm。受伤距手术时间3 h~9 d,中位时间4 d。术中在CAMIR辅助下采用改良Bunnel缝合法修复断裂跟腱。结果手术时间10~25 min,平均17.0 min;切口长1.5~2.5 cm,平均2.0 cm。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腓肠神经损伤及跟腱再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行走正常,提踵有力,均恢复至跟腱断裂前活动水平。MRI示跟腱愈合、连续;患侧与健侧小腿周径差均小于1 cm,踝关节背伸20~30°、跖屈20~30°。按照Arner 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获优28例,良2例,优良率100%。结论 CAMIR辅助微创修复急性闭合跟腱断裂具有对合可靠、创伤小、再断裂及感染率低等优点,最大限度避免了腓肠神经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T形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初期疗效。方法总结2003年6月~2005年5月T形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13例,男4例,女9例;年龄67~81岁,平均74岁。按AO分类标准:B2型2例,B3型3例,C1型2例,C2型5例,C3型1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所有病例均采用掌侧入路,术中不显露背侧组织,骨缺损严重者置入人工骨(Osteoset)。术后功能康复时间6~30周,平均12.3周。术后第1天开始被动活动腕关节,1周后主动活动,功能锻炼。结果13例全部获得随访,平均13.2个月(4~22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全部一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7周。所有病例均无感染、骨不连、钢板松动、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炎等并发症。按改良的Mcbride腕关节功能评价标准:优9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92.3%。结论T形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引起的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牢靠,可以早期功能锻炼,减少了因长期固定而导致的骨量丢失,避免腕关节的僵硬程度,疗效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