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背景:陈旧性骨盆骨折畸形愈合多因骨盆骨折后不能及时治疗所致,致残率较高。目的:探讨陈旧性骨盆骨折畸形愈合不同植入物置入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解放军总医院骨科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陈旧性骨盆骨折畸形愈合患者9例,内固定治疗时间为伤后87—165d,平均116.7d。9例患者骨盆旋转畸形均大于30。。治疗前行走时持续性疼痛5例,严重疼痛不能行走2例,轻度间歇疼痛2例;双下肢不等长4例,患侧短缩平均2.25cm。治疗操作均在球囊导管临时完全阻断髂总动脉下进行,采用扩大的髂腹股沟入路,骨盆后环畸形的处理包括髂骨截骨5例,骶骨外缘(1.5cm内)截骨1例,骶髂关节切开翻转融合3例。结果与结论:9例患者植入物置入内固定治疗后获得随访12-48个月,平均随访24.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6—24周,平均愈合时间为20.6周。治疗后均未发生坐骨神经牵拉损伤。根据MearsDC报道治疗后评估标准,解剖复位6例(6/9,67%),满意复位3例(3/9,33%)。通过对9例患者随访发现,经扩大的髂腹股沟入路行骨盆植入物置入内固定联合截骨矫形治疗陈旧性骨盆骨折畸形愈合,可有效矫正畸形,重建骨盆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一种单蒂阻隔皮瓣模型,用以观察药物对皮瓣存活长度的影响。方法:以鼠背部中线为中轴,以两侧髂嵴连线为蒂,形成一个1.5cm×6cm的单蒂皮瓣,其全长自皮肌层下与深筋膜游离。下垫置医用硅膜,硅膜以不露出切口又起到阻隔真皮血运为宜:以小三角针用3-0丝线先缝合皮瓣两侧切口,然后将药物加入皮瓣与硅膜之间,再缝合皮瓣的头端;术后单笼喂养7天,取材并检测皮瓣存活的长度,根据均数与总体比较的样本量估算公式,进行模型可重复性推算。结果:单蒂阻隔皮瓣模型在展示10%的分辨率时所需的样本量为26只大鼠,而应用10cm×3cm鼠背部皮瓣模型,则需动物为28只,25%检验水平时所需样本量分别为2只及5只,因此,认为阻隔皮瓣动物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符合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适用于该类实验研究。结论:大鼠背部单蒂阻隔皮瓣模型,是进行皮瓣药物学研究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3.
髋部骨折的性别及年龄分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髋部骨折在不同性别及年龄间的分布。 方法 我院1992 年-2011 年,〉50 岁的髋部骨折患者总计2 454 例,分为男、女两组,组内根据不同年龄段分为5 组,分析髋部骨折在性别和年龄之间的分布,不同髋部骨折类型在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分布。分析髋部骨折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 结果 髋部骨折男性占40%,女性占60% ;71-80 岁患者占39.57%,81-90 岁患者占28.24%。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性别(P <0.05,r =13.955) 和年龄(P <0.05,r =111.285) 与髋部骨折相关。 结论 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有性别、年龄分布差异,总体上女性所占比例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14.
背景:当今,粘合吻合技术在血管修复领域应用广泛,但针对有缺损的血管修复应用较少。本文的目的正是验证2-辛基-氰基丙烯酸酯类粘合剂与自制修复组件对有缺损血管进行修复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方法:自制组件由可膨胀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涤纶生物被摸、自制速溶中空支架三部分组成。修复有缺损血管时,粘合剂与此修复组建配合使用,可替代自体移植血管及缝合技术,通过支架的作用可是血管断端良好对位,同时此组件的中空支架不会阻断血流。选用40只成年杂种狗,20只用于生物力学实验20只用于动物体内实验。在生物力学实验中,狗被随机分为两组(n=10),一组中,狗两侧的颈动脉通过粘合剂与自制修复组件修复,另一组则使用缝合吻合法与ePTFE修复。修复完成后20分钟取标本,10个粘合吻合标本与10个缝合标本用于拉伸强度实验,另10个粘合吻合标本与10个缝合标本用于爆破强度实验。记录标本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强度与最大爆破强度。在动物实验中,狗同样被分为粘合组与缝合组(n=10),所有动物仅修复左侧颈动脉。记录手术时间,观察术后吻合口出血情况。术前、术后1周、2周、8周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血管吻合口进行检测,并在第8周时通过测量内径评估吻合口狭窄情况。第8周是还进行数字减影造影检测对吻合口进行观察。最后对样本进行组织学分析。
结果:粘合吻合组样本所能承受的最大拉伸强度与最大爆破强度分别为23.80±1.51(N)和52.03±2.43(Kpa),缝合组为24.60±1.08(N)和50.04±3.51(Kpa),两组数据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5)。粘合吻合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5.20±0.55分钟,缝合组为25.97±0.58分钟,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术后粘合吻合组仅有1只狗发生漏血现象,而缝合组每只狗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漏血。每组各有一只狗在第一周的时候发生血管完全栓塞。通过超声测量,除外发生栓塞的两只狗外,其余狗的狭窄度均未超过30%。血管造影检测与组织学检测两组间未见明显不同。
结论:使用2-辛基-氰基丙烯酸酯粘合剂与我们自制修复组件对有缺损血管进行吻合修复,是可行、有效的,且更加的省时、便捷、易于掌握。 相似文献
15.
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老年患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报告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失败病例的疗效。方法:本组13例,男5例,女8例。年龄73~88岁,平均79岁。内固定失败时间6~15个月,平均11个月。初次骨折固定方法:PFN(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5例,DHS(滑动加压鹅头钉)固定6例,短重建钉固定2例。患肢活动受限且均有明显疼痛,基本丧失行走能力,8例经常服用止痛药,5例间断服止痛药。13例均采用骨水泥型人工关节置换治疗,其中10例人工股骨头置换,3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术后11例有随访结果,随访时间5~15个月,平均9个月,均可扶助行器或手杖行走,达到生活自理或大部分自理。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失败导致骨不连或严重畸形,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是一种拯救性的治疗措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背景:陈旧性骨盆骨折畸形愈合多因骨盆骨折后不能及时治疗所致,致残率较高。
目的:探讨陈旧性骨盆骨折畸形愈合不同植入物置入内固定治疗的效果。
方法:解放军总医院骨科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陈旧性骨盆骨折畸形愈合患者9例,内固定治疗时间为伤后87-165 d,平均116.7 d。9例患者骨盆旋转畸形均大于30°。治疗前行走时持续性疼痛5例,严重疼痛不能行走2例,轻度间歇疼痛2例;双下肢不等长4例,患侧短缩平均2.25 cm。治疗操作均在球囊导管临时完全阻断髂总动脉下进行,采用扩大的髂腹股沟入路,骨盆后环畸形的处理包括髂骨截骨5例,骶骨外缘(1.5 cm内)截骨1例,骶髂关节切开翻转融合3例。
结果与结论:9例患者植入物置入内固定治疗后获得随访12-48个月,平均随访24.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6-24周,平均愈合时间为20.6周。治疗后均未发生坐骨神经牵拉损伤。根据Mears DC报道治疗后评估标准,解剖复位6例(6/9,67%),满意复位3例(3/9,33%)。通过对9例患者随访发现,经扩大的髂腹股沟入路行骨盆植入物置入内固定联合截骨矫形治疗陈旧性骨盆骨折畸形愈合,可有效矫正畸形,重建骨盆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探讨以纤维蛋白胶(fibrin sealant,FS)为载体,复合重组BMP-2(rhBMP-2)的注射型骨修复材料,修复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的能力,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将实验动物分为:实验组(FS rhBMP-2)、对照组(FS)。于28只新西兰白兔右侧桡骨干处造成1.5cm缺损,然后严密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将各组材料经正常皮肤注射骨缺损处,术后4、8、16、24周进行放射学、组织学和骨密度等方法检查,对其成骨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FS rhBMP-2)骨缺损区在成骨活跃程度、骨密度和再生髓腔结构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FS),使骨缺损得到了彻底修复(P<0.01);对照组不能产生骨性愈合。由此说明以纤维蛋白胶为载体复合rhBMP-2的注射型骨修复材料具有高效的骨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利用声像图的表现和影像学的表现结合病理分析来鉴别诊断浆细胞性乳腺炎,对25例确诊为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根据病情分别采用整形手术、手术切除、切开引流和药物等方法治疗。结果患者经手术、药物治疗及微创抽脓等方法治疗后均痊愈。结论浆细胞性乳腺炎应与乳腺结核、炎性乳腺癌和大导管乳腺扩张症相区别,避免将其误诊为乳腺癌导致乳房全切。患者一旦诊断明确,采取相应治疗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检测一种新型的血管内速溶支架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分别对血管内速溶支架进行细胞毒性实验和皮下植入实验。细胞毒性实验:速溶支架粉末与L929细胞接触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形态,采用MTT(四唑盐)比色法量化细胞毒性,并进行毒性分级。皮下植入实验:在12只新西兰白兔右侧背部皮下植入血管内速溶支架,左侧作为空白对照,分别于植于支架后3、7、14、28 d,肉眼和镜下观察植入点炎症反应情况。结果:血管内速溶支架细胞毒性为0级。皮下植入后无炎症反应,局部组织无刺激。结论:该课题组黏合吻合血管用血管内速溶支架材料满足ISO 10993要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