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4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对中药注射剂安全使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为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出建议。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对2所医院140名护士进行调查,分析中药注射剂安全使用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的影响因素及护士接受再教育的需求情况。结果:不同医院、护龄、学历、职称的护理人员在中药注射剂安全使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上均有所欠缺,且存在差异。结论:社会各阶层均应重视中药注射剂的发展,为其合理使用密切合作,发挥各自作用。  相似文献   
92.
目的:调查广州地区汉族人群与华法林代谢相关的CYP2C9/VKORC1基因多态性分布特征,并了解经验用药患者与根据基因型进行个体化抗凝治疗患者凝血指标(TT、PT、PT-INR、FIB)的改变。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12月住院或门诊676例患者,采用基因芯片法进行CYP2C9/VKORC1基因多态性检测,分析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了解广州地区汉族人群CYP2C9/VKORC1基因多态性分布特征和凝血情况。随机选取初期2.5~3 mg·d-1经验用药组(A组)服用华法林患者91例;经验用药一段时间后进行了CYP2C9/VKORC1基因多态性检测,并根据基因型行个体化用药(B组)。2组患者均按要求定期检测凝血指标。结果:广州地区汉族人群CYP2C9/VKORC1基因型*1*1/AA占74.567%;*1*1/GA占16.57%;*1*3/AA占6.21%;*1*3/GA和*1*1/GG各占1.18%;*1*2/AA和*1*3/AA各占0.15%。凝血指标(TT、PT、PT-INR、FIB)A组依次为(13.97±1.43)s、(16.74±8.34)s、(1.47±0.77)INR、(3.34±0.90)s,B组依次为(13.76±1.17)s、(21.71±11.40)s、(1.96±0.90)INR、(3.63±0.92)s;经配对资料t检验,TT 2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PT和PT-INR 2组间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FIB A组与B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A组、B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PT-INR控制在2~3 INR抗凝治疗理想范围的分别占13.6%和23.57%,经χ2检验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广州地区汉族人群CYP2C9/VKORC1呈基因多态性,因此华法林按传统经验用药抗凝治疗模式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潜在的危险性,以基因为导向的个体化抗凝治疗为临床在调整华法林抗凝治疗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超声对胃癌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45例超声诊断胃癌经胃镜、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患者,先经腹扫查胃区及周围组织,然后饮造影剂,逐段扫查贲门、胃底、胃体、胃窦部必要时扫查邻近器官和周围淋巴结,观察胃壁是否平滑、胃壁厚度、层次是否清晰及蠕动情况.结果:超声显像诊断超声显像诊断胃窦占位病变27例,胃体占位病变7例,胃壁增厚原因待查6例,大部份胃内弥漫占位2例,后腹膜淋巴结肿大5例.结论:超声检查可以作为胃癌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的院前急救与护理配合.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9例抢救成功,院前重型颅脑损伤急救成功率90.8%9例死亡,其中实施院前急救前心跳、呼吸已停止4例,合并严重多发伤,回院后出现心跳、呼吸停止5例.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伤情重,变化快,死亡率高,及时采取各种有效的院前急救与护理配合,可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成活率,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减少合并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5.
目的摸清国际旅行人员高血压患病情况,分析其相关因素的危险性大小,找出预防的关键所在.方法按照高血压国际标准,以舒张压为准,经3次测量(间隔20分钟或次日晨再测量)的血压值都高于正常者定为血压升高.对测定的数据作了统计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出境人员男女患病率确实不同;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升高;体重与患病率呈明显正相关;身高、心率与患病率正相关;A型血的人患病率高于其他血型的人.由于我们的职业分类不够细致,未作相关分析.结论防止超重并坚持规律性运动对预防高血压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6.
目的 研究半铅门容积旋转调强计划(H-VMAT)应用于口咽癌时的剂量优势,与全铅门容积旋转调强计划(W-VMAT),固定野调强计划(IMRT)进行比较。方法 选取10例口咽癌患者CT图像传至Eclipse11.0(美国Varian公司)治疗计划系统行H-VMAT、W-VMAT和IMRT。两种VMAT计划均采用双弧360℃照射,IMRT计划采用7野均分。3种调强计划的通量优化条件一样。统计靶区PGTV、PCTV1、PCTV2、PGTVln、PCTVln的D2D98D50、均匀性指数(HI)、适形指数(CI);脑干、脊髓的D1 cc;腮腺、口腔、喉的平均剂量Dmean,颈部正常组织Dmean,跳数(MU)以及其他剂量学参数。结果 3种调强计划方式之间比较,H-VAMT计划改善了靶区的HI、CI(靶区PCTV2除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I:F=3.959、6.764、10.581、6.770、13.040,P<0.05;CI:F=6.594、4.138、0.842、4.031、5.388,P<0.05),同时明显降低了脑干、脊髓的DmaxF=4.509、20.331,P<0.05)和D1 ccF=27.432、26.314,P<0.05),减少了口腔、喉以及颈部正常组织的DmeanF=4.279、29.498、19.295,P<0.05),其中口腔、喉的V50%在IMRT中略低(F=8.140,P<0.05)。IMRT对口腔、喉的保护略优于W-VMAT,但剂量分布最差。H-VMAT计划在颈部正常组织以及下颈,背部的剂量分布最优,IMRT则存在高剂量曲线。结论 口咽癌容积旋转调强计划采用半铅门技术优于全铅门W-VMAT、固定野IMRT计划,可以考虑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97.
目的分析1例广东省罕见δ-珠蛋白基因(HBD)突变病例, 为临床上避免δ-地中海贫血(地贫)的误诊提供参考。方法患者就诊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采集其外周血进行血液学表型[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血红蛋白(Hb)]及Hb分型分析;应用PCR-流式荧光杂交法进行α-地贫、β-地贫基因常规缺失及突变分析。同时, 应用DNA测序分析HBD突变类型。结果血液学表型分析结果显示, MCV为87.9 fl, MCH为29.3 pg, Hb含量为140 g/L。Hb分型结果显示, Hb F含量为0.4%, Hb A2含量为1.3%, Hb A2变异体含量为0.6%, Hb A含量为97.7%。α-地贫、β-地贫基因常规缺失及突变检测均未见异常。经DNA测序分析, 该患者为HBD:c.349 C>G突变。结论该病例Hb A2含量(参考值为2.5% ~ 3.5%)较低是由于HBD突变导致的, HBD:c.349 C>G突变在中国人群中属于罕见型。  相似文献   
98.
血液净化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的一项新技术,该技术不仅可以清除机体内代谢产生的有毒物质,还可以清除外源性毒物,目前已成为临床抢救急性重度药物、毒物中的首选方法[1].我院自2008年10月~2011年7月4年间在抢救急性毒蕈中毒中,采用血液净化技术,共治疗32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对先天性子宫畸形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1年2月间我院超声科经三维阴道超声检查诊断为先天性子宫畸形的71例病例资料.结果 71例子宫畸形中纵隔子宫38例,双子宫6例,双角子宫5例,单角子宫12例,残角子宫7例,鞍形子宫3例结论经阴道三维超声对诊断先天性子宫畸形明显优于二维超声,与其他传统方法相比较,是一种无创、便捷的诊断先天性子宫畸形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0.
背景:不同种属来源的脂肪来源干细胞在体外培养时特性是否存在差异目前尚未定论。 目的:观察在相同培养条件下,人与家兔脂肪来源干细胞体外培养特性的异同。 方法:体外分离人腹部取皮植皮术来源的脂肪来源干细胞、家兔背部皮下脂肪来源的脂肪来源干细胞,体外培养并传代,观察各自生长形态,取第3代脂肪来源干细胞,比较二者生长及增殖能力、表面CD分子鉴定情况及成脂、成骨分化能力。 结果与结论:人和家兔皮下脂肪均能在体外分离出“成纤维细胞样”贴壁生长呈长梭形的细胞;人脂肪来源干细胞一般6~     8 d可传代,兔脂肪来源干细胞则需要四五天传代。四唑盐结果显示兔、人脂肪来源干细胞分别在第4,6天达到生长高峰。表面标记流式鉴定二者均显示CD29+CD31-。体外分离培养的人脂肪来源干细胞和兔脂肪来源干细胞均具有干细胞的培养特性。与人脂肪来源干细胞相比,兔脂肪来源干细胞具有更强的增殖和诱导成脂能力,但诱导成骨能力较差,家兔是做脂肪移植研究实验动物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