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7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6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1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212篇
内科学   85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42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241篇
预防医学   84篇
眼科学   26篇
药学   113篇
  3篇
中国医学   67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检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在药物治疗前后β2AR、β-arrestin2、NF-κB p65的表达水平.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美沙拉秦西药组和乌梅丸中药组.模型成功建立后空白组和模型组以生理盐水3 mL灌胃,美沙拉秦组用50 g/L的美沙拉秦混悬液50mg/100 g灌胃,乌梅丸组给予0.515g/mL的乌梅丸液3 mL灌胃,各组均连续给药15 d后,取脾脏和结肠组织分别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β2AR、β-arrestin2、NF-κBp65的表达.结果:在正常组织中β2AR、β-arrestin2的表达较多(15.28%±1.71%,15.28%±1.58%),模型组二者的表达明显下降(12.54%±1.28%,12.67%±1.42%),经治疗后,乌梅丸组和美沙拉秦组中二者的表达显著增加(16.27%±1.40%,16.18%±1.12%;17.05%±1.48%,16.77%±1.40%),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显示表达率有统计学意义.而NF-κB p65在正常组织中表达较少,模型组NF-κB p65的表达明显增加(17.79%±1.24%),经药物治疗后其在乌梅丸组和美沙拉秦组中表达明显下降(16.61%±1.42%,15.39%±1.21%),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显示表达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乌梅丸和美沙拉秦均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DSC)技术在星形细胞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经病理证实为脑星形细胞瘤患者,术前分别行常规MR、DSC及常规T1增强扫描,获得灌注伪彩图及曲线图,测量肿瘤实质及瘤周水肿区最大灌注区的rCBV值。结果高、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的灌注曲线与伪彩图像特点有明显差异,低级(11例)、高级(14例)星形细胞瘤的肿瘤实质区最大灌注区相对脑血容量rCBV(与对侧正常脑白质相比)分别为1.966±1.778、4.674±2.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67,P0.05);低、高级别胶质瘤瘤周水肿区最大灌注区相对脑血容量rCBV分别为0.993±0.501、0.654±0.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3,P0.05);低级别胶质瘤实质最大灌注区信号曲线下降幅度与对侧正常脑白质相近或略高,瘤周水肿最大灌注区大多略低于对侧正常脑白质;高级别胶质瘤实质最大灌注区曲线下降幅度大多高于对侧正常脑灰质,瘤周水肿最大灌注区多低于对侧正常脑白质。结论 DSC灌注技术可反映肿瘤实质及瘤周水肿区的血流微循环及分布情况,对胶质瘤的术前分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PSBH对新入学医学本科生牙齿健康情况和保健意识的影响.方法 应用<牙齿保健知识及保健行为>调查表对93名新入学的医学本科生进行健康教育前、后问卷调查,对回收问卷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进行健康教育前、后,新入学医学本科生对牙齿保健知识:使用新牙刷前处理(13.9%vs 42.4%)、每次牙膏用量(10.8%v...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恙虫病患者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CSF)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恙虫病51例(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IL-6、TNF-α、G-CSF的浓度,并与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前IL-6、TNF-...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心绞痛患者性别、年龄因素与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将104例确诊为心绞痛的住院患者,按其性别和年龄随机分组后,测量并分析患者的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 心绞痛患者男女之间,≥55岁与<55岁组之间血Hcy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在≥55岁年龄组中,男性患者血Hcy水平显著高于女性(P<0.05),而在<55岁组,则无差异(P>0.05).结论 男女心绞痛患者血Hcy水平有差异,且主要体现在55岁以上男性心绞痛患者的Hcy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86.
目的 通过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肝癌患者疼痛缓解程度的效果.方法 60 例按(WHO) 将疼痛程度划分中的Ⅱ度、Ⅲ度的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7d 后采用问卷填写方式进行两组患者疼痛缓解及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定.结果 干预组患者遵医率、疼痛缓解率、护理服务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在使用药物的基础上,对疼痛加以综合护理干预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87.
梁丽  石川 《北方药学》2012,9(5):50-52
目的:用三种方法比较在各种消化道疾病中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利用细菌培养、HP病理组织学检测及尿素14C呼气试验方法检测5组研究对象共280例(慢性胃炎82,胃溃疡76例,十二指肠溃疡62例,胃肠道肿瘤30例,以及门诊体检者30例)。对280例胃病患者,先行胃镜检查,镜下钳取活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作为标准对照,同对进行尿素14C呼气试验和细菌培养检查。并将三种方法所得的阳性率、敏感性、特异性、正确性比较。结果: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检出的阳性率三种方法比较由高到低依次为:细菌培养、尿素14C呼气试验、病理组织学;敏感度以病理组织学和细菌培养为高,尿素14C呼气试验测得敏感度与二者相比无显著差异,特异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细菌培养、尿素14C呼气试验、病理组织学;正确性由高到低依次为细菌培养、尿素14C呼气试验、病理组织学。在不同疾病中Hp感染率也有所不同,其中慢性胃炎感染率87.8%(72/82),胃溃疡感染率92.1%(70/76),十二指肠溃疡感染率93.5%(58/62),胃肠道肿瘤感染率60.0%(18/30),门诊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其感染率为10.0%(3/30)。结论:不同消化系统疾病中幽门螺旋杆菌检查阳性率存在显著差异,提示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可能与其所引发各种消化系统疾病有关。三种不同检查方法中,病理组织学检测、细菌培养与尿素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差异小,但尿素14C呼气试验操作简单,结果迅速,患者容易接受,是一种较理想的非侵人性诊断幽门螺旋杆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8.
目的寻找护理风险管理的有效方法。方法首先收集资料,将眼科多年来存在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收集起来,然后通过临床实践和护士培训不断反馈、评价、实践,用护士头脑风暴法制定出相应的应急预案及流程图22条。结果应急预案及流程图降低了护理风险的发生率(29.62%),提高护士对护理风险的认知度(P〈0.05),护士对使用应急预案及流程图的满意度增加100%,心理承受和应对能力提高。结论应急预案及流程图是护理风险管理的有效方法,值得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89.
崔秋红  梁丽 《中国保健》2009,(16):760-761
目的: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0年1月-2008年12月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52例临床资料。结果:B组术后9—15d愈合,无需二期缝合。A组一般换药3—5d后行二期缝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4—20d。两组病人无一例发生院内感染。结论:切口脂肪液化原因复杂,肥胖、营养不良、是否使用电刀、暴露时间长短、缝合技巧、术后切口观察处理等成为影响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0.
2005-2007年广州地区腹泻儿童感染轮状病毒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近3年来广州地区儿童肠道轮状病毒感染情况。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包括门诊和住院的急性腹泻患儿的大便标本,采用免疫胶体金技术对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轮状病毒2005、2006和2007年平均感染率分别为44.70%、38.22%和39.99%;与2006、2007年相比,2005年轮状病毒感染高峰和波谷均向后推延1个月。抗原检测阳性例数在6~24个月婴幼儿最高,全年感染率在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气候可能对广州地区轮状病毒感染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