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41篇 |
免费 | 47篇 |
国内免费 | 15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4篇 |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21篇 |
口腔科学 | 12篇 |
临床医学 | 99篇 |
内科学 | 63篇 |
皮肤病学 | 5篇 |
神经病学 | 43篇 |
特种医学 | 30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29篇 |
综合类 | 189篇 |
预防医学 | 65篇 |
眼科学 | 4篇 |
药学 | 112篇 |
中国医学 | 109篇 |
肿瘤学 | 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19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25篇 |
2013年 | 33篇 |
2012年 | 46篇 |
2011年 | 55篇 |
2010年 | 48篇 |
2009年 | 56篇 |
2008年 | 32篇 |
2007年 | 27篇 |
2006年 | 35篇 |
2005年 | 33篇 |
2004年 | 38篇 |
2003年 | 24篇 |
2002年 | 29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4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4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3篇 |
1976年 | 2篇 |
1964年 | 4篇 |
1962年 | 4篇 |
195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 研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内皮细胞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 用不同质量浓度的ox-LDL处理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24h,观察HUVECs的形态学变化,评价细胞增殖,观察PI染色后细胞核的形态改变.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100mg/L ox-LDL能够促进细胞增殖,200mg/L ox-LDL对细胞增殖无影响,400mg/L ox-LDL明显抑制细胞增殖并可明显引起细胞凋亡,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ox-LDL能抑制内皮细胞增殖并引起细胞凋亡,这可能与其致动脉粥样硬化(AS)作用机制有关,可用ox-LDL刺激体外培养的内皮细胞进行AS研究. 相似文献
52.
本文报告囊虫病43例应用丙硫咪唑药物治疗,近期疗效总有效率为94.3%,治愈率70%,显效率14%,好转率9.3%。治疗后近期囊虫抗体仍存在。丙硫咪唑对囊虫病作用快,疗效高,毒性低,方便易行,是目前较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53.
善胃Ⅰ-Ⅲ号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伴肠上皮化生 (IM )与异型增生 (Dys)属胃癌的癌前病变 ,为消化系疑难病之一。目的 :观察善胃Ⅰ—Ⅲ号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及伴发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经胃镜加病理检查确诊的CAG患者 15 4例 ,其中善胃Ⅰ号方治疗组 3 4例 ,善胃Ⅱ号方治疗组 43例 ,善胃Ⅲ号方治疗组 2 9例 ,猴头菌片对照组 48例。患者分别服用善胃Ⅰ—Ⅲ号方与猴头菌片 ,参照有关疗效评定标准判定其疗效。结果 :善胃Ⅰ号方组在临床症状改善方面、总体疗效、治疗前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程度逆转方面 ,分别优于猴头菌片对照组 (P<0 .0 5 ) ;善胃Ⅱ—Ⅲ号方组在临床症状改善、总体疗效方面分别优于猴头菌片对照组 (P<0 .0 5 ) ,而在治疗前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程度逆转方面 ,与猴头菌片对照组相比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善胃Ⅰ—Ⅲ号方治疗CAG有明显的临床效果 ,对胃癌前病变(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 )也有一定的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54.
重症肝炎(包括急、亚急性肝坏死)病死率高达90%左右,迄今尚无特效治疗。"六五"期间,各地医院采用中医中药为主加常规西药救治重症肝炎患者取得可喜成果,使其病死率有较明显的下降。本文试将其治法方药和临床效果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55.
56.
57.
58.
1981-1994年间,我院共收治26例原发性肝癌致自发性破裂出血,其中误诊6例,均为男性患者,年龄36-69岁,平均年龄52岁。以急性腹痛主诉入院。有肝炎史2例,肝硬化史1例。3例误诊为急性胰腺炎,1例误诊为肠扭转,2例误诊为慢性胆囊炎发作。入院时3例有晕厥史。6例均诉右肩背或腰背部疼痛,腹膜炎体征不严重或较局限。3例轻度贫血貌。腹透无殊。2例腹部B超检查提示肝癌腹水,2例提示肝硬化腹水。6例腹腔穿刺液均呈血性腹水。AFP(+)3例。6例均行剖腹探查,术后因腹水形成自动出院1例,因上消化道出血,肝昏迷死亡1例,余4例症状缓解出… 相似文献
59.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