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0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2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3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0篇
  1篇
中国医学   38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为了探索防止沿江河涵闸引水灌溉扩散钉螺,在不同流速条件下钉螺沉降运动规律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沉螺池加拦网”防螺工程设施的设计,于1992年在应城市王台闸增设了这一防螺扩散设施。通过3年来的实际运行结果及验证性试验初步证实,该设施具有防止钉螺扩散作用。这种设施将为类似涵闸改造提供新的工程模式。  相似文献   
32.
宜昌县1987年消灭血吸虫病后11年,即1998年在部分原流行村的沟渠、水田发现了钉螺调查发现,其原因是达标前调查是无螺的沟渠的上游已有少数钉春后逐年繁殖并向下游扩散。提示,消灭达标后要加强螺情监测,保证查螺质量,一旦查出,要随即采取有效措施消灭,防止漏灭、灭漏。  相似文献   
33.
金玲  吴震中  靳桂阳  袁燕 《浙江医学》2015,37(23):1928-1930,1957
目的 探讨肝组织弥散定量分析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健康体检者 130 例,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分 为脂肪肝组(72 例)和正常对照组(58 例),进行肝组织弥散定量分析,得到 12 个定量参数,对比分析两组受试者各定量参数之间的关 系,应用 ROC 曲线评价其诊断价值。 结果 脂肪肝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除峰度、一致性和均等性 3 个参数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参 数如应变均值、标准偏差、蓝色区域百分比、复杂度、偏度、对比度、杂乱度、相关性和弹性定量值均有统计学差异(均 P<0.01)。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仅标准偏差和蓝色区域百分比进入回归方程,绘制 ROC 曲线,两者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866 和 0.887,选择51.500 和 15.685 作为诊断脂肪肝的临界点,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95.8%和 63.1%、93.1%和 69.0%。 结论 肝组织弥散定量分 析作为一种无创、定量的诊断技术,对于脂肪肝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左束支起搏对症状性心动过缓合并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心电学影响。 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因症状性心动过缓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并在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拟行左束支起搏的患者,记录标准12导联体表心电图。比较左束支起搏术前与术后V1导联QRS波形态、QRS时限、右心室延迟激动时间(dRVAT)、左心室达峰时间(LVAT)及心室间延迟时间(IVD)的差异。 结果共入选53例患者,年龄(72.15±9.39)岁,男34例。其中46例(86.79%,46/53)成功完成左束支起搏。术前V1导联以rsR’型为主38例(38/46,83%),术后QRS形态以Qr型为主29例(29/46,63%)。左束支起搏可以显著缩短QRS时限[(149.09±12.81)ms对(112.46±9.64)ms,P<0.001)],其中35例(76.08%,35/46)患者的QRS时限完全纠正,10例(21.73%,10/46)部分纠正,1例(2.17%,1/46)未纠正;IVD显著缩短[(58.28±12.54)ms对(34.34±8.87)ms,P<0.001];但在dRVAT方面左束支起搏术前与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47±12.40)ms对(100.86±10.57)ms,P=0.955]。与术前相比,左束支起搏延长LVAT[(42.46±6.95)ms对(66.53±10.83)ms,P<0.001]。 结论左束支起搏可显著缩短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QRS时限,并改善其心室间电学同步性,产生以Qr型为主的起搏后QRS波形态。  相似文献   
35.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4月至2008年9月收治17例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脱位的患者,男11例,女6例;年龄23~65岁,平均37.1岁.齿状突骨折按照Anderson分型:Ⅱ型12例,Ⅲ型5例.患者均有寰枢椎脱位或半脱位,寰枢椎脱位按Fielding分型:Ⅰ型2例,Ⅱ型3例,Ⅲ型10例,Ⅳ型2例.经术前颅骨牵引,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行寰枢椎复位、固定及植骨融合,对其疗效进行随访.结果 本组17例患者共置椎弓根螺钉68枚,螺钉位置均满意.所有患者随访12~38个月(平均18个月),四肢肌力、感觉均有不同程度恢复.脊髓功能按照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术前平均为(10.2±2.4)分(5~15分),术后末次随访时为(15.7±1.9)分(13~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78,P<0.05).随访时脊髓功能改善率为35%~95%,平均68.5%.无神经症状加重、硬膜破裂、椎动脉损伤、伤口感染及断钉等并发症.结论 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可为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脱位患者提供牢固的三维固定,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6.
桂阳 《家庭育儿》2009,(2):54-55
晚饭后,免妈妈对兔宝宝说:“孩子,妈妈要备课,你自己玩好吗?”免宝宝点点头:“好啊!”玩什么昵?免宝宝东瞅瞅,西瞧瞧。看电视吧!电视机“啪”地打开了。唉!没完没了的广告,无聊!弹琴好了。兔宝宝坐在琴旁,边弹边唱:“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大鼠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中CD4+T淋巴细胞电压门控钾通道(Kv)Kv1.3的表达、功能及其在AS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饮食法建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流式细胞术分析淋巴细胞的比例,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CD4+T淋巴细胞,研究脾组织CD4+T淋巴细胞Kv1.3mRNA表达、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变化。结果:(1)AS组脾组织CD4+T淋巴细胞占总T淋巴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74.93%±2.15%vs67.80%±2.54%,P0.05)。(2)经刀豆蛋白A(ConA)刺激,AS组T淋巴细胞增殖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1.1321±0.1750vs0.7971±0.0955,P0.05)。(3)AS组脾组织CD4+T淋巴细胞在ConA刺激状态下胞内钙离子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H=82,P0.05)。(4)AS组脾组织CD4+T淋巴细胞在刺激48h后较刺激24h后细胞因子(IL-2,TNF-α)分泌显著增加。(5)AS组脾组织CD4+T淋巴细胞Kv1.3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3.670±1.579vs1)。结论:AS组脾组织CD4+T淋巴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CD4+T淋巴细胞Kv1.3mRNA表达增多,提示高表达Kv1.3的CD4+T淋巴细胞可能在AS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8.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进展到终末期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增加,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诱发慢性心力衰竭的基础疾病复杂多样,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肌病等,其发病机制不尽相同,根据不同病因建立与之相匹配的慢性心力衰竭动物模型,对探究慢性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以及中医药应用于防治慢性心力衰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该文以心力衰竭的病因为分类依据,总结了近十年来使用较多的慢性心力衰竭动物模型,以及这些动物模型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以期为研究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手段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多普勒引导痔动脉结扎术治疗Ⅱ-Ⅲ期内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Ⅱ-Ⅲ期内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以多普勒引导痔动脉结扎术及传统分段结扎法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均获痊愈。治疗组术后当天和术后7天出现疼痛、排尿困难、排便困难、出血等症状的病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为(3.75±0.12)天,对照组为(18.28±3.78)天;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普勒引导痔动脉结扎术是治疗Ⅱ-Ⅲ期内痔有效、安全的方法 。  相似文献   
40.
正妊娠合并心脏病是我国孕产妇非直接产科因素死亡的最常见原因,在孕产妇死亡原因中排第二位~([1])。妊娠期特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使心脏病患者在妊娠期易发生心血管严重并发症,并导致母胎不良结局的发生。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发病率国外报道为1%~4%,我国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发病率约为1%~([1])。随着心脏病手术治疗成功率的提高,心脏病患者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有妊娠意愿的心脏病患者逐渐增多~([2])。近年来由于高龄孕产妇的增多,合并高血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