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静脉化疗风险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静脉化疗风险隐惠,提出静脉化疗风险管理的对策,从对医护人员及病人、化疗药物的配制及环境配备、用药监控等方面进行管理,通过风险管理,提高了全科护士护理服务的风险意识,化疗防护知识掌握率达100.0%,病人满意度达99.3%,未发生护理投诉与纠纷。认为静脉化疗风险管理对策有助于医患双方心身健康,减少及避免化疗静脉渗漏,避免护理纠纷和投诉。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比较两种降压方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外周肱动脉压及中心动脉压的影响.方法 35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非洛地平缓释片及培哚普利或美托洛尔缓释片及氢氯噻嗪两种不同降压方案,于治疗前及血压达标后3个月时(非糖尿病患者血压<140/90 mmHg,糖尿病患者血压<130/80 mmHg)分别测量患者肱动脉压及应用桡动脉脉搏波分析仪获得中心动脉压.结果 治疗后两组药物对患者外周肱动脉压的影响无明显不同(P>0.05);但非洛地平缓释片组较美托洛尔缓释片组中心动脉收缩压进一步下降4.5 mmHg(P<0.05).结论 虽然两种降压方案对外周肱动脉压影响相似,但非洛地平缓释片组降低中心动脉收缩压较美托洛尔缓释片组更显著.  相似文献   
73.
目的对比等渗造影剂碘克沙醇和低渗造影剂碘海醇对老年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病人行直接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肾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6年1月在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确诊为初发STEMI,并于症状发生12 h内成功接受直接PCI术治疗的老年病人566例,随机分为碘克沙醇组(292例)和碘海醇组(274例)。记录术后即刻TIMI 3级血流、血压和心率,并评估PCI术前和术后24 h、48 h、72 h、5 d的血肌酐(Cr)水平。随访术后30 d死亡、急性/亚急性血栓、急诊再次PCI术、卒中和TIMI大出血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 PCI术后与碘海醇组相比,碘克沙醇组干预的梗死相关血管及TIMI3级血流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即刻碘海醇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水平较碘克沙醇组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24 h、48 h及72 h,碘海醇组血清Cr水平显著高于碘克沙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碘克沙醇组造影剂肾病发生率为9.59%(28例),碘海醇组造影剂肾病发生率为13.5%(37例),碘克沙醇组造影剂肾病发生率显著低于碘海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CI术后30 d两组的死亡、急性及亚急性血栓、急诊再次PCI术、卒中及TIMI大出血发生率及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直接PCI术老年STEMI病人,碘克沙醇组肾功能损害和CIN发生率均低于碘海醇组,对于直接PCI术的老年STEMI病人给予碘克沙醇较碘海醇更安全。  相似文献   
74.
近年来,针对军人护士转业量大、招聘护士变更流动频繁、护理队伍成份新、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等状况与学科越来越细、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等现实要求形成较大差距的特点,我院从强化业务训练入手,着力抓好培养护理骨干、基础培训与岗位练兵,使护理队伍整体业务素质逐步提高,基本保持了护理技术与医疗技术的协调发展。1以培养护理专家为目标保持一支稳定的专业骨干队伍近年来,我院从积极打造高素质的护士长人才队伍入手,以培育护理专家为目标,逐步培养了一批懂理论、技术精、会科研的护理专业带头人和一支稳定的护理骨干队伍。在培养方法上,着重…  相似文献   
75.
<正>21世纪的护理管理已由经验管理转向科学管理。这对护士长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高素质的护士长队伍是医院护理管理的重要保障。军队医院只有建设一支高素质护士长队伍,才能确保护理质量的稳中有升和可持续发展。目前笔者所在医院护士长队伍含有军人、非现役文职和合同制人员,呈现三位一体的多元化格局。医院共有护士长  相似文献   
76.
牙体牙髓科门诊诊疗中,患者量大、使用器械繁多、唾液、血液及空气中弥散的飞沫、碎屑等因素,增大了口腔门诊中医院感染控制的难度及发生交叉感染的机率,分析总结牙体牙髓科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致伤原因及风险因素,提出安全防护对策,减少牙体牙髓科护理人员发生职业危险的机会.  相似文献   
77.
整体护理查房前由护理部选择当月查房的主体病区。查房主体小组根据布置的专题进行查阅资料,充分酝酿。查房前一周提供给全院各护理单元相关资料,写出书面提纲。查房每月进行一次。整体护理查房内容是否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关键在查房题目的选择和相关内容的程序设计。护理部收到主体小组提供的相关资料后,组织医院科研小组和主体病区的护士长、责任组长对查房中的重点、难点、疑点进行设问,设计本次查房的讨论程序和讨论问题,选择3~4名在专科方面有较好水平的重点发言代表,包括科主任、医生及护理人员,起到启发引导的作用。准备小组护士长报…  相似文献   
78.
目的 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老年慢性心衰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对心功能、血清B型脑利钠肽(BNP)和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的影响.方法 89例年龄≥65岁的慢性心衰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rhBNP治疗组(n=47)和硝普钠治疗组(n=42),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心功能及血清BNP和NE水平的变化.结果 rhBNP组治疗后24 h临床显效率(51.06%)及总有效率(95.74%)均高于硝普钠组(分别为42.86%及83.33%,P<0.05);rhBNP组治疗后2 w射血分数(EF)值升高[(46.2±9.5)% vs (38.1±6.0)%,P<0.05];rhBNP组治疗后2 w血清BNP水平较硝普钠组下降(P<0.05);rhBNP组治疗后24 h血清BNP及NE水平均较基线值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后2 w较24 h有进一步降低(P<0.01);硝普钠组治疗后24 h血清 BNP及NE亦较基线值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2 w血清 BNP较24 h有进一步降低(P<0.01),但血清NE与治疗后24 h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rhBNP能安全、有效地用于老年慢性心衰急性加重期的治疗.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46例非ST段抬高性ACS患者,观察替罗非班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心肌缺血改善程度及出血事件、血小板计数的变化.结果 替罗非班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心肌缺血改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小板计数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在非ST段抬高性ACS患者的治疗中不但能显著控制心绞痛发作,改善心肌供血,近而可改善其近、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80.
目的:分析支架内血栓形成病例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原因.方法:收集自2007-04至2008-06的所有支架内血栓的患者,共12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2例.1例置入金属裸支架,其余11例均为药物涂层支架.分析入选病例的临床特点,冠状动脉病变特征.结果:12例患者中,亚急性血栓5例;晚期血栓4例;极晚期血栓3例.分析病变特点及血栓形成原因显示:在早期血栓形成的5例中4例为原发性支架贴壁不良、支架膨胀不良、未完全覆盖病变;1例为糖尿病、长病变、完全闭塞病变.在晚期和极晚期血栓形成的7例病例中3例因为停用了波立维;2例有支架内严重再狭窄;1例为正性重构、获得性贴壁不良;1例为糖尿病、小血管病变,且支架中段扩张不充分不除外贴壁不良的因素.结论:支架内血栓是金属裸支架和药物涂层支架置入术后很少发生但非常严重的并发症.急性的支架内血栓可能与贴壁不良有关.晚期支架内血栓在病因学上是多因素的,主要与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依从性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