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探讨血浆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及内毒素水平对肝硬化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的诊断价值及与病原菌分型和临床预后的关系。肝硬化腹水患者(合并SBP38例,单纯腹水51例)血浆PCT含量和内毒素水平分别采用金标兔疫层析和分光光度法检测。所有患者PCT及内毒素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SBP组PCT阳性检出率(>10ng/ml)及内毒素水平均显著高于无SBP组(P<0.001)。G菌感染组血浆内毒素水平显著高于G~+菌感染组(P<0.01),两组PCT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0%与88.9%,差异未见显著性(P>0.05)。动态观察最初三天血浆PCT的变化对不同结局的预测性及临床疗效的指导性优于内毒素检测。动态观察PCT及内毒素水平对肝硬化伴SBP的早期诊断、病原菌初步分型、临床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等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主动脉夹层,又称主动脉壁间动脉瘤,是主动脉壁内的不规则性剥离病变。起病急、变化快、死亡率高、预后差。自从1991年报道首例覆膜支架治疗腹主动脉夹层以来,这项技术在临床逐渐得到广泛应用。我院2002年11月-2004年1月经股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主动脉夹层6例,均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6例患的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胆囊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多发病之一,主要以手术为主。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腹腔镜技术因其创伤小,无疤痕,治愈率高,费用低,术后恢复好等优点,逐渐替代传统的开腹手术。但由于术前准备不足及手术方式、麻醉等方面因素,患者在手术后很容易发生恶心、呕吐,胆汁漏等并发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受到很大影响,有关报道指出:肩部疼痛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前采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CCU住院并行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共计13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9例)和对照组(65例)。比较两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情况、术后TIMI血流、心电图ST段抬高总和回落百分比(sum STR)、住院期间1周内和术后90天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术前和术后24h及1周血小板计数、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间一般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TIMI血流Ⅲ级的比例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1%vs.92.3%,P0.05),而术后90分钟sum STR50%的比例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2%vs.80.0%,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1周内顽固性心绞痛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2.9%vs.13.8%,4.3%vs.15.4%,P均0.05)明显降低,术后90天MACE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1.4%vs.3.1%),而LVEF[(53.86±4.50)%vs.(52.03±4.10)%,P0.05]显著提高。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4h、1周血小板计数以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可显著提高STEMI患者的心肌细胞灌注,改善微循环,从而改善左心功能和临床预后,且并未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5.
聘用护士岗前培训成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聘用护士作为军队医院护理队伍的重要力量,其思想和行为、业务技术能力、自身化素质,对医院的护理建设有着重要影响。作针对目前聘用护士队伍的实际状况,实行招聘上岗前培训制度并对岗前培训前后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比较。强调培训的必要性以及对所采取的培训方式、培训内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46例非ST段抬高性ACS患者,观察替罗非班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心肌缺血改善程度及出血事件、血小板计数的变化。结果替罗非班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心肌缺血改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小板计数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在非ST段抬高性ACS患者的治疗中不但能显著控制心绞痛发作,改善心肌供血,近而可改善其近、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外科医院感染发生的主要因素,为有效控制手卫生、改善医院感染提供举措,以降低外科医院感染率.方法 现场进行随机采样,检测内容包括医护人员手卫生及科室内部空间诊疗环境、无菌物品的表面等设备,对各项检测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各项指标检测,外科医师与护士手阳性率分别为55.0%、75.0%;外科医师与护士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科医师手部菌落数浓度(0.28±0.46)CFU/cm2与护士手部菌落数浓度(0.10±0.24)CFU/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259,P<0.01).结论 对医护人员手卫生进行培训及规范化管理,可有效降低医院接触性感染.  相似文献   
18.
静脉化疗风险的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晓红  戎霞  戴建平 《护理研究》2009,23(7):1761-1762
分析静脉化疗风险隐惠,提出静脉化疗风险管理的对策,从对医护人员及病人、化疗药物的配制及环境配备、用药监控等方面进行管理,通过风险管理,提高了全科护士护理服务的风险意识,化疗防护知识掌握率达100.0%,病人满意度达99.3%,未发生护理投诉与纠纷。认为静脉化疗风险管理对策有助于医患双方心身健康,减少及避免化疗静脉渗漏,避免护理纠纷和投诉。  相似文献   
19.
静脉化疗是治疗癌症的四大手段之一,因化疗在治疗疾病的同时,由于药物在杀灭肿瘤细胞时,也杀灭了大量正常的血细胞和其他组织细胞,其毒性不仅对患者会产生很多不良反应,还由于化疗疗程长,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性强,容易损伤血管而引起药物外渗[1],轻者出现局部红、肿、痛,重者出现皮肤溃烂、组织坏死及深部结构的损害,严重者需外科清创、植.皮[2],据资料[3]怙计,化疗渗漏率为0.1%~6.0%,实际的发生率可能更高.因此,在化疗过程中,建立相应的化疗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化疗护理行为,对减少药物外渗引起的组织损伤,减少护理纠纷,提高化疗成功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院肿瘤外科病房针对化疗的危害性2007年5月-2008年9月对107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静脉化疗风险环节管理,对现有和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价和处理,以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死亡的主要原因。20世纪90年代以来,溶栓治疗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使AMI的病死率明显降低,左心功能明显改善。而近年采用直接冠脉介入干预(PCI)可进一步改善AMI的临床预后。临床随机试验研究显示,直接PCI治疗AMI的近期临床疗效和远期预后优于溶栓治疗。本文通过分析直接PTCA支架术和药物溶栓治疗AMI的临床资料,比较两者疗效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