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9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10篇 |
内科学 | 103篇 |
特种医学 | 6篇 |
外科学 | 3篇 |
综合类 | 23篇 |
预防医学 | 7篇 |
药学 | 11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10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8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研究醛固酮合成酶 (Aldosteronesynthase ,CYP11B2 )及盐皮质激素受体(mineralocorticoidreceptor,MR)基因在心功能不全心肌中的表达。方法 选取 2 5例行瓣膜置换术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室乳头肌组织 10 0mg ,同时取 6例健康心肌组织作为对照 ,提取组织总RNA ,并逆转录为cDNA ,以特定的寡核苷酸为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 ,β actin作为内参照 ,分别观察醛固酮合成酶及盐皮质激素受体在不同心功能状态的心肌中的表达。结果 在 6例正常心肌组织中CYP11B2基因的表达为阴性 ,2 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有 10例表达阳性 ,分别为心功能Ⅰ~Ⅱ级 2例 ,Ⅲ~Ⅳ级 8例 ;轻度心力衰竭患者 (心功能Ⅰ~Ⅱ级 )与重度心力衰竭患者 (心功能Ⅲ~Ⅳ级 )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15 .4 %和6 6 .7% ,两者具显著性差异 (P =0 .0 15 )。正常心肌、心功能Ⅰ~Ⅱ级和心功能Ⅲ~Ⅳ级心肌MR β actin分别为 1.2 8± 0 .13,0 .92± 0 .12 ,0 .80± 0 .2 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心力衰竭组MR基因表达明显下降 (P<0 .0 0 1) ,而心功能Ⅰ Ⅱ级与心功能Ⅲ Ⅳ级之间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83)。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 ,CYP1182基因表达阳性与阴性组之间MR β actin表达分别为0 .78± 0 .2 0和 0 .94± 0 .13,二者间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传染性非典型肺炎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立山 武维屏 侯一军 王成祥 冯淬灵 任传云 崔红生 何晓蕴 苏惠萍 杨曦明 杨惠民 朱陵群 岑凯 王俊宏 于秀辰 陈立新 庞鹤 柳景华 张艳蕾 李祖长 钟剑 杨博华 《中医杂志》2004,45(9):675-677
评价辨证分期使用中药治疗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确诊为SARS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西药组各30例,中西医结合组按进展期和恢复期给予中药,同时给予西医基础治疗;西药组用西药基础治疗.对两组在体温、症状、X线胸片、血常规、激素用量等方面进行观察.结果:中西医结合组可以减少激素日均量、促进肺部炎症吸收,症状改善较西药组明显,两组退热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中药参与治疗SARS有效,比单纯西药治疗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不同剂量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复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三个不同剂量组,组一、组二、组三每次静脉给予的负荷剂量依次分别为75mg、150mg和250mg。结果组一、组二、组三24h复律率分别为100%、100%、95%(P>0.05)。60例患者中,均无严重心律失常发生,未诱发或加重心功能不全。结论静脉途径胺碘酮转复心房颤动疗效确切、安全,不同剂量组均能有效转复房颤,但较大剂量(150mg及250mg)组转复所需时间更短,而不良反应发生率在大剂量(250mg)组略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不同证型蛋白表达水平,为ACS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60例2015年7月—2016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住院,临床诊断为ACS并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证实为冠心病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其中气滞血瘀证组29例,气虚血瘀证组31例。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血栓调节蛋白(TM)、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变化,并记录血瘀证计分及冠脉病变程度评分(Gensini评分)。结果与气滞血瘀证组比较,气虚血瘀证组TM、ICAM-1水平升高(P=0.039,P=0.026);两组hs-CRP、Lp-PLA2水平、Gensini评分、血瘀证各项计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CS气滞血瘀及气虚血瘀证患者hs-CRP、TM、ICAM-1、Lp-PLA2水平及血瘀证总计分均与Gensini评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TM、ICAM-1可考虑作为ACS患者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辨证分型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16.
晕厥是突然发生的一过性意识丧失,伴有肌张力减退、导致病人摔伤,临床不少见.在除外神经科的疾病后,如癫痫、TIA,过去常认为晕厥大部分由严重心律失常引起,然而很多晕厥病人的心脏结构是正常的.经过动态心电图及心内电生理检查经常不能发现室速或严重心动过缓等造成晕厥的原因.所以又把这一类晕厥称为不明原因的晕厥.因为表现为低血压和心动过缓,所以过去又称为血管速走性早厥.近年来研究发现这一类不明原因的晕厥与自身内源性儿茶酚胺引起心肌的异常收缩有关,故又称为神经心源性晕厥(Neurocardiogenic syncope)、利用倾斜试验可以诱发表现为血管迷定反应的晕厥,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新的手段.我们用倾斜试验加用异丙肾诱发诊断了一组不明原因晕厥的病人,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尽管内质网应激早期对机体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但病理性、慢性内质网应激常常造成组织损伤和疾病发生。不断有证据显示,内质网应激在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破裂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2]。慢性内质网应激通过改变肝脏脂质代谢和胰岛β细胞功能,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系统性危险因素,这种促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在肥胖、胰岛素抵抗及糖尿病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失败后,需要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的患者,术前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围术期的出血、输血和并发症等的影响。方法:选择急诊CABG的患者86例,其中术前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至手术当日的患者38例(组1),停用3d的患者48例(组2),选择术前停用5 d以上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组3)。比较三组的术中、术后失血量和输血量、二次开胸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三组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胸腔引流量组1明显高于组2和组3[(867.63±215.72)vs.(426.08±135.35)vs.(275.00±85.23)mL,P〈0.05],组2虽然高于组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无住院死亡、脑卒中及心肌梗死等相关并发症。结论:急诊CABG术前应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至当日会明显增加术后失血量,术前3 d停用较停用5 d以上不会明显增加围术期出血和并发症的发生。对于高危患者在急诊CABG前应该综合考虑心血管事件和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1,FGF21)基因是否在心脏中表达及其表达水平,为进一步研究FGF21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关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进行RealTime-PCR定量检测,并与FGF21的主要来源肝脏进行比较,测定FGF21基因在心肌细胞与内皮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结果:RealTime-PCR结果显示FGF21基因在心肌细胞与内皮细胞中均有表达,且ΔCt值肝脏显著低于心肌细胞与内皮细胞[(5.50592±0.18630)vs(11.26081±0.25024)vs(15.99978±0.17076),P<0.05]。结论:ΔCt值与样品中FGF21基因的表达成反比,即肝脏组织表达FGF21基因的水平高于心肌细胞与内皮细胞。此外本研究发现,心肌细胞与内皮细胞中均有FGF21基因表达,可能对心肌损伤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支架术后进口氯吡格雷(波立维)与国产氯吡格雷(泰嘉)抗血小板治疗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支架术后进口氯吡格雷(波立维)和国产氯吡格雷(泰嘉)抗血小板治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07年7月至2008年8月在北京安贞医院行冠状动脉支架术患者264例,计算机随机分为波立维组(n=144)及泰嘉组(n=120)。波立维组所有病例均采用标准阿司匹林、波立维两联抗血小板治疗;泰嘉组患者接受标准阿司匹林、泰嘉两联抗血小板治疗。氯吡格雷抵抗(CR)定义为氯吡格雷治疗24 h后血小板聚集率(PAR)降低〈10%。CR患者在标准两联治疗基础上增加剂量(阿司匹林剂量不变,波立维或泰嘉加量)。研究主要终点为随访1年时的心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MI)、靶血管重建(TVR)、卒中。次要终点为随访1年时的出血事件、外周动脉闭塞及因不良反应停药。结果两组临床基线资料、冠状动脉造影及PCI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年时,波立维组心性死亡、非致死性MI、脑卒中发生率(分别为0.67%、1.20%、0.67%)与泰嘉组(分别为0.82%、1.64%、0.8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波立维组出血事件发生率、靶血管重建率、外周动脉闭塞发生率(分别为0.67%、3.48%、0.67%)与泰嘉组(分别为0.82%、3.28%、0.82%)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613,P=0.958,P=0.857)。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波立维组与泰嘉组累积风险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1)。波立维组及泰嘉组CR患者分别为5例和4例。两组CR患者PAR在两联治疗基础上增加剂量治疗后分别为(78.2%±11.9%,76.2%±10.5%)显著低于单纯应用两联标准抗血小板治疗分别为(80.8%±13.2%,81.8%±12.2%,P〈0.001)。结论PCI术后接受波立维或泰嘉及阿司匹林二联抗血小板治疗可有效地减少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根据PAR检测结果调整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可能更有利于改善CR患者的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