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26篇
中国医学   3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略论精室当为奇恒之腑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肠化(IM)患者中医体质分布规律。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1年11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CAG伴IM的患者300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采用中医体质分类量表判定体质类型,对分类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发现CAG伴IM患者以偏颇体质居多,尤其以气虚、气郁及湿热体质较常见。其中在性别发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年龄段以中老年人较为多见。男性以湿热质较多见,其次为气虚质及气郁质。40~60岁的人群发生CAG伴IM的患者比较多(P<0.01)。不同肠化程度的CAG体质分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轻、中度肠化的CAG体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肠化的CAG体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重度肠化的CAG体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G伴IM患者体质Hp感染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G伴IM患者伴糜烂及胆汁反流的体质分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AG伴IM患者以气虚质占比最多,其次为气郁质、湿热质。女性发病...  相似文献   
13.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多因素反复损伤胃黏膜上皮,导致内在胃黏膜层变薄,腺体萎缩,数量减少,常伴有假幽门腺化生,大肠、小肠腺体化生,或不典型增生的一种慢性疾病.临床症状多为上腹隐痛、嗳气、反酸、胀满[1].随着疾病的进展,甚至有癌变可能[2]. 查安生,教授,主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溃疡性结肠炎7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常规给予柳氮磺吡啶,治疗组则加用清热解毒药灌肠。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清热解毒药灌肠可有效改善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  相似文献   
15.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指胃黏膜上皮反复受损导致胃黏膜固有腺体的减少,伴或不伴纤维替代、肠腺化生和/或假幽门腺化生的一种慢性胃部疾病,为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常伴有肠上皮化生(IM)及异型增生(Dys),而IM及Dys被公认为是胃癌前病变(PLGC)。现代医学治疗本病尚无明显疗效,而中医学以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为指导,通过调理脏腑功能,不仅能明显改善CAG癌前病变临床症状,且胃镜及组织病理学检查表明其黏膜病变能够逆转。鉴于此,中医药治疗本病,以期阻断和逆转萎缩向癌变的进程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在中医诸多证型中以脾胃气虚,兼夹瘀血阻滞证较为多见,故将益气化瘀法治疗CAG癌前病变研究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观察和胃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患者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患者口服加减和胃方,对照组患者口服胃复春片,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症状评分及其临床疗效、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血清胃蛋白酶原Ⅰ和Ⅱ比值(pepsinogen Ⅰ/Ⅱ ratio,PGR)、胃泌素17(gastrin 17,G17)水平、胃黏膜组织形态学积分。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各临床症状评分及总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饱胀、纳差、疲乏、气短懒言、总积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PGⅠ、PGⅡ、G17水平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PGⅠ、PGR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胃黏膜组织形态学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胃黏膜组织形态学积分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和胃方能有效缓解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病理及理化指标。  相似文献   
18.
19.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指一组包括有排便习惯改变、粪便性状异常、排便感觉异常、腹痛及腹胀等临床表现的功能性疾病,症状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其属中医“泄泻”、“腹痛”、“便秘”等范畴。国内调查研究显示,IBS患者占消化科门诊量的30%~50%,北京地区符合罗马Ⅱ标准和man-ning标准的检出率分别是0.82%与7.01%,男女之比约为1∶1.5〔1〕,多见于18~30岁的青少年〔2~3〕。IBS可分为腹泻型、便秘型、腹泻(或便秘)交替型以及腹痛型,其中腹泻型最多见。〔4〕中医学对腹泻型IBS的诊治有独道的见解,亦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综述如下。辨证分…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乌贝散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的临床疗效及可能作用机理。[方法]将反流性食管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雷贝拉唑肠溶片20mg,q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乌贝散,2组均连续服用8周。观察2组的临床症状、内镜下疗效及治疗前后2组患者G-17、PGⅠ、PGⅡ水平的变化。[结果]2组临床症状与内镜下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96.67%,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G-17、PGⅠ、PG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提升(P<0.05),且治疗组G-17、PGⅠ、PG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贝散联合雷贝拉唑治疗RE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