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42篇 |
免费 | 192篇 |
国内免费 | 10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9篇 |
儿科学 | 62篇 |
妇产科学 | 42篇 |
基础医学 | 195篇 |
口腔科学 | 29篇 |
临床医学 | 778篇 |
内科学 | 305篇 |
皮肤病学 | 22篇 |
神经病学 | 54篇 |
特种医学 | 86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35篇 |
外科学 | 140篇 |
综合类 | 1317篇 |
预防医学 | 583篇 |
眼科学 | 29篇 |
药学 | 457篇 |
5篇 | |
中国医学 | 477篇 |
肿瘤学 | 10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8篇 |
2023年 | 93篇 |
2022年 | 118篇 |
2021年 | 136篇 |
2020年 | 112篇 |
2019年 | 72篇 |
2018年 | 104篇 |
2017年 | 45篇 |
2016年 | 74篇 |
2015年 | 72篇 |
2014年 | 250篇 |
2013年 | 165篇 |
2012年 | 155篇 |
2011年 | 152篇 |
2010年 | 154篇 |
2009年 | 163篇 |
2008年 | 185篇 |
2007年 | 205篇 |
2006年 | 190篇 |
2005年 | 196篇 |
2004年 | 202篇 |
2003年 | 154篇 |
2002年 | 125篇 |
2001年 | 109篇 |
2000年 | 157篇 |
1999年 | 166篇 |
1998年 | 115篇 |
1997年 | 169篇 |
1996年 | 137篇 |
1995年 | 120篇 |
1994年 | 93篇 |
1993年 | 87篇 |
1992年 | 80篇 |
1991年 | 65篇 |
1990年 | 58篇 |
1989年 | 37篇 |
1988年 | 31篇 |
1987年 | 22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17篇 |
1984年 | 12篇 |
1983年 | 17篇 |
1982年 | 13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17篇 |
1979年 | 7篇 |
1965年 | 3篇 |
1964年 | 3篇 |
1963年 | 2篇 |
1959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7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01.
对50例骨科手术病人术后分别使用病人自控镇痛(PCA)和肌注镇痛药进行镇痛效果比较,选取了恶心、呕吐、镇静、疼痛和VAPS评分5个项目,结果显示PCA的止痛效果比肌肉注射更好,但PCA在恶心,呕吐、镇静三个项目上与肌注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检测对神经系统疾病中运动神经元病变性疾病的评估意义。方法:选择2003-03/12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收治的神经系统病变患40例,其中14例为多发性硬化,6例为吉兰一巴雷综合征,6例颈椎病,6例运动神经元病,2例亚急性联合变性,3例锥体外系病,3例癔病。所有患行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检测,刺激部位分别选择接受肌肉对侧的手区及同侧的C6,7棘突旁、Erb点、肘部正中神经处,分析时间选择刺激后100ms,带通范围选择20~2000Hz。磁刺激输出量周围神经选择最大输出的70%.中枢输出的80%。每人每刺激点至少重复2次。以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神经科电生理实验室制定的。100例正常人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结果为正常参考值。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40例患均进入结果分析。①14例多发性硬化患中lO例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异常,主要表现为中枢传导时间延长,皮质刺激点接收的肌肉复合动作电位波形弥散。②6例吉兰一巴雷综合征患,5例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异常,4例存在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l例表现Erb点,肘部刺激复合动作电位波幅低,皮质刺激点及颈部刺激未引出波形。③6例重症脊髓型颈椎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表现均出现异常。④6例运动神经元病3例出现中枢传导时间延长,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⑤2例亚急性联合变性患中枢性运动传导时间延长。⑥3例锥体外系及3例癔病瘫患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未见异常。结论: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可以用于评估多种运动神经元病变的神经传导功能,以便早期发现中枢及周围运动神经传导是否正常。通过中枢运动传导时间延长,揭示临床及亚临床的上运动神经元改变,尤其适用于发现中枢性运动神经元病变的多发性硬化亚临床改变,起到支持辅助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路径化康复护理对盆底功能障碍产妇治疗效果与生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我院门诊收治的盆底功能障碍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路径化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生活状态。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生活状态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路径化康复护理在盆底功能障碍产妇中的应用,提高了治疗效果,改善了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ABCC4(ATP-binding cassette,subfamily C member 4)基因多态性rs10508022位点与ITP患者糖皮质激素疗效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确诊的75例ITP住院患者作为病例组,其中46例糖皮质激素敏感型,29例糖皮质激素耐药型,并同期收集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SNa Pshot法对所有受试者进行rs10508022位点基因分型,判断其与激素治疗ITP疗效的关系。结果 rs10508022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在病例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但在ITP患者糖皮质激素敏感组和耐药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且G等位基因是ITP患者糖皮质激素耐药的风险等位基因(OR=3.17,95%CI=1.55-6.47)。结论 ABCC4基因多态性与ITP患者糖皮质激素抵抗有关,且G等位基因可能是风险基因。 相似文献
105.
食管颈部吻合器在食管胃颈部吻合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新制颈部吻合器替代食管胃颈部手工缝合。方法用颈部吻合器对112例胸段和颈段食管癌行食管胃颈部吻合术。85例左后外侧切口和左颈二切口;27行例右前外侧切口、左颈及腹部正中切口。结果112例使用颈部吻合器完成,吻合全部一次成功。并发症喉返神经麻痹3例,气胸4例,消化道应激性溃疡、胃瘘1例.纱布钉人吻合口1例,上述并发症主要与早期使用缺少经验操作不当所致。无吻合口瘘及狭窄发生,亦无手术死亡。结论颈部吻合器性能基本可靠.在临床使用可简化颈部手工缝合的操作过程,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个体化血液透析方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2月~2011年2月我院5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实行个体化血液透析。并与50例常规方案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对比。结果两组患者血液透析后渗透压、尿素氮、肌酐及钠钾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不良反应中头痛、乏力、低血压、肌痉挛情况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心衰、透析后口渴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个体化血液透析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保证透析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ccc DNA)与肝组织HBV ccc DNA、血清HBV DNA的关系及意义。方法从本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中随机选择69例进行研究。结果 15例肝组织及其血清标本中,HBV ccc DNA阳性检出率方面,血清标本显著低于肝组织,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3,P0.05)。肝组织HBV ccc DNA和血清中HBV ccc DNA水平以及血清HBV DNA水平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r=0.62,r=0.72,均P0.05)。随着HBV DNA水平的升高,血清HBV ccc DNA拷贝数呈现出不断增大的情况,二者水平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82,P0.05)。69例血清标本中,HBV DNA≥105拷贝/m L的高水平组的血清HBV ccc DNA阳性检出率达到96.6%,显著高于HBV DNA水平较低组(103拷贝/m L≤HBV DNA1×105拷贝/m L)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P0.05)。69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中,随着病程的不断进展,HBV ccc DNA检出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情况,其中肝癌组的检出率最高,不同病程之间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乙型肝炎血清HBV ccc DNA可间接反映出患者肝组织内的HBV ccc DNA情况,与HBV DNA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且与病程有关。 相似文献
108.
叶酸是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代谢过程中的重要辅助因子,叶酸缺乏可引起血清Hcy浓度增加,Hcy水平升高又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叶酸通过合成S-腺苷蛋氨酸(也称S-腺苷甲硫氨酸,SAM)参与机体的DNA甲基化反应。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多因素相关的疾病,包括营养、遗传和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09.
二战期间,我是一个年轻的海军外科医生。1945年,我到了中国战场,被分配到一个秘密小分队,来到日军敌后的戈壁滩上和中国游击队战士们一起工作。当地村民不相信西医,不肯到我们的小泥屋里来看病。看着人们因为.感染和疾病而受苦,我感到很难过。 相似文献
110.
大麦的超凡力量 膳食纤维含量约为大米的20倍,还含有大量难以通过蔬菜和其他谷物摄取到的水溶性膳食纤维。而大麦中所含的“β葡聚糖”还能抑制餐后血糖上升、降低胆固醇、维持正常的肠道功能,并促进排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