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7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1.
目的探讨磁共振表面弥散系数(ADC)值、灌注成像(PWI)对腔隙性脑梗死和较大面积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不同时期脑梗死患者进行80人次MRI检查,采用常规MRI检查,T1WI、T2WI和T2FLAIR,以及DWI、PWI等,使用工作站Funtiontool专业图像后处理软件包进行图像分析。结果发现腔隙性脑梗死及较大面积脑梗死病灶的ADC值在不同时期发生类似变化,PWI在较大面积脑梗死诊断中具有明显优势,而在腔隙性脑梗死中未发现明显的缺血半暗带。结论对脑缺血病灶,ADC值和PWI均可量化缺血程度,各具优势,二者结合应用对于临床治疗及评估预后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己烷是工业上广泛应用的有机溶剂,其代谢产物2,5-己二酮已被证实为周围神经毒物。现将我院收治的46例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与预后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的预后与早期诊断、治疗的关系。方法对31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抗结核等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26例治愈,3例转院进一步治疗,2例因病程长、治疗晚而死亡。结论结核性脑膜炎的预后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早期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联合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P)冲击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临床疗效。方法 于1998年5月~2005年6月使用WIG联合MP冲击疗法治疗GBS共38例,应用IVIG0.2g/d.bw,连用6d,MP剂量为1000mg/d溶于5%GS500ml中静脉滴注,维持4.6h,1次/d,3d后改为强的松口服。另设对照组29例,用地塞米松20mg/d,7—10d后改用强的松口服。强的松用法均为开始40~60mg/d早晨顿服.此后每周递减10mg,减至10mg/d后1wk,改为5mg/d维持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21d进行临床评价。结果 IVIG联合大剂量MP治疗GBS的病人,四肢肌力及呼吸肌麻痹等恢复显著,按功能评定的临床分级、临床见效时间、临床治愈率及总显效率方面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GBS是一种由某些病毒感染触发的、免疫介导的炎性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病。应用IVIG联合大剂量MP冲击治疗GBS,可降低病人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减少自身抗体的产生、减轻急性脱髓鞘病变的组织炎症和水肿,减少脱髓鞘程度,促进髓鞘的修复,改善脱髓鞘区的传导功能。具有安全可靠、疗效快而显著的优点,值得在基层医院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与预后。方法 对2001~2003年收治的46例有明确正己烷接触史的患者,通过病史、神经系统体征、脑脊液、神经电生理检查了解其临床特点,并在1年后进行随访,观察其预后。结果 临床表现四肢远端对称性感觉、运动功能障碍,脑脊液全部正常,肌电图示失神经支配,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较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明显。1年后随访42例患者,发现26例临床症状、体征消失,16例临床症状好转,但遗有不同程度阳性体征,复查12例神经电生理均有改变。结论 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是以周围神经远端轴索变性及继发髓鞘变性为特征的感觉运动型复合神经病,恢复缓慢。  相似文献   
16.
目的:缓解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人的剧烈头痛、尽快清除脑脊液中的血液,降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及死亡率。方法:对48例临床住院病人根据年龄、性别、病情程度随机分为内科治疗加分次腰穿放液组(26例)及单纯内科治疗组(22例)两组,观察临床表现。结果:两组病人在头痛持续时间、意识障碍恢复时间。血液清除时间、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及死亡率方面都有显著差异,腰穿放液组明显优于单纯内科治疗组。结论:应用腰穿放液治疗SAH简便易行,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发生与预后关系。方法 对158例一氧化碳中毒患中31例发生迟发性脑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迟发性脑病的发生率为19.6%,与和一氧化碳接触时间、中毒后昏迷时间、年龄、颅脑CT低密改变、脑电图异常、高压氧治疗时间的长短等密切相关。结论 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在一定程度上属可逆性改变,急性期采用高压氧、消除脑水肿、防治并发症等积极措施,多数病例预后良好,只有少数遗留永久后遗症。  相似文献   
18.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是以周围神经和神经根脱髓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我们于1999年5月至2003年6月共收住GBS 40例,治疗过程动态观察其临床症状、体征及脑脊液、电生理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探讨脑梗死病人脑白质纤维束各向异性特征和白质纤维束受损与临床预后关系。方法对23例脑梗死患者行DTI检查,以三维立体弥散张量成像为基础的色彩图进行图像后处理,评价脑梗死区周边纤维束的情况,将纤维束分为受压移位、变细萎缩和破坏中断三类,并与临床预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结果三维成像所见与病人预后关系密切。所有脑白质纤维束萎缩和中断的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脑功能损伤,而脑白质受压移位的病人神经功能完全或近乎完全恢复。结论在脑梗死中,DTI能直接观察到白质纤维束的变化,对于评估临床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盐酸丁咯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将8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联合盐酸丁咯地尔治疗组(联合组)43例与单用盐酸丁咯地尔治疗组(丁咯地尔组)42例,联合组给予依达拉奉3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2次/d,连用14d;盐酸丁咯地尔15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连用14d。丁咯地尔组给予盐酸丁咯地尔150ra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连用14d。进行治疗前与治疗14d后临床疗效及实验室指标观察与比较。结果 联合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79.07%和90.70%)都显著高于丁咯地尔组(50.00%和66.67%),(P〈0.01);联合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程度显著高于丁咯地尔组(P〈0.01),治疗中无明显副作用。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盐酸丁咯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