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患者女性,34岁。因心悸半年入院。无器质性心脏病史。体检:BP125/80mmHg,心界不大,心率78次/min,心律不齐,可闻及期前收缩,约4次/min,未闻及病理性杂音。X线胸片及超声心动描记术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动态心电图(图1)示大部分P—QRS—T波群规律出现,P—R间期0.16s,上行第5、7、9、11个及下行第2个QRS波群提前出现,为频发房室交接区性期前收缩。虽然并不排除高位室间隔性期前收缩的可能,但结合下行可予以否定。下行第7、8个心搏的P—R间期延长为0.28s,呈两次孤立性P—R间期延长,推测可能发生房室交接区性隐匿性期前收缩,其P—R间期延长与房室交接区的干扰有关。  相似文献   
12.
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震荡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动态心电图分析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震荡参数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选取45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及10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测,分析其心率震荡参数及室性心律失常情况,并根据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否将心肌梗死组分为A组(室性心动过速组)与B组(无室性心动过速组),比较其心率震荡参数的统计学差异。结果:心肌梗死组患者震荡初始(TO)为-0.46±1.37,震荡斜率(TS)为3.99±3.53;正常对照组TO为-1.93±1.86,TS为8.98±4.84;心肌梗死A组与B组的TO分别为0.32±2.01及-0.91±1.80,TS分别为2.75±3.33及5.32±3.89。心肌梗死组与对照组心肌梗死A组与B组的心率震荡参数均有显著差异。结论: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率震荡指数低于正常人,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作为恶性心律失常的预测因子,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15.
2∶1交替文氏现象多由房室结分层阻滞和隐匿性传导引起,其发生机制是房室结存在两个水平和功能不同的阻滞区,一个阻滞区呈2∶1传导,另一个呈文氏型传导。这种现象可以发生在房室结本身存在病变的基础上,但绝大多数是由于过快的心房率在房室结遇上不应期所致。根据两个区域阻滞程度的不同,心电图可分为A、B两型。快速心房扑动呈B型2∶1交替文氏现象少见,而文氏周期短且为偶数的现象就更少见,极易造成心电图诊断的偏差。  相似文献   
16.
患者17年前右室心尖部植入单腔起搏器,9年前更换脉冲发生器,1年前于右室流出道再次植入单腔起搏器。因植入部位不同,心电图表现为2种不同形态、不同起搏频率的心室起搏图形。由于旧起搏器存在间歇性起搏不良的情况,所以出现两个起搏器交替性起搏心室的情况。在两个起搏器相继发出心室脉冲时,心电图会表现出双脉冲情况。针对此患者,将新起搏器的起搏频率调整至70次/分,这种交替起搏心室的情况被避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统计动态心电图长RR间期的发病率及年龄和性别分布情况。方法回顾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且有效记录达20~24 h的患者共15 492例,RR间期≥2 s被定义为长RR间期,患者按性别分组,每10岁分成一个年龄段。结果长RR间期共有1 745例,发生率为11.26%;长RR间期患者的年龄比未发生长RR间期患者的年龄大,男性长RR间期发生率比女性高。在10~29岁中的2个年龄段,长RR间期发生率随年龄增长其发生率降低;在30岁以后的年龄段,长RR间期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70岁以上年龄者男、女性的长RR间期的发生率无差异,70岁以下各年龄段均有差异。长RR间期原因中最多见的是持续性心房颤动/扑动期间。结论长RR间期的发生率超过10%,整体男性高于女性,但在70以上老年患者中无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8.
心电图操作和诊断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重点考核的技能之一。针对该技能学科要求特殊和学习安排时间较短的情况,我科在住院医师心电图带教中充分利用带教老师和大量实践资源,注重心电图理论和操作技能的学习,以心电图诊断为重点,加强一对一带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昼夜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0例临床诊断为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诊断进行分组:肾功能不全代偿期组20例;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组17例;肾功能衰竭期组13例;另选健康体检中动态血压监测正常者30例为对照组。获取4组对象白昼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24小时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夜间/白昼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及收缩压负荷值与舒张压负荷值。结果:(1)肾实质性高血压3组各项参数均高于对照组,昼夜曲线消失,但未见反勺型;(2)肾实质性高血压3组各项参数相互之间经方差检验有明显差别。尤其是收缩压与舒张压负荷值,在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组明显升高,在肾功能衰竭期组已超过60%。(3)肾实质性高血压各组之间收缩压负荷值、舒张压负荷值及平均动脉压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当肾功能失代偿时,血压负荷值及MAP随着肾功能的进一步恶化而升高。  相似文献   
20.
计算机辅助体心电图QT离散度等参数的重复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心电图分析系统对健康成人QTd的重复性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健康成人215例,对所有受试者均进行12导联同步心电图记录,并采用计算机辅助测量加不同人工进行校正及单纯计算机自动测量方法得出受试者的3组QTd、QT、Tpe复极参数,对数据进行重复性分析及统计。结果:不同测量者之间QTd、QT、Tpe的相对误差分别为(20.75±14.41)%,(1.47±1.92)%,(6.69±8.88)%;人工测量与计算机测量之间QTd、QT、Tpe的相对误差分别为(36.54±17.52)%,(2.38±3.90)%,(6.15±5.94)%;3参数间相对误差存在统计学显著差异;对不同测量者之间的重复性和人工测量与计算机测量之间的重复性进行显著性差异比较,发现两者在QTd之间存在极为显著差异(P<0.001);两者在QT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两者在Tpe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计算机自动测量所得的QTd其重复性差,如与人工干预相结合能提高其重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