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9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头痛类型,为发作性神经-血管功能障碍,以反复发生的偏侧或双侧头痛为特征.首次发病多在青年或成人早期,儿童发病者也不少见.因发作频繁,痛苦难耐,对罹患者身心造成较大危害[1].西医采用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和收缩头部毛细血管扩张等药物治疗,疗效肯定,但副作用突出.中医辨证治疗偏头痛,作用平稳而持久,没有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62.
常规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炎症因子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比较多支冠状动脉(冠脉)病变行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围术期心肌损伤和炎症因子的变化情况。方法:CABG组(A组,13例),OPCAB组(B组,22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后、手术结束后即刻、术后24h和48h进行血样检测,分别测定TNF-α、IL-1β、IL-8和IL-10水平。另外记录围手术期各项临床指标如引流量、输血量、呼吸机使用时间和发热时间等。结果:两组在年龄、冠脉病变程度、心功能和血管旁路移植数目上相似。术后IL-8水平OPCAB组相对稍高,但两组无显著差异。围术期CABG组IL-1、TNF较OPCAB明显为高(P<0.05)。但炎症因子IL-10 OPCAB组却较CABG组明显升高(P<0.05),术后24h达高峰。最后,CABG较OPCAB病人呼吸机使用时间延长且发热时间延长。结论:与CABG组相比,OPCAB组围术期炎症反应和术后并发发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3.
0 引 言自1997年8月至1999年10月,我科完成心脏瓣膜置换术162例,其中二尖瓣置换术76例,主动脉瓣置换术32例,双瓣置换术54例.现将我们的临床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心脏瓣膜置换术162例,年龄为19~73岁,其中男性84例,女性78例.二尖瓣置换术76例,主动瓣置换术32例,双瓣置换术54例.同时行三尖瓣DeVega成形术42例.162例患者中二尖瓣闭式扩张术后再狭窄18例,再次二尖瓣置换2例.所有患者均在静脉和吸入复合麻醉、体外循环下进行.胸部正中切口,升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插管(单纯主动脉瓣置换右房插管),从左上肺静脉放置左心引流管.阻断升主动脉后…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CPB)患者血管内皮细胞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择期在体外循环下行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A组(空白对照组)、B组(预处理组)、C组(后处理组、D组(联合处理组),每组20例;B组予乌司他丁2万U/kg,于麻醉后,升主动脉阻断前10 min自中心静脉输入;C组予乌司他丁2万U/kg,于升主动脉阻断后加入CPB预充液中;D组先以乌司他丁1万U/kg于升主动脉阻断前10 min自中心静脉输入,后以乌司他丁1万U/kg于升主动脉阻断后加入预充液中。分别于CPB前(T1)、升主动脉开放5 min(T2)、CPB结束后30 min(T3)、CPB结束后4 h(T4)时采血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浓度。采用标记特异性抗体CD146的免疫磁珠技术分离循环内皮细胞(CEC)并计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结果与A组比较,B,C,D组TNF-α浓度于T2T3,IL-6浓度于T2T4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各组SOD血浆浓度在T2T4明显升高,各组MDA血浆浓度在T2T3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TM浓度在T2T3,B组T4较A组明显降低;B组vWF浓度在T2及T4,C组在T2T3,D组在T2T4较A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C,D组CECs数目于T3点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预处理和后处理均对体外循环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因子和氧自由基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5.
汤和青  林雷 《重庆医学》2012,41(19):1933-1935
目的研究天麻素注射液对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拟择期全麻体外循环行二尖瓣置换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于体外循环开始前10min开始静脉滴注天麻素注射液600mg(溶于250mL生理盐水中)和250mL生理盐水,并在阻断升主动脉前10min输完。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法(MMSE)进行术前,术后3d、7d、10周及6个月认知功能评估,并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等。结果对照组术后3d、7d、10周及6个月随访POCD的发生率分别为45.0%、20.0%、7.0%、1.9%,实验组分别为26.7%、11.7%、5.1%、1.8%,术后3d POCD的发生率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d、10周、6个月POCD的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及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素注射液可促进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恢复,但对远期POCD的发生率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6.
目的为了及时诊断产后出血和正确测量剖宫产术中的失血量,及时补充血容量,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同一剖宫术孕妇分别采用精测法(称重法和液血分流吸引器相结合)和目测法两种方法进行失血量的比较.结果目测法估算失血量明显低于精测法,结果显示用精测法对剖宫产术中进行失血量的估算是目测法的1.5倍(1.5:1).结论在剖宫产术中精确测量失血量,及时诊断产后出血,有利于及时补充血容量,提高孕产妇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围术期应用磷酸肌酸对改善心脏手术患者的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状态的作用。方法:实验组术前3天及术后5天,使用磷酸肌酸(CP)1克静滴,每日2次。采用术前及术后第10天彩超心脏指数评估心功能。结果 CP组术后左室舒张末直径,左室舒张末容积,左室收缩末容积均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P组术后左室短轴缩短率和左室射血分数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相似文献   
68.
林雷 《医学与社会》2009,22(8):52-53,55
目前,我国已形成综合性大学医学院与独立设置医学院校并存与共同发展的高等医学教育办学格局。为了扬长避短地办出水平,独立设置医学院校发展应推行特色办学战略、教学科研并进战略、教育国际化战略和服务地方战略。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联合二尖瓣置换术治疗中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IMR)的疗效.方法 1997年5月-2006年2月共行CABG联合二尖瓣置换术治疗中重度IMR患者18例,均有心肌梗死史,纽约心脏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7例,Ⅲ级7例,Ⅳ级4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22%~65%,平均为(46±12)%,二尖瓣中度反流5例,中重度9例,重度4例.结果 术后早期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为(54.2±11.8)mm,左心房舒张末内径(LAEDD)为(38.1±5.5)mm,均较术前的(63.7±13.0)和(45.4±5.8)mm显著下降(P值均<0.05),LVEF为(48±14)%,与术前(46±1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例出现并发症,严重室性心律失常2例,切口感染行清创缝合术1例,胸腔积液1例,因呼吸功能不全行二次插管1例;另3例术后早期死亡,其中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术中不能停机死亡1例,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神经系统并发症1例.存活的15例患者随访3~68个月,无抗凝和机械瓣膜引起的并发症,除1例因心力衰竭(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再次入院接受药物治疗外,其余患者心绞痛及心力衰竭症状明显缓解,NYHA心功能分级均为Ⅰ~Ⅱ级.结论 CABG联合二尖瓣置换术是治疗中重度IMR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0.
李红波  林雷  陈春  严蕾 《重庆医学》2012,41(19):1923-1925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对两种不同靶控浓度瑞芬太尼(1和3ng/mL)输注下七氟醚能抑制切皮时肾上腺素能反应的最低肺泡气浓度(MACBAR)的影响。方法 76例拟全麻行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4组:七氟醚+1ng/mL瑞芬太尼(A1组);七氟醚+1ng/mL瑞芬太尼+1mg/kg氟比洛芬酯(F1组);七氟醚+3ng/mL瑞芬太尼(A3组);七氟醚+3ng/mL瑞芬太尼+1mg/kg氟比洛芬酯(F3组)。采用改良序贯法进行实验,计算各组的七氟醚MACBAR,用概率单位回归分析计算各组七氟醚的ED50和ED95。结果 A1、F1组七氟醚的MACBAR分别为2.03%[95%置信区间(95%CI):1.9%~2.1%]和1.65%(95%CI:1.5%~1.9%),F1组较A1组减少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3、F3组七氟醚的MACBAR分别为0.4%(95%CI:0.2%~0.6%)和0.35%(95%CI:0.2%~0.4%),F3组较A3组减少12.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1ng/mL靶控输注下,氟比洛芬酯可减低七氟醚MACBAR的18.8%;效应室浓度3ng/mL靶控输注下,其可减低七氟醚MACBAR的1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