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8149篇 |
免费 | 4440篇 |
国内免费 | 265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42篇 |
儿科学 | 705篇 |
妇产科学 | 887篇 |
基础医学 | 3306篇 |
口腔科学 | 1090篇 |
临床医学 | 12254篇 |
内科学 | 6412篇 |
皮肤病学 | 999篇 |
神经病学 | 1477篇 |
特种医学 | 2870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39篇 |
外科学 | 5810篇 |
综合类 | 24626篇 |
预防医学 | 10628篇 |
眼科学 | 852篇 |
药学 | 10344篇 |
174篇 | |
中国医学 | 10083篇 |
肿瘤学 | 224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45篇 |
2023年 | 1796篇 |
2022年 | 2003篇 |
2021年 | 2474篇 |
2020年 | 2177篇 |
2019年 | 1780篇 |
2018年 | 1860篇 |
2017年 | 1246篇 |
2016年 | 1574篇 |
2015年 | 1693篇 |
2014年 | 4330篇 |
2013年 | 3620篇 |
2012年 | 4041篇 |
2011年 | 4396篇 |
2010年 | 4294篇 |
2009年 | 4102篇 |
2008年 | 3967篇 |
2007年 | 4044篇 |
2006年 | 3942篇 |
2005年 | 4141篇 |
2004年 | 3877篇 |
2003年 | 3277篇 |
2002年 | 2641篇 |
2001年 | 2739篇 |
2000年 | 2635篇 |
1999年 | 2477篇 |
1998年 | 2083篇 |
1997年 | 2135篇 |
1996年 | 1938篇 |
1995年 | 1916篇 |
1994年 | 1720篇 |
1993年 | 1336篇 |
1992年 | 1237篇 |
1991年 | 1112篇 |
1990年 | 931篇 |
1989年 | 774篇 |
1988年 | 586篇 |
1987年 | 507篇 |
1986年 | 394篇 |
1985年 | 462篇 |
1984年 | 387篇 |
1983年 | 320篇 |
1982年 | 285篇 |
1981年 | 229篇 |
1980年 | 186篇 |
1979年 | 130篇 |
1978年 | 114篇 |
1977年 | 57篇 |
1975年 | 39篇 |
1965年 | 4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研究男性不育患者的Y染色体AZF微缺失情况,分析Y染色体AZF微缺失与性激素水平及男性不育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120例男性不育患者(其中包含98例非梗阻无精子症患者和22例严重少精症患者),和40例同期体检精液参数正常的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为A组、B组和对照组,对比分析3组受试者的Y染色体AZF微缺失情况以及性激素指标水平。结果120例男性不育患者中共检出16例Y染色体AZF微缺失,A组的缺失率为14.29%,B组为9.09%,对照组未发现缺失,A组的缺失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6例Y染色体AZF微缺失的患者中,共包含12个位点缺失,其中单纯AZFb型、AZFb+c型、AZFc+d型和AZFb+c+d型分别3例、2例、10例和1例;3组的睾酮水平无明显差别(P>0.05),A组的黄体生成素和促卵泡生成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ZFb+c+d型基因缺失患者的FSH指标水平显著高于无AZF基因缺失和AZFb型、AZFb+c型、AZFc+d型缺失患者(P<0.05)。结论Y染色体AZF基因微缺失可能是影响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的重要因素之一,男性不育症患者的Y染色体AZF微缺失与患者的FSH水平具有密切关系,在临床诊治中,Y染色体AZF基因检测能够为男性不育症诊断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14.
Xive种植系统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Xive种植系统用于缺牙区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选择53例患者,对骨量充足的23例患者进行即刻种植修复,并于24小时内完成。另30例患者进行常规种植手术。共植入Xive种植体112枚,并对其进行定期的临床和放射学检查。结果:53例患者中有23例患者接受即刻种植修复,涉及67枚种植体,经6个月以上观察,失败1枚,1枚弃用。30例患者接受常规种植修复,无失败病例。观察期最短8个月,最长20个月。种植体成功率为98.2%。结论:Xive种植系统用于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15.
16.
溶骨症又称Gorham综合征,临床罕见,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以自发性进行性骨溶解吸收为主要临床表现。溶骨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特别好发于5-25岁,无明显性别差异,可发生于单一骨骼,也可跨过关节,侵犯多个骨骼。目前认为,早期彻底切除可有效阻止病变进展。作者报告1例,并结合相关文献,对该病的临床特点,好发部位,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18.
19.
涎腺腺样囊性癌流式细胞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对28例涎腺腺样囊性癌进行了DNA含量流式分析,结合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分型进行了广泛的分析。大多数(22/28)腺样囊性癌均为DNA正常含量,DNA含量与该瘤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分型均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