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5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3篇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目的:对人类PPARγ基因5′-非翻译区进行生物信息学的分析。方法:通过搜索网络数据库,得到PPARγ基因翻译起始点上游约2 kb的序列。运用PROMOTER SCAN分析该序列可能的启动子区域,利用在线分析软件EMBOSS、MethPrimer和CpG Island Searcher分析该序列潜在的CpC岛,运用TFSEARCH软件分析该序列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结果:人类PPARγ基因5′-非翻译区转录起始位点上游反向链2 425到2 175区具有启动子活性,在启动子上具有TATA盒。PPARγ基因5′-非翻译区转录起始位点上游2 kb序列存在包括MyoD、HSF和Nkx-2等19个转录因子的潜在结合位点,不存在CpG岛。结论:该实验为后续的PPARγ基因的转录调控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2.
多媒体结合PBL在神经病学急重症授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神经病学急重症教学中,引人多媒体结合以问题为基础(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方法,探讨其在神经病学急重症临床教学中的意义、具体实施以及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为今后神经病学急重症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3.
进展性卒中相关预测因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国斌  林绍鹏  林珮仪 《新医学》2010,41(6):390-392
目的:探讨进展性卒中(SIP)发病的相关预测因素。方法:收集37例SIP与同期住院的37例非SIP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两组患者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史、高血压病史、血脂、入院后24h内发热情况、入院次日空腹血糖和纤维蛋白原结果行对照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有TIA史、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者比例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24h内发热和入院次日空腹血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4h内发热以及入院次日空腹血糖为SI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卒中早期发热和血糖升高可能是SIP的危险因素,提示两者可作为SIP发病的相关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34.
多媒体教学在神经病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一套适合神经病学教学的多媒体教学方案,并在神经病学教学中进行尝试。通过对教学效果的观察、分析,总结神经病学教学中实施多媒体教学的优、缺点及今后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早期呼吸困难临床意义与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61例重型颅脑外伤病人住院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261例重型颅脑外伤病人中,早期呼吸困难70例,占26.8%.70例呼吸困难的病人中,呼吸道阻塞48例,中枢性呼吸困难8例,胸部外伤致呼吸困难5例,贫血性呼吸困难2例,上颈段脊髓损伤致呼吸困难1例,多种因素致呼吸困难6例.非呼吸困难组患者治疗的清醒人数及昏迷人数优于呼吸困难组(P<0.01),其死亡率低于呼吸困难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型颅脑外伤病人中引起呼吸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外伤因素,呼吸道阻塞,咳嗽,吞咽反射减弱消失,伴分泌物误吸或坠积于肺内,早期诊治能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总结颅内肿瘤术后早期颅内高压的原因及再手术方法.方法 对16例颅内肿瘤术后早期颅内高压再手术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颅内肿瘤术后颅内高压的发生与肿瘤的部位及性质密切相关,因牵拉伤再手术多发生于肿瘤切除术后48~72 h,因血肿形成再手术的时间变化较大.意识水平下降是术后颅内高压最重要的表现.结论 颅内肿瘤术后早期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进行影像学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颅内血肿或严重的脑水肿.  相似文献   
37.
颅内血肿是颅脑损伤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我院自1995年以来,共收治30例,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致伤原因:车祸伤12例,跌伤10例,其它8例;减速性损伤8例,加速性损伤5例,间接性损伤12例。临床表现:伤后无原发性昏迷3例,有原发性昏迷20例,持续昏迷7例,有典型中间清醒期仅5例,清醒患者有意识恶化者2例;早期头痛者25例,呕吐者21例;术前血肿侧瞳孔扩大者23例,双侧散大固定者2例;偏瘫9例,双侧椎体束征8例;去大脑强直者2例,生命体征有单项或双项异常改变者10例;X线片颅骨骨折26例,CT扫描3例提示颅内血肿。  相似文献   
38.
目的 研究城市群体性伤害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以期有效地提高城市群体性伤害事件的抢救成功率.方法 收集我院2009-01~2011-12就诊的所有群体性伤害事件,根据事件的类型、人口学资料、患者临床特点和急诊处理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2009-01~2011-12我院急诊科共接诊群体性伤害事件87宗,患者总数376例,男性250例,女性126例,男女比例为1.984:1,21 ~ 30岁年龄段最多见.创伤是最常见的事件类型,共57宗,占总数65.52%.创伤所占人数亦最多,为212例,占总数56.38%.中毒事件为第二常见的急性群体性伤害事件,共27宗,人数为132例,中毒事件以食物中毒最为多见,为24宗.食物中毒事件在5月、6月、9月和10月呈现一个起病高峰,在12:00~18:00和20:00~ 24:00呈现两个明显的就诊高峰期.创伤患者有11.32%需要入院治疗,与中毒组和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195,P=0.001;x2 =4.389,P=0.036).我院群体性伤害事件的总病死率为0.27%.结论 广州地区群体性伤害事件好发于年轻男性.创伤是导致城市急性群体性伤害事件的最常见原因,中毒事件排第二.食物中毒发病具有季节性,就诊时间有两个高峰期.创伤患者病情相对较重.建立创伤中心和急诊重症监护室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浓度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短期转归的影响.方法 选取就诊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将患者分为转归良好组(mRS评分0~2分)和转归不良组(mRS评分3~6分),比较两组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血清尿酸(serum uric acid,SUA)水平以及其他人口统计学和临床资料.结果 共纳入311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转归良好组185例,转归不良组126例.转归不良组基线NIHSS评分(中位数,四分位间距)[7(4 ~11)分对3(2 ~4)分;Z=9.858,P=0.001]、既往2型糖尿病(29.4%对14.1%;x2=10.877,P=0.001)和TIA史(27.8%对17.8%;x2=4.335,P=0.037)患者构成比显著性高于转归良好组,而SUA水平[(331.984±118.995) mmol/L对(363.276±100.743) mmol/L;t=2.497,P=0.013]和NIHSS评分<9分的患者构成比(63.5%对96.8%;x2 =59.562,P=0.000)显著性低于转归良好组.SUA较低四分位数组基线NIHSS评分和出院mRS评分更高(P均<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UA增高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短期转归的独立保护因素(优势比0.997,95%可信区间0.995 ~0.999;P =0.016).结论 SUA增高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短期转归的独立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如何在临床医学生心肺复苏教学中开展情景教学,并做初步总结,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心肺复苏教学提供素材和新思路。方法将66名临床医学生随机分为情景教学组和对照组。情景教学组进行心肺复苏情景教学,对照组进行常规心肺复苏教学,分别对两组学生进行操作和理论考核。结果情景教学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分别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肺复苏教学中采用情景教学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急救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