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38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超声引导细针抽吸活检对门静脉癌栓的鉴别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细针抽吸活检对门静脉癌栓 (PVTT)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 2 2例原发性肝细胞癌 (HCC)伴发门静脉栓子 (PVT )及 8例肝硬化伴发PVT在超声引导下行细针穿刺抽吸活检 ,并对其中 8例门静脉分支充满型栓子行 18G自动组织切割活检。计算细针抽吸细胞学、组织学的阳性率并与自动活检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 细针抽吸活检细胞学、组织学阳性率分别为 93 .3 % ( 2 8/3 0 )和90 .0 % ( 2 7/3 0 ) ,与同部位自动活检阳性率 91.7% ( 11/12 )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 P >0 .0 5 )。 2 2例HCC伴PVT抽吸活检肝细胞癌阳性 17例 ( 77.3 % ) ,组织学阳性 18例 ( 81.8% ) ,综合后 2 0例诊断为癌栓 ,余 2例为血栓。 8例肝硬化伴发PVT活检均未发现肝癌细胞和 (或 )组织。结论 超声引导门静脉栓子细针抽吸活检有较高的阳性率与诊断价值 ,且与自动活检阳性率无明显差异 ,因此对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与脉冲多普勒诊断尚不明确的病例采用细针抽吸活检可达到早期明确诊断的目的。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门静脉癌栓(PVTT)的诊断价值以及PVTT的血流动力学特 点。方法 病理或(和)临床确诊的原发性肝细胞癌伴PVTT患者38例,肝硬化门静脉血栓患者16例。 对癌栓与血栓进行二维超声定位,并对其周边与内部进行彩色血流检测,观察其动脉与门静脉血流的显示 率以及相关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癌栓组的周边与内部均以动脉血流为主,其显示率分别为81.6% (31/38)与86.8%(33/38),均明显高于血栓组的动脉血流显示率[31.6%(5/16)与6.3%(1/16),均P< 0.01];而血栓周边仍以显示门静脉血流为主,达68.8%(11/16),高于癌栓组(P<0.01)。同时,癌栓组周 边动脉血流的最高流速与阻力指数分别为(141.45±58.36)cm/s与0.69±0.04,明显高于血栓组 [(102.32±18.21)cm/s与0.59±0.05,均P<0.05]。结论 应用彩色多普勒显示门静脉癌栓内部的动 脉血流对PVTT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23.
肝门部胆管癌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HCCA)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59例肝门部胆管癌病人二维声像表现按团块型、结节型、狭窄型和栓塞型进行超声图像分型;超声显示病变侵犯范围采用Bismuth-Corlette Ⅰ~Ⅳ分型法进行分型;手术方式分为病损切除术与胆道内或外引流术.将声像表现分型与Bismuth-Corlette分型进行比较;观察Bismuth Corlette各型与手术方式的关系;对比不同手术方式与肿瘤最大径的关系.结果 59例HCCA的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6.61%(57/59).其中42.37%(25/59)行病损切除术,57.63%(34/59)行胆道内或外引流术.59例中团块型与Bismuth Corlette Ⅳ型所占比例最大,分别达64.41%(38/59)和50.85%(30/59).团块型中以Bismuth-CorletteⅣ型所占比例最大(60.53%,23/38);而结节型均为Bismuth-CorletteⅡ型(100.00%,9/9).Bismuth Corlette Ⅱ型的病损切除率最高,达62.50%(10/16).病损切除术组中肿瘤最大径<4 cm的占68.00%(17/25),而胆肠内或外引流术组中肿瘤最大径>4 cm的占76.47%(26/34),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超声诊断HCCA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声像表现为结节型、Bismuth-Corlette Ⅱ型及肿瘤最大径<4cm可作为HCCA病损切除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4.
实验性睾丸缺血超声表现与再灌注后组织变化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急性单侧睾丸缺血的二维、彩色多普勒(CDU)及超声造影表现与再灌注后睾丸病理变化的相关性。方法:32只大白兔随机分成对照组、缺血组(A、B、C组),每组8只。缺血组在超声监测下制成不同程度的单侧睾丸缺血模型,A组,睾丸回声均匀、血流信号轻度减少;B组,睾丸回声不均匀、血流信号明显减少;C组,睾丸出现放射状或小片状低回声、血流信号消失。各组在出现上述声像图变化后予以再灌注。缺血前及再灌注前分别行双侧睾丸超声造影。1个月后观察各组缺血睾丸病理变化。比对分析各组超声表现与生精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超声造影:与对照组比较,A、B组缺血睾丸造影参数到达时间、速度、达峰时间、峰值减半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峰值基础强度差A组无明显差异(P>0.05)、B组有显著差异(P<0.05);C组无造影剂充盈。1个月后缺血睾丸Johnsen评分:与对照组(9.10±0.11)比较,A组(8.70±0.39)无显著差异(P>0.05),B组(6.01±0.88)有显著差异(P<0.05),C组(3.16±1.05)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与CDU相比,超声造影能较好地反映缺血睾丸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睾丸缺血的不同超声表现与再灌注后生精功能明显相关,超声检查能对再灌注后睾丸生精功能的预测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5.
超声造影引导肝脏局灶性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引导肝脏局灶性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共200例因肝脏局灶性病变行穿刺活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行超声造影后常规超声引导下肝穿活检,对照组行常规超声引导下肝穿活检,比较两组总体及不同性质病变之间的一次取材满意率和诊断准确率。结果实验组总体一次取材满意率、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和98%,高于对照组的94%、91%(P〈0.05)。对直径≥5cm的病灶,实验组一次取材满意率100%,对照组97.56%(P〉0.05),但实验组诊断准确率(100%)高于对照组(85.36%,P〈0.05)。对直径〈5cm的病灶,实验组一次取材满意率与诊断准确率(100%、96.42%)与对照组(93.22%、93.22%)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对肝癌(HCC)PEI治疗后穿刺,实验组一次取材满意率(100%)和对照组(89.74%)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诊断准确率(100%)高于对照组(84.61%,P〈0.05)。实验组的平均穿刺次数[(1.0±0)次]低于照组[(1.12±0.41)次]。P〈0.05)。结论超声造影有助于提高肝脏局灶性病变穿刺活检的取材满意率及诊断准确率,减少穿刺次数,可提高较大病灶和PEI治疗后HCC穿刺活检的诊断准确率,减少假阴性结果。  相似文献   
26.
背景:眼镜蛇毒细胞毒素具有强烈的细胞毒活性,但缺乏特异性,全身用药可导致严重毒副作用,而采用缓释载体包载进行间质化疗可达到提高肿瘤局部治疗效应,并且减轻全身毒性。 目的:制备眼镜蛇毒细胞毒素-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观察其一般性质和体外释药特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性实验,于2007-12/2008-05在福建医科大学医药生物工程中心完成。 材料:聚乳酸-羟基乙酸、聚乙烯醇由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提供,广东产中华眼镜蛇毒。 方法:采用分子筛、离子交换分离,反相疏水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纯化细胞毒素,MTT法检测细胞毒活性,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载药微球。 主要观察指标:扫描电镜观察载药微球的表面形态,激光粒径仪测微球粒径,计算包封率、载药量、体外释放周期。 结果:纯化的眼镜蛇细胞毒素具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对HepG2细胞12,24 h的IC50分别为1.43,1.12 mg/L。复乳法制备微球表面光滑圆整,粒径2~8 μm,包封率和载药率分别为(74.10±9.92)%和(0.72±0.09)%,21 d药物累积释放63.3%,释放细胞毒素保持较好的生物学活性。 结论: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可制备具有较高包封率、良好缓释效果、保持完整生物学活性的眼镜蛇毒细胞毒素-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  相似文献   
27.
目的:评价眼镜蛇毒细胞毒素(cytotoxin,CTX)-聚乳酸-羟基乙酸(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微球经皮瘤内注射治疗裸鼠肝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法检测分离纯化得到的眼镜蛇毒CTX体外细胞毒活性,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眼镜蛇毒CTX-PLGA缓释微球。40只BALB/c裸小鼠皮下接种人肝癌细胞系BEL-7404细胞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肝癌模型,分为生理盐水组、空白微球组、游离CTX组和CTX-PLGA微球组。瘤内注射相应药物,治疗后每周用高频超声观察肿瘤内部回声和血流情况;治疗后第26天,剥离肿瘤称取质量并计算抑瘤率;取肿瘤组织和心、肝、肾等重要脏器,观察其病理学改变。 结果: 眼镜蛇毒CTX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BEL-7404细胞具有较强的毒性作用。眼镜蛇毒CTX-PLGA缓释微球粒径约(34.45±9.85)μm,具有较高的包封率和较好的缓释效果。瘤体内一次性注射眼镜蛇毒CTX-PLGA微球后,肿瘤体积增长缓慢,抑瘤率达52.36%;光学显微镜观察显示肿瘤组织大部分坏死,但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在形态学上无明显改变。 结论:眼镜蛇毒CTX-PLGA微球瘤内注射可抑制裸鼠肝癌的生长,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8.
超声引导经皮经肝胆管引流的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使用普通超声探头对68例阻塞性黄疸病人行超声引导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PTBD),对其引导穿刺方法进行深入探讨,以便进一步提高PTBD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9.
超声介入蓖麻毒素多囊脂质体瘤内注射治疗小鼠肝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一种缓释蓖麻毒素超声介入局部消融治疗肿瘤的新方法。方法通过复乳法制备蓖麻毒素多囊脂质体,测定其包封率和体外释放周期。将蓖麻毒素多囊脂质体注射到小鼠皮下移植肝癌,观察肿瘤的超声影像改变,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病理检查肿瘤坏死情况。结果制备的蓖麻毒素多囊脂质体包封率达77.3%,体外持续释放药物3d,肿瘤内注射抑瘤率达71.3%,明显高于游离蓖麻毒素组的40.0%(P〈0.01),病理检查见肿瘤组织大片坏死,细胞核固缩。结论超声介入蓖麻毒素多囊脂质体小鼠瘤内注射治疗肿瘤安全高效且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附睾结核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型及其在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33例附睾结核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及手术所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33例附睾结核患者超声正确诊断29例,诊断符合率为87.9%。3例附睾呈弥漫性病变,血供丰富;13例附睾内见结节病灶,其中3例结节内有液性无回声区,3例内有点状高回声区,7例呈低回声;17例阴囊内多发病灶,其中11例附睾表现为弥漫肿大、回声不均、血供增多。附睾结核依发生部位可将超声表现分为弥漫型、结节型、复杂型,其中结节型依回声及病理表现又分为脓性结节、钙化结节和干酪结节。结论弥漫型附睾结核容易累及睾丸,应早期手术;脓性结节以手术治疗为主;钙化结节无需手术;干酪结节先药物治疗,如效果不佳应手术治疗;复杂型必须手术治疗。超声首诊怀疑附睾结核时,系统扫查泌尿系有助于发现无症状的泌尿系结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