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21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20篇
  1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林玉梅 《全科护理》2016,(31):3292-3293
[目的]观察尿潴留病人应用间歇导尿与留置导尿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尿潴留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病人采用留置导尿方式,观察组病人采用间歇导尿方法。比较两组病人的膀胱功能、泌尿系统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治疗后自主排尿恢复时间(10.86d±2.79d)、残余尿量(42.78 mL±15.09mL)均低于对照组(20.91d±3.82d,82.12mL±14.83mL);观察组病人的膀胱容量(428.56mL±52.55mL)高于对照组病人(337.85mL±55.19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治疗前的泌尿系统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治疗后泌尿系统感染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3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潴留病人应用间歇导尿术能够有效缩短病人自主排尿恢复时间、减少残余尿量、增加膀胱容量、降低泌尿系统感染率、促进膀胱功能,效果优于留置导尿方式。  相似文献   
53.
GFP在人脐血CD34~+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病毒载体在CD34+脐血细胞(CBCs)中的基因转导效率,为基因治疗的临床应用提供关键材料。方法应用1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改造而成的第三代自身失活(self-inactivating,SIN)慢病毒载体(lentiviralvector)系统,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基因导入细胞百分比,评价该载体系统在人CBCs中的基因转导效率。结果 HIV载体的转导效率在95%以上。结论基于慢病毒载体基因转导的高效性,该载体系统可作为CD34+CBCs基因转导的极好工具。  相似文献   
54.
副溶血弧菌对一些理化杀菌因子耐受力的测定林玉梅,李连捷(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卫生防疫站大连116013)我们从引起食物中毒的海产品中检出了2株副溶血弧菌(Vibroparahemolytics)。为能对污染食品及环境进行有效的消毒,我们将检出的2株副溶...  相似文献   
55.
目的比较 U937细胞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黏附培养前后凋亡相关基因表达谱的变化,寻找白备病耐药与造血微环境的关系。方法 U937细胞分别悬浮培养和与 MSC 黏附培养48h,以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采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测定并分析黏附培养组与悬浮培养组间凋亡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 U937细胞黏附培养与悬浮培养48h,G_0/G_1期细胞分别为(45.3±3.1)%和(32.6±2.1)%(P<0.05),G_2/M 期细胞分别占(2.7±0.3)%和(14.3±1.4)%(P<0.01),自然凋亡率分别为(18.4±1.5)%和(23.4±1.9)%(P<0.05)。在487个凋亡相关候选基因中,筛选出28个明显差异表达基因,上调基因27个,主要分类为凋亡抑制基因、促凋亡基因、细胞周期正调控基因及细胞周期负调控基因等,但以 Bcl-XL 上调最明显。1个下调基因是促凋亡基因。结论与MSC 黏附培养可导致 U937细胞生长抑制,自然凋亡率下降,其机制是多种基因作用的结果,但最主要的可能是 Bcl-XL 凋亡抑制基因上调。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IL-12对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IFNγ和IL-10的动态影响. 方法用ELISA法分别检测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干扰素α2b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时PBMC在PHA(100μg/ml)、HBcAg(1μg/ml)、HBeAg(1μg/ml)单独或联合IL-12(10ng/ml)体外培养48h后培养上清液INFγ和IL-10的水平. 结果 12例干扰素应答患者联合IL-12诱导,同一诱导组在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同治疗前比较,IFNγ水平明显增高(P<0.01),同一治疗阶段,单独抗原诱导和联合IL-12诱导相比,联合诱导组IFNγ水平明显增高(P<0.01),治疗3个月和6个月时,IL-12对IL-10的产生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HBcAg诱导组例外).8例干扰素无应答患者联合IL-12诱导,同一诱导组在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同治疗前相比,IFNγ水平明显增高(P<0.01),同一治疗阶段,单独抗原诱导和联合IL-12诱导相比,联合诱导组IFNγ水平明显增高,并随治疗时间的延长,协同效应更为明显. 结论在干扰素治疗过程中,IL-12对乙型肝炎患者PBMC产生IFNγ表现明显的协同效应,特别对无应答患者产生IFNγ协同效应时间明显缩短,提示IL-12 联合干扰素α可能提高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57.
为了解重型肝炎患者医院内感染的特点,以制定预防对策,我们调查了本院1996年~1998年住院治疗的重型肝炎患者院内感染状况,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及诊断标准 1996年~1998年我院住院治疗的重型肝炎患者57例,其中急性重型肝炎1例,亚急性重型肝炎8例,慢性重型肝炎48例。男性52例,女性5例,年龄20~70岁。重型肝炎诊断依据1995年第5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标准。医院感染的诊断依据《医院感染学》中的诊断标准。1.2 调查方法 对被调查的患者病历进行全面调查,逐一登记分析。  相似文献   
58.
目的明确老年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影响老年MM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1年1月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收治的MM患者300例,其中老年患者134例,通过与非老年组各种临床因素对比观察分析老年组的临床特征;并通过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生存率,探讨各临床因素对其预后的影响。结果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比较,感染发生率明显升高,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下降明显,骨髓浆细胞比例、β2-微球蛋白(β2-MG)、肌酐、血钙及尿本周蛋白(BJP)阳性率明显升高。ISS分期中Ⅲ期患者在老年患者中所占比例明显升高。多因素分析显示β2-MG、ALB、ISS分期和治疗方法是影响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老年MM患者具有相对较重的临床表现,多重因素影响其预后。  相似文献   
59.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36例脑脊髓液(CSF)和25例血浆中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的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CSF中VIP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病程在1年以内和1年以上两组VIP含量无显著性差异,患者血浆和CSF中VIP含量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60.
睡眠剥夺对大鼠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睡眠剥夺后大鼠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探讨睡眠剥夺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水平台水环境法建立睡眠剥夺模型,以大平台及正常笼养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经24、72及120小时睡眠剥夺后清白细胞介素2、6、8、肿瘤坏死因子-α和皮质醇水平变化。结果:睡眠剥夺组的(SD)24hTNF-α及皮质醇高于正常对照组(CC)(P<0.05),与大平台(T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SD72h和120h组IL-2、TNF-α和皮质醇均高于CC组和TC组 ,IL-6高于CC组(P<0.05,P<0.01);TC组皮质醇高于CC组(P<0.05)。结论:睡眠剥夺后细胞因子水平升高,存在免疫激活;细胞因子可能参与了大鼠的睡眠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