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肺淋巴管肌瘤病是一种罕见病,1937年首次报道,1966年正式命名为肺淋巴管肌瘤病。作者收集了2例经病理证实的肺淋巴管肌瘤病,结合国内文献报道,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该疾病的X线和CT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22.
药典案例教学法这种案例式、比较式的教学不仅可提高学生对药物分析课程的兴趣及其教学内容的掌握牢固程度,也可使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就对国际药学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阔学生的药学视野。  相似文献   
23.
我国心血管疾病及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脂质代谢紊乱及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本文旨在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与血脂及尿酸代谢异常之间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入选病例为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沈阳市铁西区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99例,其中,男54例,女45例,年龄38~75岁,平均年龄(63.26±12.06)岁。又根据临床特点分冠心病组(CHD组)44例,冠心病合  相似文献   
24.
目的在使用多功能体板结合热塑膜固定腹盆部放疗患者时,比较两种体表标记勾画方式对患者体位固定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采用多功能体板结合热塑膜进行体位固定的患者50例,按照体位标记勾画方式分为A、B两组,每组各25例。A组为热塑膜制作完成后,在热塑膜上边缘进行体表标记勾画;B组为热塑膜制作完成后,取下热塑膜,使用等中心激光线在患者体表的投影进行三组体表标记勾画。以腰3~5为主要配准对象进行手工配准,使用治疗前CBCT图像分析两组患者的首次摆位通过率、在x、y、z轴3个方向的摆位误差及摆位误差的正负方向分布。结果 A、B组患者的首次摆位通过率分别为76.9%、86.1%,两组均满足临床要求,且B组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x和y轴方向的摆位误差均小于A组(均P<0.05);两组在z轴方向摆位误差的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的摆位误差在x与z轴正负方向分布频率的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的摆位误差在y轴正负方向分布频率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体表标记勾画方式都符合临床上对腹盆部患者常规分割放疗的摆位要求,使用等中心激光线在患者体表投影进行三组体表标记勾画产生的摆位误差更小,优于使用热塑膜上边缘进行体表标记勾画的方式,能提高腹盆部患者的体位固定稳定性。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提出一种前臂肿瘤放射治疗时体位固定的新方法。方法 患者俯卧于治疗床偏健侧,头下垫软枕,健侧手臂置于体侧,患侧手臂前伸抓握体板原头枕处已放置好的饮料罐,使尺侧手掌平贴于体板,患臂略屈,保证患者俯卧的舒适度及患侧手掌抓握时的自然放松;移动固定床及定位激光灯至提前确定好的扫描中心,在患侧手臂勾画3组体表标记线,制作并扣压热塑膜于患侧手臂,贴上铅点后行CT扫描。计划设计、审核、验证通过后上机,患者治疗前以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进行治疗前体位验证,验证通过后进行治疗。人为规定当三维方向的平移误差均<5mm且六维方向的旋转误差均<3°时为摆位通过。结果 两例患者共18次CBCT验证的摆位通过率为83.3%。平移方向上的总摆位误差在患者左右、头脚、腹背方向分别是(2.33±0.14)、(2.39±0.12)、(1.49±0.12)mm,旋转方向上的总摆位误差在患者俯仰、偏摆、翻滚方向分别是0.76°±0.42°、1.05°±0.72°、2.43°±0.88°。结论 该前臂肿瘤放射治疗时体位固定的新方法符合常规分次放射治疗对治疗摆位的要求。  相似文献   
26.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血管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表现与作为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及心血管事件预测因子的临床价值。方法 90例T2DM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设为CHD组,结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组、双支组、三支组,各30例;另选取同期9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比较四组基线资料;观察下肢动脉超声分级结果 ;比较四组下肢血管内-中膜厚度(IMT)及下肢动脉超声分级结果 ;分析T2DM伴CHD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四组的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甘油三酯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支组的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甘油三酯水平高于双支组、单支组、对照组,双支组高于单支组、对照组,单支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下肢血管超声显示无粥样硬化19例, 27例存在下肢动脉硬化, 19例下肢动脉狭窄<50%/斑块、25例下肢动脉狭窄≥50%/闭塞。四组下肢IMT及下肢动脉超声分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支组的下肢IMT(1.64±0.45)mm大于双支组的(1.30...  相似文献   
27.
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慢性心律失常之一,在首次诊断的房颤中,阵发性房颤约占30%-40%,阵发性房颤由于其发生及终止均较突然,患者多有较明显的心悸等症状,而且房颤一旦发生,心房的电重构和解剖重构即启动,从而导致“房颤诱发房颤”的恶性循环。因此,积极控制阵发性房颤的发作,是临床处理阵发性发颤的主要目标之一。目前药物仍然是治疗阵发性房颤的首要措施,其中胺碘酮被认为是疗效较高的药物之一。在临床实践中,由于患者常常合并有心功能不全,我院试用静脉注射西地兰和并静脉滴注胺碘酮来改善心功能不全症状,转复阵发性房颤,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下肢广泛Ⅲ度烧伤后跟腱外露的修复方法,预防瘢痕性足下垂.方法 早期采用局部筋膜瓣旋转加中厚皮片移植修复跟腱外露处创面,术后行局部皮片打包加压包扎和踝关节伸直位固定.结果 术后14例筋膜瓣表面皮片存活良好,随访6月~1年,小腿踝部未出现跟腱挛缩、足下垂畸形,另1例跟腱处部分皮片坏死(但筋膜瓣存活),再次植皮愈合,6月后出现轻度跟腱挛缩畸形,给予局部疤痕松解整形后改善.结论 血供良好的筋膜瓣能有效地覆盖裸露的跟腱,又能保证皮片的成活,对下肢广泛Ⅲ度烧伤后跟腱外露的创面尤为适用.  相似文献   
29.
髌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由于髌骨直接外力或股四头肌突发性收缩引起的关节内骨折。常规开放复位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记忆合金髌骨爪内固定对有明显分离移位的大部分髌骨骨折患者而言是首选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关节镜技术的应用,关节镜引导下的复位内固定术日渐成熟。自2005年7月以来,在关节镜监控下经皮空心螺钉钢丝内固定术治疗横断型髌骨骨折1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0.
儿童EB病毒感染性疾病33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EB病毒(EBV)感染与临床疾病的相关性并指导临床诊疗。方法对近5年332例EBV感染患儿的疾病分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EBV感染所致的疾病非常广泛,可涉及呼吸、血液、神经、免疫、肾脏、心脏等多系统多脏器,其中以呼吸系统疾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血液系统受累最多见,临床以轻症为主。结论儿童EBV感染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临床疾病表现多样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