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在动物实验移植取得经验及技术基础上,临床上成功地施行了1例腹部多器官联合移植术,结果表明建立静脉转流和防治失血性休克、“内在性失血”、内环境紊乱、凝血障碍及低体温等至关重要,术后预防感染及适当强度的免疫抑制治疗是获得长期存活的关键。  相似文献   
52.
新山地明在我国肾移植中用法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将新山地明(Neoral)的用法从2次/d改为3次/d,降低其毒副作用。方法:初次肾移植者60例,随机分为2组,I组:28例,2次/d;Ⅱ级:32组,3次/d,Neoral口服剂量相同。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Neoral 血药浓度Ⅱ组与I组相比,谷值显著上升,峰值显著下降;两组急性排斥反应率相似,但Ⅱ组毒副作用(4/32)显著低于I组(11/28),P<0.01,结论:将Neoral的用法从2次/d改为3次/d,可以显著降低其毒副作用,尤其是肝毒性,并且不增加排斥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53.
移植肾间隔室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移植肾间隔室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与防治.方法 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2004年7月至2008年4月肾移植术后发生移植肾间隔室综合征的17例病例,回顾分析其发生影响因素、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结果 17例患者均因移植肾周压力升高,压迫移植物而出现尿量减少以至无尿.其中1例发生移植肾动脉栓塞而被迫切除移植肾;3例经积极针对病因处理,移植肾压力降低后肾功能迅速恢复;余13例经5~18次血透后,肾功能均逐渐恢复正常.结论 移植肾间隔室综合征作为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的一种特殊类型并不罕见,可影响患者恢复.对高危人群早期诊断、及早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是有效减少此类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4.
肾移植术后无尿或少尿是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移植肾的近远期存活效果。分析其原因并给予及时相应的治疗,对移植肾功能的恢复非常重要。我们对2003年7月~2005年7月肾移植术后早期(术后30d内)出现无尿或少尿6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55.
乌司他丁促进移植肾功能早期恢复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在促进移植肾功能早期恢复中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对15例肾移植患者围手术期使用乌司他丁,观察其在术后1、3、5d的血红细胞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水平和血肌酐降至正常范围的时间。结果:治疗组第1、3、5天SOD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治疗组肾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较对照组短,平均6.3d,无一例出现急性肾小管坏死。结论:乌司他丁能够减少移植肾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促进移植肾功能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56.
改良的胰液空肠引流式胰、肾一期联合移植(附2例报道)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目的 报告2例改良的胰液空肠引流式胰、十二指肠及肾联合移植的外科技术和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并发尿毒平的效果。方法 2000年6-9月,2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并发尿毒症的患者接受胰、十二指肠及肾一期联合移植,移植胰的外分泌采用空肠内引流,不作Roux-en-Y型吻合,结果 移植后,立即停用胰岛素,肾功能1-5d恢复正常,无外科并发症,未发生排斥反应,患者目前已分别存活5个月和2个月,移植胰和移植肾功能均正常,一般情况良好。结论 改良的胰液空肠引流式胰、十二指肠及肾联合移植技术简单、安全,是治疗I型糖尿病并发尿毒症的较好术式。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由经典环孢素(CsA)三联免疫抑制治疗转换为雷帕霉素(SRL)联合小剂量CsA和强的松(Pred)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46例口服CsA+霉酚酸酯(MMF)+Pred的肾移植受者,进行SRL+小剂量CsA+Pred的转换治疗。其中主动转换组27例(转换前血肌酐Scr<140μmol/L,无或仅轻微蛋白尿),被动转换组19例(Scr>140μmol/L,蛋白尿<2+)。转换后目标谷浓度SRL 4~7 ng/ml,CsA 20~50 ng/ml。观察转换后2年的Scr、eGFR和尿蛋白变化,并动态监测PRA水平,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以及雷帕霉素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转换后所有受者CsA平均减药量超过60%。转换后3月时,主动转换组Scr由转换前平均(109±27)μmol/L下降至(97±19)μmol/L(P<0.01),eGFR由平均63±11上升至(71±12)ml/min/1.73 m2(P<0.01),并在平均随访2年期间保持平稳,尿蛋白仅1例出现明显加重。被动转换组中共10例在随访期间退组,其中8例退组原因为发展至肾功能不全或蛋白尿加重,其余组内受者Scr由转换前平均(195±43)μmol/L下降至(165±39)μmol/L(转换后3月,P<0.05),eGFR由平均33±8上升至(41±15)ml/min/1.73 m2(转换后3月,P<0.05),并一直维持平稳。两组病例中,基础PRA阴性的受者中95%保持阴性,基础PRA阳性的受者中60%在转换后的随访期间明显下降,其余40%的PRA无增加。2年随访期内无1例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绝大多数病例未见明显的雷帕霉素副作用。结论 SRL联合小剂量CsA的转换治疗在平均2年的临床观察期内能总体改善移植肾功能、有效预防急性排斥反应,可能是一种既能显著减轻CsA肾毒性又经济实用的较理想免疫抑制方案。但需把握好转换的适应症,对已有明显蛋白尿或慢性肾功能不全受者需谨慎转换。  相似文献   
58.
器官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特点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器官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特点及治疗方案。方法对43例器官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3例中有32例检查出病原体,主要为巨细胞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在加强抗生素治疗的同时还应调整免疫抑制剂和加强营养支持。结论器官移植术后肺部感染多发生在移植术后半年。早期、足量的针对病原菌正确使用抗菌药物、调整免疫抑制剂和营养支持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59.
目的报告应用改良胰液空肠引流式胰、十二指肠及肾同期联合移植(SPK)的外科技术治疗35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并发尿毒症的近期效果。方法2000年6月-2006年1月,35例胰岛素依赖的糖尿病合并尿毒症患者接受SPK,移植胰的外分泌采用空肠内引流,不作Roux-en-Y型吻合。移植肾平均冷缺血时间为(6.92±2.17)h,移植胰平均冷缺血时间为(9.65±2.02)h。术后早期采用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及皮质激素预防排斥反应,同时以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或抗CD25单克隆抗体诱导治疗。结果围手术期患者存活率达97.1%(34/35),存活病例全部停用胰岛素,平均停用胰岛素时间为(8.3±4.5)d,空腹血糖恢复正常时间为(13.4±8.9)d。术后3周口服糖耐量试验、胰岛素和C肽释放试验显示移植胰功能完全正常。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为(9.3±7.0)d。肾功能延迟恢复(DGF)5例,血肌酐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为(58.2±16.8)d,其余30例血肌酐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为(7.7±5.4)d。术后主要外科并发症为移植胰伤口感染、胰十二指肠-空肠出血和移植肾周围出血。3例(8.6%)因并发症再次手术,未发生与胰液引流术式相关的并发症如胰漏、肠漏、腹腔脓肿及肠梗阻等。结论SPK是治疗1型和部分2型糖尿病并发尿毒症的有效方法;改进的胰液空肠引流术式(不作Roux-en-Y吻合)有助于降低胰液空肠引流术式的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保留受者胰腺的肝胰十二指肠器官簇移植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06年9月28日为1例肝移植术后发生胆道并发症合并1型糖尿病的患者实施了肝胰十二指肠器官簇移植,术中采用保留受者胰腺的方法。结果术后1周时,受者肝脏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术后第2天即停用胰岛素静脉泵,移植胰腺功能恢复正常。术后第1天胰尾部出现胰瘘,但引流通畅,未予以其他特殊处理,术后第4天胰瘘自行愈合;术后第4天胃肠功能恢复正常;术后第5天,受者即可自行下床活动。受者现已存活12个月,肝脏和胰腺功能均正常。结论保留受者胰腺的方法不仅简化了器官簇移植术的操作,而且使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从而为需行肝胰十二指肠器官簇移植的良性病受者探索出了一种更为简捷安全的新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