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8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观察中老年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椎曲度分布及不同干预措施下颈椎曲度的改变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09年7月在我院门诊治疗病人80例,根据患者颈椎曲度情况,分为变直组与反弓组,根据临床疗效分为有效组、无效组;全部患者随机分为手法治疗组、牵引组、综合治疗组,平均治疗10~14d,症状消失可以停止治疗;采用VAS、症状综合评分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6个月对疼痛及症状进行评分,采用标准的Borden氏法测量颈椎曲度。结果:全部患者获得随访,治疗前全部患者曲度值2.94±2.66,明显小于正常颈椎曲度值,全部患者治疗前后颈椎曲度的改变与VAS改变无明显相关性;治疗前后颈椎曲度的改变与总症状评分改变无相关性;变直组与反弓组颈椎曲度与临床疗效之间无相关性;有效组与无效组2组病人治疗前后曲度改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经过6个月的随访,变直组与反弓组曲度与疾病的复发无相关性分析。结论: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椎曲度减少是生理性退变特征,颈椎曲度的改变并不能影响临床疗效,而颈椎曲度异常的患者,也可以拥有良好的临床转归。  相似文献   
82.
分步斜扳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评价腰椎分步斜扳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门诊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5例,通过中央在线网络随机系统实现随机入组,分为分步斜扳手法治疗组(32例)和骨盆牵引对照组(31例),另外脱落病例1例,剔除病例1例。1个疗程结束后采用JOA腰痛疾患疗效评定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对症状体征、日常生活能力等综合方面,以及腰腿疼痛进行疗效评定,量化比较两组疗法的治疗效果。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疗效控制7例,显效16例,有效8例,无效1例。对照组疗效控制4例,显效10例,有效13例,无效4例。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6.86%,高于对照组87.10%(P0.05)。治疗组治疗后JOA腰痛疾患表评分、腰腿痛VAS评分改善明显(P0.001),且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分步斜扳手法操作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可重复性强、疗效明显、安全性高的优点,且易于掌握,便于在临床应用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年龄的增高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康复情况的联系,认识年龄增高与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辅助性治疗的关系.方法 2005至2006年手术治疗髋部骨折患者中,267例纳入研究,患者平均年龄为78.42岁(60~103岁),其中60~75岁为老年组,80岁以上为高龄组.所有病例均为跌倒导致的单侧髋部骨折.入院时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合并疾病、骨折类型,评价患者日常生活基本活动指数、功能独立性指数与疼痛指数,常规检测血常规以及基本生化指标,出院时再次评价患者功能独立性指数与疼痛指数,检测血常规以及基本生化指标.结果 高龄组患者合并疾病、围手术期并发症、手术前准备时间等均高于老年组,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以及营养不良.高龄组患者出院时的疼痛指数与功能独立性指数均显著差于老年组.结论 高龄患者身体的基本情况较差,并发疾病的增多,疼痛的耐受性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髋部骨折患者功能的康复.高龄髋部骨折患者,临床上需要更多的支持与关爱.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规范化保守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各150例.试验组采用规范的手法操作治疗;对照组采用腰椎骨盆牵引治疗,2组均进行腰椎间盘突出基础治疗草案.采用腰椎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腿痛VAS以及Roland-Morris腰痛量表评分作为评价指标,分别在入组前、治疗期间的1、2、3周以及治疗后3、6周进行评价.结果 2组在治疗前腰椎JOA评分、Roland-Morris腰痛量表评分,腰、腿痛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腰椎JOA评分分别为(26.0±2.4)、(23.8±2.6)分,试验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Roland-Morris腰痛量表评分分别为(4.6±1.1)、(4.8±1.7)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腰痛VAS分别为(2.6±1.1)、(2.8±1.1)分,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下肢痛VAS分别为(3.0±0.8)、(3.0±0.6)分,2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根据腰椎JOA评分、Roland-Morris腰痛量表评分、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2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规范化的手法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迅速缓解症状及疗效的维持上有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5.
【目的】比较不同角度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生物力学差异,探讨角度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合适方式,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33例病例实验前均拍摄颈椎CT片。患者分别接受前屈位、中立位及后伸位角度牵引,牵引前后均拍摄标准颈椎侧位X光片,测量牵引前后各节段椎间前、后隙高度的变化;对其中1位患者的颈椎CT片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并模拟不同角度受力下颈椎的生物力学变化。【结果】不同角度牵引下椎间前、后隙高度的变化均以前屈位最为显著,从C2/3至C6/7,前屈位组各节段的椎间前、后隙高度增加值均显著大于中立位组和后伸位组(P﹤0.01),而其中中立位组又显著大于后伸位组(P﹤0.01),三者关系为:前屈位组>中立位组>后伸位组。三维有限元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椎间后隙或是椎间前隙,均以前屈位增加最为显著。但与在体实验相比,后伸位受力分析却显示出几乎相反的结果。【结论】单从椎间隙高度增加的角度来看,前屈位角度牵引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最为有利,并可以推测,C3/4、C4/5节段病变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可能最适宜接受前屈位角度牵引;另一方面,建议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应该慎用后伸位角度牵引。  相似文献   
86.
我院自1997年始应用高能震波治疗骨骼肌腱病引起的骨科痛症疗效较好,现将治疗跟痛症的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骨科门诊选择跟痛症的病人64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单纯用高能震波治疗):32例,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42岁~60岁,其中X线照片有跟骨骨刺者18例。B组(高能震波加双柏油膏治疗):32例,男性14例,女性18例,年龄40岁~62岁,其中X线照片有跟骨骨刺者22例。 1.2 病例选择标准 ①疼痛病史在3个月以上;②患病后曾在本院外敷双柏油膏,并曾接受封闭、按摩、理疗和中药内服、外洗及西药等疗法中的一种或数种治疗,疗…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讨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且可以普及对预防腰腿痛发生及复发的运动疗法,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医疗资源的耗损。方法 可50例腰腿痛患者采用运动疗法。结果 45例在1年内未复发,有效率达90%。结论 运动疗法可提高腰部肌肉的肌力,改善腰部韧带弹性,延缓腰部结构退变,提高脊柱稳定性,灵活性及耐受力,达成脊柱新的平衡,进而对预防腰腿痛的发生及复发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88.
梁以豪  林定坤 《新中医》2015,47(9):130-133
目的:观察清热祛湿舒筋外洗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3例,治疗组采用清热祛湿舒筋外洗方行中药外洗,对照组采用吲哚美辛巴布膏外贴治疗,2组均辅以相同一般治疗,疗程为7天,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关节肿痛指数及中医证候评分,临床疗效。结果:首次治疗开始前及治疗后1周,2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天,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对照组改善较明显(P<0.05);治疗后1周,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首次治疗开始前2组关节肿痛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2组关节肿痛指数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P<0.05),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首次治疗开始前2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2组中医证候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P<0.05),2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4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为期1周治疗期间,106例受试患者均未出现恶心、呕吐、足趾麻木、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结论:采用清热祛湿舒筋外洗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具有较好抗炎止痛消肿作用,可显著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影像区域定位与发病时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 2006年1月到2010年4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61例(284节段),男162例,女99例;年龄14~67岁,平均42.1岁;病史1~38个月,平均14.6个月。体力者35例,中度体力者133例,轻度体力者93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MRI或CT片(MRI 188例,CT 73例),从矢状位、横断位和冠状位依据胡有谷区域定位法对突出椎间盘进行影像区域定位描述。分析不同影像区域定位患者发病时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估不同影像区域定位患者发病时功能状态的差异。结果 腰椎间盘突出位于矢状位Ⅰ层151个节段(53.2%)、Ⅱ层11个节段(3.9%)、Ⅲ层122个节段(43.0%);横断位1区7个节段(2.5%)、2区209个节段(73.6%)、3区61个节段(21.5%)、4区7个节段(2.5%);冠状位a域78个节段(27.5%)、b域162个节段(57.0%)、c域41个节段(14.4%)、d域3个节段(1.1%)。发病时ODI 20%~90%,平均56.91%±13.62%;JOA评分0~24分,平均(13.57±4.68)分;疼痛VAS评分3~10分,平均(6.09±1.89)分。矢状位、横断位、冠状位不同影像区域者的ODI、JOA、疼痛VA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依据胡有谷区域定位法,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区域定位以Ⅰ层、2区、b域多见。不同影像区域定位者发病时的功能评分无差异,影像学上突出椎间盘的空间位置与患者发病时的功能状态无关。  相似文献   
90.
陈彦均  林定坤 《中医学报》2020,35(2):319-322
青少年轻度特发性脊柱腰段侧弯主要伴随脊旁肌肉的薄弱及脊椎椎体旋转,筋骨失衡。林定坤教授以“筋骨并重”理念为基础,以“筋伤—节错—骨偏”轴为纲要,干预以“疗筋—调节—稳骨”为法。“疗筋”主要运用“鱼摆手法”放松腰背部肌肉。调整“节错”需要格外注意椎体旋转偏向情况,可结合Nash-Moe椎体旋转分级法观察,采用弓步转身探手和俯卧向后伸腿方法,着重利用对侧腰大肌,通过其对椎体及横突的拉力,将旋转的椎体尽可能地拉回原位,缓解引起侧弯的关键问题,调整侧歪情况。“稳骨”主要是锻炼腰段肌肉,采用仰卧交替直蹬腿和双足并腿直抬高等锻炼方式。配合后期体态锻炼,达到“筋强骨正”的目的,以综合疗法干预青少年轻度特发性脊柱侧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