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患者 男 ,80岁。脐周疼痛 16h ,加重伴全腹痛 7h ,于 1998年 10月 3日入院。有胃十二指肠病史 40多年 ,否认有大便异常病史。体查急性痛苦病容 ,腹平 ,板状腹样 ,全腹有明显压痛及反跳痛 ,以下腹部为显 ,未触及包块 ,肠鸣音未闻及。血常规 :血红蛋白 10 0g L ,白细胞4 6× 10 9 L ,中性 0 78;腹透示膈下有可疑游离气体。诊断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胃肠穿孔 ?)。经积极术前准备后行剖腹探查手术。术中发现直肠近乙状结肠处的系膜对侧有一大小约 5cm× 4cm的大穿孔 ,附近直肠管未发现明显异常 ,也未发现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于穿孔缘…  相似文献   
12.
目前 95°髁钢板固定股骨髁部骨折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但手术操作有一定难度。郭子恒提出 :该钢板固定可保证骨折部位稳定 ,但手术要求钢板在 3个平面上位置要正确[1] 。而手术最感困难的是座凿打入的方向是否准确 ,钢板刃口段才能顺着正确的轨道进入 ,否则容易出现多种方向旋转 ,常见的钢板不正确位置有 :①钢板矢状面旋转 ;②钢板冠状面旋转 ;③钢板水平面旋转。为了克服上述问题 ,我们自行研制出 95°髁钢板定向器 ,自 1997~ 1999年应用于临床手术 2 8例 ,使用方便 ,效果满意。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 2 8例 ,男 19例 ,女 …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生物型股骨假体与骨水泥型股骨假体在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将海南省人民医院骨科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收治的155例符合标准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生物型组和骨水泥组,收集病历资料并进行随访,比较分析两组病例的均衡性、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所有155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并获得1~5年,平均34个月的随访,两组均取得96%以上的优良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型与骨水泥型股骨头置换均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但生物型假体在临床安全性上优于骨水泥型。  相似文献   
14.
人工肘关节置换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报道关节置换治疗肘关节严重疾病的疗效.[方法] 8例因肿瘤和陈旧骨折等疾病造成肘关节严重疼痛和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了关节置换(KUDO或特制关节),术后1周行被动无痛肘关节功能锻炼,2周被动锻炼结合主动功能锻炼,3周可持物功能锻炼,3个月恢复正常活动,但避免提过重物.[结果] 术后随访13~47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8例均未出现感染,无神经刺激、麻痹症状,不同程度恢复了肘关节的正常活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平均从35(25~61)恢复到90(6l~100),肘关节活动范围从65°(10°~95°)到术后的100°(90°~125°).X线随访未见肘关节假体轴心移位及关节脱离,亦无假体柄断裂.[结论] 肘关节置换术可应用于骨肿瘤的保肢手术和治疗其他严重肘关节疾病,具有消除患肢疼痛、改善患肢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寻找一种理想的生物人工听骨。方法:用猪生物骨载体磨成听骨置换兔锤砧融合骨,重建听骨链。结果:随时间延长,炎症反应消退,听骨同周围组织相容好,听骨无吸收,结构良好。结论:用猪生物骨载体制成的听骨被认为是目前接近人听小骨的最佳材料。  相似文献   
16.
背景:骨密度虽然可以诊断骨质疏松,但不能及时反映受试者正在发生的骨代谢情况:骨转换指标虽然不能诊断骨质疏松,但它可以及时反映受试个体正在发生的骨转换速率.目的:概述骨转换指标和骨密度预测骨质疏松症的骨折危险性,从理论上分析,骨折术后愈合与否的预测方法的可行性.方法:以bone tunrnover,biochemical marker,osteoporosis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1999-01/2009-01);以骨转换,骨代谢,生化标志物,骨密度,骨质疏松,骨折为检索词,检索CNKI数据库(1999-01/2009-01).文献检索语种限制为英文和中文.纳入与骨转换指标和骨密度预测骨折危险性的研究紧密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文献.结果与结论:计算机初检得到631篇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其中31篇文献进行分析.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预测骨质疏松症的骨折危险性意义重大.文章介绍了长期制动后的骨代谢机制、骨生化标志物种类、骨密度测量、多细胞基本单位和OPG-RANKL-RANK系统在骨重建中的作用;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学者运用骨转换指标和骨密度预测骨质疏松症和长期制动后的骨折危险性,从理论上分析骨折术后愈合与否的预测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髋翻修术中X-Change金属网应用10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介绍X-Change金属网在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各种应用形态。方法应用X-Change金属网按照Slooff-Ling和Campbell技术进行髋翻修术10例,其中第1次和第2次翻修者各4髋,第3次翻修和第4次翻修者各1髋;男2髋,女8髋,年龄45~89岁,平均71岁。翻修原因:髋臼松动4髋,股骨上段骨缺损、假体周围骨折4髋,髋臼松动、骨盆环中断合并股骨上段骨缺损2髋。结果10髋中已经放置X-Change金属网的部位,按AAOS分型:髋臼缺损Ⅱ型2髋,Ⅲ型3髋,Ⅳ型1髋;股骨缺损Ⅲ型6髋。本组运用X-Change金属网髋臼内壁型3髋,边缘型3髋,同时运用上述两型者1髋;运用平面型2髋,股骨型3髋,股骨解剖型1髋;同时运用金属网修复髋臼和股骨2髋。术后平均随访9.20月,未见假体柄断裂、骨折和神经血管损伤;按Harris评分,功能优良7例(70%),尚可1例(10%),差2例(20%)。结论在有限的病例中,X-Change金属网修复了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髋臼和股骨缺损,充分发挥了它的优良的力学性能特点:易于切割,折弯和成型,适用于不同部位解剖需要和各种骨缺损的结构重建,达到局部加强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自1992—2001年,对146例儿童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治疗经验。方法:本组病例人院后尽早行伤口清创术,视伤后局部软组织条件及骨折端情况,选择不同的骨折固定方法,用自制骨水泥体外支架固定96例,单纯石膏固定23例,1—2枚螺丝钉内固定配合石膏外固定11例,经皮克氏针配合石膏外固定16例。结果:经9个月-8年随访,除1例血管损伤并严重骨及软组织挤压伤,术后坏死再截肢外,145例骨折全部愈合。结论:对儿童胫腓骨开放骨折的治疗,应充分估计到儿童的自我修复矫正能力强、骨折愈合快的特点,骨折固定力求简单可靠,争取正确对位,尽量保持骨折局部血运及有可能成活的组织,不强求骨折解剖复位而加重破坏骨折端的血运。撤创化手术可为骨折愈合提供优化的生物力学环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解剖型锁定钛板(LCP)内固定和加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45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DHS内固定182例,LCP内固定201例,人工股骨头置换71例。结果 DHS、LCP、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手术时间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DHS、LCP组)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中出血量少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卧床时间明显长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Harris评分优良率DHS组明显低于LCP、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P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比较理想的内固定方式,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也是一种正确的选择,但适用于75岁以上不稳定且合并重度骨质疏松骨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解剖型锁定钛板(LCP)、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失败的原因,以减少失效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2-01—2014-12诊治的475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其中采用DHS治疗182例,采用LCP治疗201例,采用PFNA治疗92例。结果 DHS组156例获得随访3~12年,平均6.5年,内固定失效共60例,失效率达38.5%。LCP组176例获得随访2~8年,平均4.9年。内固定失效共13例,失效率达7.4%。PFNA组86例获得随访1~2.5年,平均1.7年,3例发生股骨头切割,内固定失效率达3.5%。结论复位欠佳是内固定失效的主要原因,骨质疏松是内固定失效的次要原因,对于不稳定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建议选择DHS,而应该选择PFNA内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