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26篇
临床医学   5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9篇
肿瘤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下咽鳞状细胞癌(HSCC)和下咽乳头状瘤及正常下咽黏膜中△Np63和TAp63蛋白的表达及其在下咽鳞状细胞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4例下咽鳞状细胞癌、5例下咽乳头状瘤及8例下咽正常黏膜组织中△Np63和TAp6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Np63蛋白在下咽正常黏膜、乳头状瘤及下咽癌组织中的阳性细胞百分数为(21.6±12.5)%,(43.6±10.2)%和(75.3±24.5)%,其阳性细胞百分数越高,组织分化程度越低(P〈0.05),但阳性细胞百分数的高低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无关(均P〉0.05);(2)TAp63蛋白在下咽正常黏膜、乳头状瘤及下咽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4.5±10.2)%,(13.6±5.2)%和(6.7±5.2)%,其阳性细胞百分数越低,组织分化程度越低(P〈0.05),但阳性细胞百分数的高低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无关(均P〉0.05)。结论p63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下咽鳞状细胞癌发生的早期阶段,△Np63的过度表达及TAp63的表达下调在下咽鳞状细胞癌的形成机制中有重要作用,并与下咽癌的分化程度相关,但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  相似文献   
52.
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中耳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中耳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同类有效药物氧氟沙星滴耳液作为对照,进行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结果:完成试验方案的可供疗效分析的患者120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有效率为96.67%,细菌清除率为96.15%;对照组分别为85.00%和95.8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中耳炎疗效显著,细菌清除率高,安全性好,与氧氟沙星滴耳液疗效相近。  相似文献   
53.
听骨链缺损引起传音性聋的发病率比预料的多。病因主要是感染、外伤和先天性畸形。本病的诊断依据是临床检查和听力测定。本文讨论了听骨链缺损与耳硬化症及其他耳聋的鉴别要点。采用听骨成形术可以有效地改善听力。  相似文献   
54.
目的观察真菌球型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的组织病理学特点,检测Eotaxin-1在真菌球型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中的表达及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相关性,探讨Eotaxin-1在真菌球型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真菌球型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20例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代偿性肥大的下鼻甲黏膜15例,用HE染色法观察组织中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Eotaxin-1的表达,比较两组之间的表达差异,分析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数目与Eotaxin-1表达的相关性。结果①真菌球型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上皮脱落、鳞状上皮化生现象明显,间质为大量疏松结缔组织,其中可见较多的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及大量的毛细血管增生,有时可见较多的纤维组织增生,黏膜内未见真菌菌丝和孢子;②Eotaxin-1在下鼻甲黏膜上皮细胞中有少量表达,真菌球型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表达Eotaxin-1明显增多(P〈0.05),主要由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分泌,间质中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表达Eotaxin-1;③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数目和Eotaxin-1的表达明显相关(P〈0.05)。结论真菌球型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组织呈慢性炎症改变,其中可见较多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真菌可能通过介导Eotaxin-1的过量表达,引起嗜酸性粒细胞聚集活化增多,是真菌球型鼻窦炎合并鼻息肉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拮抗Eotaxin-1发挥功能可能对其临床防治有意义。  相似文献   
55.
咽鼓管软骨段粘膜皱折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6.
目的:评价盐酸非索非那定胶囊治疗季节性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物平行对照临床试验方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口服盐酸非索非那定胶囊(60?mg/粒),对照组口服二盐酸西替利嗪(10?mg/粒),每天早、晚各1次,连续服用2周。用药后第1周、第2周随访,2周末评价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入组140例,试验组71例,对照组69例。完成137例,脱落3例,其中试验组2例,对照组1例;可评价疗效与安全性例数分别为137例和140例。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6.20%和68.12%,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非索非那定胶囊治疗季节性变应性鼻炎疗效可靠,使用安全,与二盐酸西替利嗪相当。  相似文献   
57.
下咽癌Hep—2v多药耐药细胞株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Hep—2v多药耐药(MDR)细胞株,以进一步研究探讨咽喉部肿瘤MDR特征及其逆转方法。方法 以下咽癌Hep—2细胞为亲本细胞,用长春新碱(VCR)进行耐药细胞筛选,选择出Hep—2v耐药细胞株。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筛选前后两组表面糖蛋白P-170的阳性率及细胞内罗丹明蓄积率。以MTT法测定筛选前后VCR对两组细胞的细胞生长半数抑制浓度(IC50)比较其细胞毒作用。结果 亲本细胞Hep—2经VCR筛选后检删其耐药性状,MTT法测得其VCR的IC50由筛选前的60nmol/L上升到约1200nmol/L,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糖蛋白P—170阳性率由亲本细胞的20%左右增加到90%以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罗丹明蓄积率从筛选前的平均76.2%降至26.3%。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耐药细胞株Hep—2v主要表现为mdr1基因介导的MDR性状,其对选择药物VCR的敏感性明显降低,因此Hep—2v细胞株可作为MDR研究的良好模型。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突发性聋的近期治疗效果及可能的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1和2002年的住院病例使用不同治疗方法所产生效果的差异,通过统计学方法对不同治疗方法组进行比较.结果A组与B组相比较,尽管治疗方法不同,但治疗有效率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2525);C1与C2组及C与D组间的有效率的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结论突发性聋的发病原因目前仍不清楚,各种治疗方法的效果差别不明显,尚没有公认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突发性聋的发病机理和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资料完整的病例1995年17例,20耳,女11例,男6例,年龄14—60岁,平均年龄41.35岁;2001年29例,33耳,女15例,男14例,年龄19—83岁,平均年龄47.79岁;2002年10例,12耳,女4例,男6例,年龄30—76岁,平均年龄59.50岁。1993—2002年所有符合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05年济南)诊断标准的住院病例数231例。1995年以前以胞二磷胆碱、ATP、辅酶-A、激素和5%碳酸氢钠为主。2001和2002年在上述药物基础上增加了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前列地儿注射液(Alprostadil Injection)和甲钴胺注射液(Mecobalamin Injection)治疗。对不同的治疗方法间有效率进行卡方检验和FISCHER精确概率法统计学分析。对10年发病病例进行季节发病分布图和年就诊病例数的分析。结果 1995年与2001年相比较尽管治疗方法不同,但是治疗有效率分别为45%和30%,两者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2525);使用与未使用高压氧两组间有效率分别为23%和35%,两者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使用凯时、弥可保等的治疗组有效率为23%,而使用激素等的有效率为46%。两组治疗效果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即使用凯时和弥可保没有明显提高突发性聋的治疗有效率。发病分布高峰期位于4—7月份,占总病例数的43%。1993—2002年突发性聋住院的病例数呈上升趋势。结论突发性聋就诊数趋向增多。但是突发性聋的发病原因目前仍不清楚,各种治疗方法的效果差别不明显,尚没有公认的有显效的治疗方法,对于不同的患者可以根据可能的诱因进行早期的相应治疗。主张应用适当的扩血管药物结合激素治疗为主,但是双侧突发性聋治疗效果差,按照血管因素治疗需要考虑到再灌注损伤问题。在4—7月份来临之前应该针对突发性聋的可能诱因进行预防教育。  相似文献   
60.
近百年前Caldwell-Luc创立的上颌窦根治术迄今仍为治疗慢性上颌窦炎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有近40%的病人复发或发生各种术后并发症。许多学者为此进行了研究,其焦点为窦内粘膜是否保留及窦腔的通气与引流。我们自1988年始对19例24侧慢性上颌窦炎行Caldwell-Luc's手术时应用T型硅橡胶引流管。现就手术方法,效果等问题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