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本院住院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予以利培酮系统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8周的心理干预。随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采用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PANSS)、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分别于入组时及随访结束时进行评估。结果入组时,PANSS、QOL-100、SDSS评分两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结束时,观察组PANSS总分及阴、阳性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生活质量总评分,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评分及SD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心理干预有助于缓解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42.
PLIF与TLIF治疗腰椎不稳症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对比研究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posteriorlumbarinterbodyfusion,PLIF)与经腰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transforaminallumbarinterbodyfusion,TLIF)治疗腰椎不稳症的疗效。方法1999年2月~2006年3月,217例重度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患者接受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辅以相应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其中76例经腰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TLIF组),另外141例经腰椎管内(硬脊膜外)椎体间植骨融合(PLIF组),比较两组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植骨融合率及手术并发症。结果217例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椎间隙感染、下肢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PLIF组128例患者经6~82个月随访,平均64个月,发生硬脊膜撕裂4例,脑脊液漏1例,马尾神经及神经根一过性牵拉损伤3例。TLIF组67例经4~56个月随访,平均36个月,未发生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均无明显差异。TLIF组与PLIF组的临床优良率分别为89.86%和86.72%,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植骨融合率分别为92.75%和93.75%,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腰椎间孔入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不但技术操作可行,而且能明显降低因侵入椎管而带来的各种并发症,是治疗重度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3.
我们对肺癌病人观察了三种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 (CEA)、B2 微球蛋白(B2 M )、铁蛋白 (FER)的联合检测 ,借以评价其临床意义。1 材料和方法1 1 研究对象 共计 15 0人 ,均来自我院 1996~ 1998年住院病人 ,以X线、CT、纤支镜、肺活检、涮检、手术等手段证实的肺癌 90例住院病人 ,女性 36例 ,男性 5 4例 ,年龄 32~ 85岁。并以同期住院的肺良性病变组 6 0例作对比 ,女性2 7例 ,男性 33例 ,年龄 2 9~ 84岁。1 2 方法 应用美国雅培AxSrm免疫分析仪 ,采用放射免疫法 ,试剂盒由天津九鼎提供。正常值CEA小于 15 μg/L ,…  相似文献   
44.
患者男,40岁.2周前无诱因出现左侧胸部刺痛伴有气促感,X线胸片示左侧气胸,肺组织压缩约80%;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后4d行X线胸片检查示气胸吸收,拔管.1周前气促再发,1d前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顺德第一人民医院门诊行胸部CT示左侧胸腔积液,收入院.起病以来,偶畏寒,无发热;偶咳,无痰;食欲及二便正常,体重未减轻.患者出生及居住于顺德,近10余年每周进食2.5 kg左右淡水鱼生,有吸烟和饮酒史.体检:体温36.5℃,脉搏7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2/90 mm Hg(1 mm Hg =0.133 kPa).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社会心理因素对偏头痛患者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50例偏头痛患者设为研究组,抽取50名正常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采用自拟一般资料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生活事件量表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两组进行评定分析.结果 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事件量表总分、一过性事件和负性生活事件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长期性事件和正性生活事件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一过性事件、负性生活事件,缺乏社会支持等因素均是诱发偏头痛的危险因素,在控制其生物学病因的同时,还应调整患者的情绪,加强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46.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51例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住院患者进行经鼻或口鼻面罩的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通过观察患者通气前后的动脉血气(pH、PaO2、PaCO2、SaO2)及呼吸频率的变化判断临床疗效.结果 51例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42例经过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动脉血气、呼吸频率指标得到改善:PaCO2和呼吸频率明显降低,PaO2、pH、SaO2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可以改善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动脉血气指标,帮助此类患者减轻呼吸肌疲劳,防止呼吸衰竭进一步加重,并减少气管插管率.无创正压通气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BUS-TBNA)获取标本联合检测3种micro RNA对肺癌分型的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0月-2016年1月在该院住院的肺癌患者35例,同期收集肺部良性病变者20例为对照组,经EBUS-TBNA获取标本,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其mi RNA-21、mi RNA-205、mi RNA-375的表达水平,评价其在肺癌病理分型的价值。结果肺癌组EBUS-TBNA标本mi RNA-21、mi RNA-205和mi RNA-375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mi RNA-21在腺癌患者EBUS-TBNA标本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肺鳞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 RNA-205在肺鳞癌患者EBUS-TBNA标本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肺腺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 RNA-375在小细胞肺癌患者EBUS-TBNA标本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鳞癌和腺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mi RNA-21取1.955为诊断肺腺癌的临界值时,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5.00%和100.00%;mi RNA-205取2.305为诊断肺鳞癌的临界值时,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均分别为91.67%和100.00%。结论 EBUS-TBNA标本行mi RNA检测是可行的,联合检测mi RNA-21、mi RNA-205和mi RNA-375有助于肺癌的诊断和病理分型。  相似文献   
48.
傅日斌  夏春  林劲松  林原 《骨科》2014,5(3):183-183,192
膝关节外伤在临床较为常见,及时有效的治疗关系到膝关节功能的恢复,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中,对交叉韧带损伤的早期诊断和修复是手术的关键。膝关节交叉韧带主要分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和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这两者是保持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分别应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在疗效、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方面的差别,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我院自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收治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共138例,以入院顺序进行排序,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应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观察指标为疗效、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上,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明显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且患者的睡眠和生活质量均有较大的提高,是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FHR)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比较。方法 114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别采用PFNA和FHR治疗,PFNA组79例,FHR组35例。对两组术中情况、术后功能及并发症等进行比较。记录手术时间、切口大小、失血量、术中和术后与手术或内植物有关的并发症、输血例数及每个患者术后下地时间。并在术后1、3、6、12个月随访时进行Harris评分[1]。结果两组间在年龄、性别及骨质疏松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随访6-24个月,平均18.6个月。PFNA组较FHR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但术后下地时间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3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FHR组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内固定和FHR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在功能恢复上基本相同。对于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FHR更适合于重度骨质疏松、骨折粉碎尤其是合并股骨小粗隆骨折患者;PFNA内固定适合于骨骼质量好、股骨大粗隆相对完整、轻度移位者。FHR手术患者早期髋关节功能优于PFNA内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