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3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68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为探讨青石棉与P53基因突变之间的关系,采用PCR-SSCP分析方法,对8株青石棉衣发的BALB/c 3T3转化细胞进行P53基因的突变检测和分析。结果:从8株转化细胞P53基因上的11个显子中共发现7处突变,其中2个位于外显子4-6,5个位于外显子9-11;大多数检出的异常表现为比野生型多1条带;突变随机地分布于各个青石棉剂量组。  相似文献   
72.
为探讨青石棉与p53基因突变之间的关系,采用PCR-SSCP分析方法,对8株青石棉诱发的BALB/c3T3转化细胞进行p53基因的突变检测和分析。结果:从8株转化细胞p53基因上的11个外显子中共发现7处突变,其中2个位于外显子4-6,5个位于外显子9-11;大多数检出的异常表现为比野生型多1条带;突变随机地分布于各个青石棉剂量组。由此表明,p53基因突变与体外转化实验中所用的青石棉剂量无关,检出的突变多位于外显子9-11内,与人类肿瘤中常见p53基因突变多发生在外显子5-8的情形有所不同。文内还对青石棉与p53基因突变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CBT)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我院2001年4月~2003年10月收治的8例CBT的临床资料及手术结果.结果:8例CBT术前均经颈部超声及颈动脉造影术证实;8例均经手术治疗,其中颈外动脉与CBT同时切除1例,其余7例行外膜下剥离切除术.无手术死亡, 术后随访1个月~24个月,无术后颅神经损伤.结论:颈部超声检查是CBT简便有效诊断方法,颈动脉造影术是CBT的诊断和术前评估最有效和重要的手段,手术是CBT的首选和有效的治疗手段.准确的术前评估,正确的手术方法选择和手术顺序是手术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74.
下肢静脉曲张微创治疗的思考与评价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大隐静脉曲张为常见病,约有10%~15%的成年男性和20%~25%成年女性会出现有症状的大隐静脉曲张。诱发因素包括:长时间站立、遗传、静脉炎史、女性和各种原因引起的腹腔压力增高等。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造成血液的反流是下肢静脉曲张最主要的病理生理基础,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由此发展而来。因此,要想成功地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消除大隐静脉的反流是问题的关键。虽然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和大隐静脉剥脱术在过去几十年里一直成为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最主要的和标准的手术治疗方法,但高位结扎由于仅消除了隐股接点处的反流常常术后复发而被废弃,  相似文献   
75.
下肢静脉曲张微创治疗的并发症及处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采用激光联合TriVex透光直视旋切等微创技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2月至2005年5月采用各种微创技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2000例的临床资料,男982例,女1018例,年龄18~87岁,平均55岁。结果本组患者均临床治愈。术后随访1个月至4年,平均2年;手术后500例获得随访,随访率25%,共出现并发症278例,其中皮肤浅表灼伤1例;炎症反应4例;皮肤感觉异常者220例;皮下血肿35例;感染15例;皮肤穿孔3例。结论微创技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有其特有的并发症,应重视其预防及处理。  相似文献   
76.
在研究肝功衰竭氨中毒学说时,常需要一种实验性脑氨中毒模型,然而用损害肝脏组织细胞的办法制造脑氨中毒的模型,不甚理想。我们采用氯化铵(NH_4Cl)液给家兔灌胃,可造成典型的家兔脑氨中毒模型,并对其机制略加讨论。此外,还报告了健康成年家兔静脉血氨的水平。  相似文献   
77.
高血压是慢性肾功能不全(CRI)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处理对肾病患者的预后极为重要。心痛定是一种钙拮抗剂,近年报道治疗高血压和高血压危象有效,但迄今,有关本药在肾功能不全患者高血压中的使用尚极少或未见报告。该文报道心痛定两种剂型对两组尿毒症患者血压的急性效应,以及在原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慢释放剂对CRI伴持续性高血压患者的长期效果。病人和方法1.对血压的急性效应:开始用心痛定治疗前至少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31P MRS波谱及代谢生化信息特点,以及与肝功能变化之间的相关性及临床价值。方法:按2000年西安会议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标准,将2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轻、中、重及肝功能正常肝炎组,并选择20例健康志愿者作对照,分别行常规MR扫描及31P MRS成像,观察31P MRS波谱及代谢生化信息特点,并分析各指标与肝功能生化指标(ATL、AST)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的%PME及PME/PDE分别为9.32±2.74,0.31±0.06,肝功能正常肝炎组分别为9.5±4.2,0.32±0.14,轻度组分别为10.97±1,0.38±0.08,中度组分别为12.59±3.18,0.45±0.13,重度组分别为15.49±4.7,0.53±0.14。肝功能正常的肝炎患者各31P MRS指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而对照组与重度组、轻度组与重度组之间的 %PME,以及对照组与中度组、对照组与重度组、轻度组与重度组之间的PME/PDE有统计学差异,其中PME/PDE与ALT呈正相关(P=0.037),而与AST无相关性(P=0.075)。结论:肝脏31P MRS能无创的、直接的检测肝代谢过程的生化信息及能量状况,能提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肝功能损害程度,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检测及监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单中心腹膜透析(PD)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致病菌谱、耐药状况及合理的经验性用药情况。方法选取PD相关性腹膜炎患者74例(共发生109例次PD相关性腹膜炎),记录其透析流出液培养结果、初始治疗方案、疗效和转归。结果共分离出103株病原菌,G+菌69株(67.0%),G-菌27株(26.2%),真菌7株(6.8%),培养阴性21例次(18.1%)。G+菌中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30株、29.1%);G-菌中以大肠埃希菌为主(13株,12.6%)。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唑啉耐药率为100.0%,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G+菌;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为20.0%。初始治疗方案含头孢唑啉和含万古霉素的疗效以及含左氧氟沙星/丁胺卡那霉素和头孢他啶的疗效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腹膜炎的致病菌谱仍以G+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唑啉耐药率达100%,不宜将头孢唑啉作为所有患者的经验性用药,头孢他啶、左旋氧氟沙星或丁胺卡那霉素均可作为初始用药。  相似文献   
80.
林凡 《大家健康》2013,(6):67-67
很多老年人觉得年龄大了老"发火"不好,会让人觉得缺少涵养。但老年人适当发怒比压抑怒火更有益于解除压力,保护心脏。大部分老人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不愿意和子女或者周围人说,有情绪也自己压抑下来,但却依然觉得烦闷、吃不好饭、睡不好觉。因为压抑下来的情绪不会消失,有些会积累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