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4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60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急进高原青年人生理反应和胸外按压质量的变化及心肺复苏反馈技术的干预效果.方法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单样本前后对照研究.纳入15例世居平原的健康青年人作为受试者,事先均接受过心肺复苏术培训.在重庆(海拔259 m),受试者先后实施4 min经验按压和4min反馈按压,每轮按压均通过AED PLUS记录按压深度、频率等按压质量参数.经验按压指受试者根据感觉经验进行胸外按压,反馈按压指受试者根据AED PLUS测量并实时反馈的按压质量数据调整按压深度和频率等.每轮按压前后均测量受试者的血压、脉率和经皮氧饱和度.所有受试者飞机进入拉萨(海拔3658 m)1周后重复上述测试.受试者监测参数干预前后的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检验.结果 受试者在拉萨比在重庆基线生理指标显著异常,收缩压(125.9±9.5) mmHg vs.(112.7±13.4)mmHg(1 mmHg=0.133 kPa),舒张压(75.3±7.7)mmHg vs.(64.2±7.3)mmHg,心率(86.3±13.0)次/min vs.(72.7±11.6)次/min,氧饱和度(90.4±1.7)% vs.(97.8±0.9)%,均P <0.01.在拉萨,经验按压仅造成心率增快(91.1±14.9)次/min vs.(86.3±13.0)次/min,P<0.01;反馈按压则造成心率增快(87.9±17.5)次/min vs.(80.9±11.7)次/min,P<0.05,收缩压升高(130.9±11.7) mmHg vs.(120.1 ±11.9)mmHg,P<0.05,和氧饱和度下降(88.3±3.4)% vs.(90.6±1.9)%,P<0.01.在拉萨,反馈按压比经验按压更接近指南要求,综合合标率中位数(四分位间距)43.6% (55.9%) vs.0.6%(5.3%),P<0.01.结论 高原环境使急进高原青年人心肺复苏术质量下降.心肺复苏反馈技术可有效引导施救者改善胸外按压质量,可能是以刺激施救者消耗更多体能为代价的.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用L-丙氨酰-L-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外营养对外科危重患者营养支持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4例外科危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给予静脉营养,强化组除给予静脉营养外,按1.5mg/kg补充L-丙氨酰-L-谷氨酰胺。分别在静脉营养治疗的前1d,治疗后第4、7、14d测定氮平衡,营养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和患者耐受性指标。结果:治疗7d后两组患者均由负氮平衡转为正氮平衡,营养指标,免疫功能指标明显增高,但强化组增高更明显/患者耐受性指标中,强化组无显著变化,对照组则出现血葡萄糖和总胆红素升高,结论:用L-丙氨酰-L-谷氨酰胺强化比单纯的肠外营养更明显改善危重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03.
口服大剂量美西律中毒抢救成功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于2006-06成功救治1例以全身强直性抽搐为主要表现的美西律中毒患者,现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26岁,因家庭纠纷于2006-06-12口服美西律200片(10000mg),服药后30min由家人送至上海长征医院急诊科。患者来院时全身强直性痉挛、抽搐伴阵发性加重,意识丧失、呼吸暂停,全身皮肤重度发绀。立即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查体:T37℃,BP120/60mm Hg,HR160次/min,SpO268%;双侧瞳孔(直径5mm)散大固定,对光反射消失;两肺布满湿啰音,心音低钝,律齐;ECG示ST段显著压低;腹平,肠鸣音消失;大、小便失禁;四肢强直呈过伸状,巴宾斯基征未引出。…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大鼠心肺复苏后神经细胞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变化在细胞色素C释放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以56只成年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建立窒息加冰氯化钾致心搏骤停/心肺复苏(CA/CPR)动物模型,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7组,即假手术组、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3 h,6 h,12 h,24 h,48 h,72 h组,每组8只,分别在各时相点断头处死大鼠,采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制备大脑皮质内线粒体匀浆.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线粒体不同时相MPTP的开放程度,Western blot免疫杂交法检测线粒体细胞色素C释放(CytC).采用SPSS 11.5 for Windows统计软件分析结果.结果 ROSC后6 h内神经细胞MPTP开放程度保持低水平,6 h以后开始迅速大量开放,12 h开放程度达到最大,24 h开放程度略有缩小,至48 h开放程度再次加大,72 h又明显缩小,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正常脑组织线粒体CytC蛋白在相对分子质量14 000处出现一强阳性条带,而胞浆蛋白中CytC蛋白含量甚微,呈一弱阳性条带.ROSC后3 h线粒体CytC蛋白未见显著变化,而胞浆成分中开始增多,至ROSC后24 h大部分CytC已释放至胞浆中,此时线粒体条带明显减弱.结论 大鼠CA/CPR并ROSC后神经MPTP的开放程度与CytC释放的量呈明显的相关性,MPFP的开放促使CytC的释放.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研究大鼠心跳骤停/心肺复苏后神经细胞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的变化在能量代谢障碍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首先建立窒息联合冰氯化钾致大鼠心跳骤停、心肺复苏的动物模型,断头后提纯大脑皮质组织内线粒体,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线粒体MPTP在不同时相的开放程度,应用高效液相法测定脑细胞ATP、ADP和AMP含量.结果 心跳骤停/心肺复苏后大鼠神经细胞线粒体功能明显受损,ROSC后神经细胞MPTP持续处于开放状态,开放程度并不是瞬间增至最大,而是具有时间依赖性.ROSC后6h内神经细胞MPTP开放程度保持低水平,6h以后开始迅速大量开放,12h开放程度达到最大,24h开放程度略有缩小,表明线粒体开始收缩,至48h开放程度再次加大,72h又明显缩小,但未达到正常水平(P<0.05或P<0.01).ROSC后各组ATP含量较对照组均下降(P<0.05或P<0.01),72h较对照组略有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各组比较线粒体合成ATP能力在CA/CPR并ROSC后呈双相变化即在ROSC后3h和24h分别出现两个合成低谷.结论 CPR后MPTP开放是加重神经细胞能量代谢障碍的主要原因,线粒体能量代谢和氧化磷酸化功能严重受损,导致ATP产生短时内骤降;促使了MPTP的进一步开放.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检测脓毒症及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血清中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水平,并判断其对脓毒症患者发展成为DIC的诊断意义.方法 严重脓毒症患者28例(SS组),脓毒症合并DIC患者12例(SSD组),同期门诊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收集临床及实验室参数,计算APACHEⅡ评分和DIC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血清G-CSF水平.结果 SS组和SSD组患者血G-CSF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但SS组和SSD组患者之间血清G-CS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G-CSF与WBC、PCT、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OC曲线图显示,血清G-CSF的AUC =0.887,95%CI为(0.825,0964) (P <0.05).结论 血清G-CSF水平主要与脓毒症严重程度有关,与DIC的发病机制无明显相关性,可作为脓毒症严重程度判断的实验室证据.  相似文献   
107.
SOFA评分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的预后评价作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 :探讨序贯器官衰竭估计 (SOFA)评分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欧洲重症监护医学协会 (ESICM)感染相关问题工作组制订的 SOFA评分体系 ,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 ,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入院时 SOFA评分、最大 SOFA评分、Δ SOFA评分的差异 ,评价 SOFA评分在预后估计中的作用。结果 :累计最大 SOFA评分、累计ΔSOFA评分存活组与死亡组相比显著差异 (P均 <0 .0 1) ,入院时累计 SOFA评分无显著差异 (P >0 .0 5 )。各单个器官系统相比 ,存活组与死亡组最大 SOFA评分和ΔSOFA评分中除肝、肾外 ,余均有显著差异 (P均 <0 .0 5 ) ;而入院时各单个器官 SOFA评分仍无显著差异。存活组在入院最初 7日每日平均评分逐渐下降 ,而死亡组每日平均评分逐渐升高 ,7日内 2组有显著差异的变化出现在入院后 4 8小时 (P<0 .0 5 )。随器官衰竭个数的增加 ,病死率急剧增加 ,累计最大 SOFA评分呈直线上升 ,组间有非常显著差异 (P<0 .0 1)。结论 :最大 SOFA评分和 ΔSOFA评分对 MODS有良好的预后评价作用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评价联合检测肌钙蛋白T(cTnT)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评价危重病患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检测107例危重病患者血清cTnT和NT-proBNP水平,比较APACHE1I〈25分与A—PACHEII≥25分组、有MODS组与无MODS组、死亡组与存活组的cTnT阳性率和NT—proBNP阳性率;比较cTnT和NT—proBNP双阳性组与cTnT或NT—proBNP单阳性组间的病死率。【结果】107例危重病患者A—PACHEⅡ〈25分与APACHEⅡ≥25分组间、有MODS组与无MODS组间、死亡组与存活组间cTnT阳性率及NT—proBNP阳性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nT和NT—proBNP双阳性组与cTnT或NT_proBNP单阳性组间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TnT阳性或NT—proBNP阳性在评估危重病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中发挥重要作用,而联合检测血清cTnT和NT—proBNP可更加有效地判断危重病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早期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在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入上海长征医院急救科重症监护室(ICU)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执行事先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两组:存活组和死亡组。分析两组患者6小时动脉血乳酸清除率的差异,观察其判断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并寻找出预测脓毒症预后的最佳截断值。根据最佳截断值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比较两组患者之间乳酸、PCT、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以及死亡率的差异。 结果 共计纳入84人,其中存活组48例,死亡组36例。存活组和死亡组入院动脉血乳酸(mmol/L:2.31±1.39和3.93±1.84)及6小时动脉血乳酸清除率(%:44.01±27.37和10.49±24.53),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动脉血乳酸预测脓毒症的AUC为87.15%。在6小时乳酸清除率为31%时,具有最高的约登指数(0.72)。将患者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31%)和低乳酸清除率组(<31%),两组之间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及死亡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乳酸清除率(OR=0.021,95% CI:0.002-0.237,p=0.002)是评价患者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 结论 早期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可以较好的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0.
大型综合性医院急性中毒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大型综合性医院急性中毒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005年1月~2006年12月在急诊科就诊的急性中毒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中毒时间、中毒原因、毒物种类、毒物侵入途径、急诊诊断、急诊处理情况、转归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急性中毒患者共315例,占急诊患者总数的2.33‰,男女比为1∶0.84,主要集中于20~29岁年龄组(占35.9%);毒物种类以酒精为主(占38.4%),其他依次为药物、食物、其他化学物质、农药中毒等;中毒时间呈无规律性波动,以1~2月、6~7月和11~12月相对较多;毒物进入人体最常见的途径是经消化道摄入(占85.1%);中毒患者的职业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占21.0%),其他依次为农民及民工、个体业者、家务及无业人员等;98.1%患者治愈出院,1.9%死亡.结论 青年人与专业技术人员是大城市急性中毒的高危人群,毒物种类以酒精、药物、食物和其他化学物质等为主,中毒途径主要为消化道摄入,中毒季节无明显规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