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8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6篇
  2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我们在1988年9月至1990年1月对来自基法、赛利巴比等地区的发热原因待查病人334例、疟疾病人41例,总计375例做了弓形虫感染情况调查。1 材料:弓形虫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冻  相似文献   
82.
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1989年发布)的规定,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是各级医务人员的神圣职责.因此临床医师在搞好临床诊断与治疗工作的同时,也应努力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工作.传染病预防措施可分为:①疫情未出现时的预防措施;②疫情出现后的防疫措施;③治疗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子宫颈病变组织中Smad4、Runx3蛋白表达和HPV16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mad4、Runx3在慢性子宫颈炎、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和子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PCR技术检测相应标本中HPV16感染情况。结果 Smad4在慢性子宫颈炎、CIN和子宫颈鳞癌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80%(20/25)、69.8%(44/63)、40%(18/45),差异有显著性(P<0.01),Runx3在各组中阳性率分别为84%(21/25)、69.8%(44/63)、40%(18/45),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子宫颈鳞癌组织中,Smad4蛋白与肿瘤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Runx3蛋白表达下调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Smad4、Runx3两者之间表达无相关性;HPV16与Smad4表达呈负相关(r=-0.327,P<0.05)。结论 Runx3蛋白表达下调,以及HPV16通过影响Smad4蛋白表达缺失,共同阻断TGF/Smads信号转导通路,促使子宫颈病变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84.
目的:分析木里藏族自治县2000年~2009年孕产妇死亡原因,探讨降低该县孕产妇死亡的干预措施。方法:收集木里县2000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孕产妇死亡个案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该县10年间活产总数为13 335例,孕产妇死亡36例,孕产妇死亡率平均每年为269.97/10万;在36例死亡孕产妇中,在家中分娩33例,占91.67%;在家中及送往医院途中死亡32例,占死亡总数88.89%;孕产妇主要死亡原因是产科出血,占死亡总数的66.67%(24/36)。结论:木里县10年来的孕产妇死亡率远远高于同期全国孕产妇死亡率,孕产妇分娩及死亡地点主要集中在家中,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产科出血。依靠政府支持,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切实加强基层产科技术服务能力建设,提高医疗保健资源可及性,提高民族地区住院分娩率,可以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85.
近年来由于采用抗菌素以及其他一系列治疗与卫生学的措施,而提高了预防百日咳的效果。然而目前所达到的效果还不能认为满意。因为疾病的痊愈仍需很长时间以及还有许多小儿患此种痛苦性的疾病。百日咳可以继发危险性的并发症和转变为慢性疾患,这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急诊科脓毒症患者的预后转归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对策和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浙江省台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277例脓毒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预后情况将其分为存活组203例和死亡组74例;分析急诊科脓毒症患者的病死率,采用单因素比较法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法分别筛选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死亡的危险因素,筛选的因素主要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器官衰竭数、机械通气、CRRT治疗、中心静脉置管、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激素、C-反应蛋白、PCT、血肌酐等。结果:急诊科277例脓毒症患者的病死率为26.71%(74/277);多因素结果显示,年龄(OR=2.983)、APACHEⅡ评分(OR=2.392)、器官衰竭数(OR=4.683)、CRRT治疗(OR=3.557)、C-反应蛋白(OR=3.732)、PCT(OR=2.601)等均为急诊科脓毒症患者预后死亡的高危因素。结论:急诊科脓毒症患者具有较高的预后病死率,而且影响其预后死亡的危险因素较多,根据预后特点及其高危因素,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脓毒症,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比较补骨脂生品及不同炮制品水提物的急性毒性特点及差异。方法 将昆明小鼠分为补骨脂生品组、清炒组、盐炙组、雷公组及酒浸组等不同浓度组和对照组共36组,各组小鼠以0.04 mL·g-1单次灌胃给药并观察14 d,检测小鼠体质量、血清生化、死亡率,计算LD50值等,研究补骨脂生品及不同炮制品的毒性差异。结果 不同方法给药前小鼠体质量无统计学差异,给药组第1天部分小鼠体质量有一定的下降;生品组、清炒组、盐炙组、雷公组、酒浸组LD50值分别为含生药63.20,56.92,51.95,88.61,59.02 g·kg-1。与对照组相比,雄性小鼠生品组血清ALT、TBA水平显著增加;清炒组血清ALT、AST、TBA显著增加,AL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盐炙组、雷公组和酒浸组血清ALP、ALT、AST、TBA水平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雌性小鼠生品组、盐炙组、雷公组和酒浸组血清ALP、ALT、AST、TBA水平显著增加;清炒组血清ALT、AST及TBA水平显著升高;所有组TP水平显著降低。病理学结果显示,对照组小鼠肝脏均未见异常;生品组、清炒组、盐炙组、雷公组及酒浸组小鼠肝脏出现肝细胞空泡样变,伴有肝细胞糖原变性、肝细胞胞浆疏松,部分出现小叶中央型肝细胞肥大等病理性改变;生品组与其他炮制组相比致小鼠肝脏损伤程度:生品组>酒浸组>清炒组>盐炙组>雷公组,其中酒浸法致肝脏病变程度最大,而雷公法最小。结论 补骨脂通过不同方法炮制后其毒性有所不同,以LD50判断,雷公法炮制品毒性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8.
急诊医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重要必修课之一,具有综合性及实践性强、学习难度较大等特点.提高急诊医学的教学质量是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重要环节之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诸多不足,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为了提高急诊医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将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目前,混合式...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究将第三磨牙同期移植至局限性慢性根尖周炎区,观察其临床疗效及成功率。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外科门诊行自体牙移植治疗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局限性慢性根尖周炎)与对照组(根尖周无炎症),各18例。实验组受牙区彻底去除牙槽窝内病变组织后植入移植牙,对照组则直接植入移植牙。术后定期随访,术中记录供牙离体时间和试植次数,术后1周及1、3、6、12个月对移植牙进行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评估移植牙松动度及牙周组织愈合等。结果:两组移植牙术后即刻及术后1、4周移植牙松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受牙区牙槽骨愈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实验组1例发生牙根轻度外吸收,I度松动,治疗成功率为94.44%;对照组所有移植牙均达到成功标准,治疗成功率为100%;两组移植牙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受牙区患牙存在局限性慢性根尖周炎时,彻底去除病变组织后可考虑同期行自体牙移植。  相似文献   
90.
目的:文章通过对中医美容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健康中国”的背景,提出了中医美容创新与发展的建议。方法:通过对中医美容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运用文献综述法、定性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来分析中医美容创新发展的具体策略。结果与结论:中医美容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深厚的理论基础和绿色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满足人们多层次美容需求的首选之法,其创新发展应重点从遵循中医“本源”理念、构建效果评价体系作为行业标准、加强专业教育培养专业人才、规范其标准服务流程、推动“国际化”发展以及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等方面来采取措施,这是充分发挥中医美容促进中医药发展功能作用的有效路径,可有效拓宽中医药发展的渠道,为发展中医药新途径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