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8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6篇
  2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通过对感染泡球蚴小鼠肝脏的自噬相关蛋白以及巨噬细胞不同分型的检测,探讨在泡球蚴感染过程中自噬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取雌性BALB/c小鼠1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建立泡球蚴感染小鼠模型,于感染90天处死,通过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的病理学变化,利用免疫组化等技术检测肝脏中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利用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法进行肝脏组织巨噬细胞与自噬相关蛋白共定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肝脏巨噬细胞M1、M2表达水平。结果感染90天时,实验组小鼠肝脏自噬相关蛋白LC3、p62表达均增高,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08±0.3和1.85±0.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60.114和434.116,均P<0.01);实验组小鼠肝脏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LC3、p62与巨噬细胞存在共定位表达,Pearson’s相关系数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32.219和36.325,均P<0.01),Manders重叠系数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05.410和140.665,均P<0.01);实验组小鼠肝脏巨噬细胞数增加至31.74±1.68,M1型巨噬细胞增加至66.46±1.82,M2型巨噬细胞减少至22.46±0.6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09.358、194.001和759.194,均P<0.01)。结论泡球蚴感染小鼠肝脏自噬相关蛋白高表达,促进巨噬细胞以M1型极化,抑制M2型极化,以减轻炎症反应,帮助机体清除病原体。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联合护理模式在新生儿低氧性呼吸衰竭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新生儿低氧性呼吸衰竭患儿21例,收治时间为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所有患儿均在吸入一氧化氮治疗的同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统计分析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儿经过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后,Sp O2、p(O2)、p(CO2)均显著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吸入一氧化氮治疗新生儿低氧性呼吸衰竭的同时予以相应的护理配合,有利于患儿低氧血症的改善,使其早日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43.
4-羟基-2-甲氧基苯甲醛和丙二酸在吡啶和苯胺催化下,经Knoevenagel缩合反应制得(E)-3-(4-羟基-2-甲氧基苯基)丙烯酸,再在1-(3-二甲胺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和4-二甲胺基吡啶作用下与甲醇成酯制得(E)-3-(4-羟基-2-甲氧基苯基)丙烯酸甲酯,总收率为58.5%.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加味葶苈大枣泻肺汤联合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FDC)方案治疗初治菌阳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2HRZE/4HR的标准化FDC方案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加味葶苈大枣泻肺汤治疗。2组均治疗8周后统计影像学病灶吸收情况,并观察2组治疗4、8周痰检转阴率、中医证候疗效指数情况。结果治疗4周治疗组痰检转阴率(62.5%)优于对照组(40.0%,P<0.05),治疗8周2组痰检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χ^2检验,2组影像学病灶吸收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加味葶苈大枣泻肺汤能更快地提高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的痰检转阴率,改善中医证候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5.
[摘要] 目的 探讨肥胖与前庭神经鞘瘤(VS)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二次手术的关联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23年6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乙状窦后入路手术治疗的377例V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将患者分为肥胖组(BMI≥28 kg/m2,91例)和非肥胖组(BMI<28 kg/m2,286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二次手术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BMI对术后脑脊液漏及二次手术的影响。结果 与非肥胖组相比,肥胖组性别为男性,以及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的人数比例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住院时间、手术侧别、肿瘤性质、肿瘤体积分级、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及二次手术率高于非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颅内出血、切口感染、颅内感染、深静脉血栓及其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调整年龄、性别、肿瘤体积分级、肿瘤性质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较高的BMI水平是患者发生术后脑脊液漏[OR(95%CI)=1.168(1.051~1.299),P=0.004]及二次手术[OR(95%CI)=1.160(1.053~1.277),P=0.003]的危险因素。结论 肥胖与VS患者术后脑脊液漏和二次手术密切相关,且BMI增高是VS患者术后脑脊液漏和二次手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在高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病过程中的检测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测定48例高原(2 260-3 200m)慢性肺心病患者及18例健康者(对照组)血清HMGB1表达水平,同时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及血清肌酸激酶(CK)、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结果肺心病急发期血清HMGB1阳性率显著高于缓解期,缓解期显著高于对照组。呼吸衰竭组HMGB1阳性率显著高于无呼吸衰竭组。肺心病组急发期及缓解期HMGB1阳性组TNF-α水平及血清CK、AST、LDH活性分别显著高于HMGB1阴性组。结论HMGB1表达水平可反映高原肺心病患者病情程度,HMGB1与TNF-α、CK、AST及LDH活性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7.
目的 :研究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以2015年1月-2016年12月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患者28例随机分两组.总结产后出血原因,对照组采用常规缩宫缩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患者情况给予针对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愈率;术后晚期产后出血持续时间、术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28例患者产后出血原因包括14例切口感染愈合不良、8例子宫复旧不全、4例胎盘残留和2例子宫内膜炎.观察组患者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晚期产后出血持续时间、术后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切口感染愈合不良、子宫复旧不全、胎盘残留等,经针对性治疗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8.
目的 了解樟木口岸传染病情况,为制定防制传染病流行、口岸传染病监测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所监测人员血清样本,进行乙肝、梅毒、HIV抗体检测. 结果278名受检人员检出阳性结果33例,总检出率11.87%,乙肝占60.6%、梅毒占36.36%、HIV占3.03%. 结论应加强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普遍提高人们的认知水平,加大对高危人群实施行为干预.加强实验室检测工作,提高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49.
嫡娥姆  吴明正  赵群远 《重庆医学》2016,(27):3870-3872
急性中毒是临床常见急症,我国每年中毒人数超过200万人次,尤其在西部欠发达地区,中毒已成为居民死亡和青壮年“早死”的主要原因[1]。在中毒患者中,女性占了绝大部分,其中服用毒物或过量药物自杀的女性最多见,这与女性所特有的生理、心理和社会角色等因素有关。因此,研究女性急性中毒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降低女性急性中毒的发病率,指导女性急性中毒的临床救治,已成为临床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下面就女性急性中毒原因的研究进展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50.
目的了解2007—2016年新疆和田地区甲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甲型肝炎疾病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整理2007—2016年通过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现住址为和田地区的甲型肝炎个案病例、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接种率和和田地区统计年鉴提供的人口资料,使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甲型肝炎的三间分布,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分析数据。结果 2007—2016年平均年发病率38.81/10万,病例主要分布在和田市(103.40/10万)、于田县(44.74/10万)和洛浦县(38.30/10万);发病高峰在每年的8—12月,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0岁以下儿童中,以散居儿童(占71.61%)、托幼儿童及学生(占13.06%)和农民(占8.42%)等发病为主。结论 2007—2016年和田地区甲型肝炎报告发病数(率)呈上升趋势,甲型肝炎传染源仍很多;应重点加强0~10岁儿童和农民的甲型肝炎监测,及时发现、处理甲型肝炎聚集性病例,可有效控制甲型肝炎疫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