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3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1.
目的探讨低糖高乳酸微环境对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抑制He La细胞的影响和可能机制。方法 He La细胞在常糖(葡萄糖10 mmol/L)和低糖高乳酸(葡萄糖3 mmol/L+乳酸2.5 mmol/L)环境下培养,并分别给予2.67μmol/L吉非替尼干预。采用CCK-8法测定He La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荧光定量RT-PCR检测EGFR和m TOR m RNA水平的表达。结果与常糖组比较,低糖乳酸组24 h和72 h细胞抑制率均显著升高(P0.01),48 h细胞抑制率略高于常糖组。与吉非替尼阴性组比较,常糖+吉非替尼组和低糖乳酸+吉非替尼组在24、48、72 h三个时点细胞抑制率均显著上升(P0.01)。与常糖组相比,低糖乳酸组48 h细胞诱导凋亡率显著上升(P0.01),低糖乳酸+吉非替尼组细胞诱导凋亡率较低糖乳酸组显著降低(P0.01)。与常糖组比较,低糖乳酸组存活细胞的EGFR和m TOR m RNA表达水平上调(P0.05)。常糖+吉非替尼组的EGFR和m TOR m RNA水平均上调(P0.05)。与低糖乳酸组比较,低糖乳酸+吉非替尼组的EGFR和m TOR m RNA上调水平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高乳酸低糖环境下吉非替尼可大幅度上调存活He La细胞EGFR和m TOR表达水平,可能是诱导He La细胞抵抗EGFR-TKI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糖高乳酸环境对宫颈癌细胞生存的影响,以及对EGFR-m TOR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将Hela细胞培养于常糖(葡萄糖10mmol/L)、低糖(葡萄糖3mmol/L)、高乳酸(葡萄糖10mmol/L,乳酸2.5mmol/L)、低糖高乳酸(葡萄糖3mmol/L,乳酸2.5mmol/L)4种环境下,CCK-8法测定Hela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EGFR和m TOR mRNA水平表达。结果:与常糖组相比,高乳酸组的细胞抑制率显著升高(P0.01),48h细胞G1/G0期比例显著升高(P0.01),细胞凋亡率、EGFR和m TOR mRNA表达水平均无变化。与常糖组相比,低糖组的细胞抑制率显著升高(P0.01),48h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1),细胞各周期比例变化与常糖组无差异,EGFR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常糖组相比,低糖高乳酸组的细胞抑制率显著升高(P0.01),但低于低糖组(P0.01)和高乳酸组(P0.05),48h G1/G0期比例显著升高(P0.01),细胞诱导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EGFR和m TOR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Hela细胞在低糖高乳酸环境中的存活状况好于单纯低糖和单纯高乳酸环境,且伴随着EGFR和m TOR基因表达水平上升。  相似文献   
13.
溶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是引起泌尿生殖道炎症的常见病原体,也是不育(孕)的病因之一[1]。我们对本地区1268例泌尿道生殖道感染患者进行Uu和Mh检测及药敏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1268例标本均来自2004年6月~2005年3月本院皮肤科、泌尿科和妇科门  相似文献   
14.
食管癌超分割放射治疗长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食管癌超分割放射治疗的疗效及放射反应。方法100例食管癌随机分为2个组:常规分割放射治疗组50例,1次/a,2Gy/次,5次/周,总剂量66Gy/33F,6.6W;超分割放射治疗组50例,2次/a,1.15Gy/次,间隔6d以上,10次/周,总剂量75.9Gy/66F,6.6W。结果两组的放射毒性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分割组和常规分割组的2,4,6,8年局控率分别为57.1%,52.6%,47.9%,42.2%和34.6%,29.2%,25.4%,21.6%;两个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52,P<0.05)。超分割组和常规分割组的2,4,6,8年生存率分别为30.1%,24.2%,22.8%,18.5%和22.4%,18.5%,14.6%,12.1%;两个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74,P>0.05)。结论食管癌超分割放射治疗能提高局控率,放射毒性无明显加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小柴胡颗粒中柴胡皂苷b2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phenomenex Luna色谱柱,以乙腈-0.2 %二乙胺(35∶65)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柱温30 ℃,检测波长254 nm。结果 柴胡皂苷b2线性范围 0.3632~3.6320 μg,R2=1.0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2.2 %,RSD为2.5 %。结论 该方法准确、稳定,重现性好,可用于小柴胡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潜在血源传播患者筛选梅毒血清学传染病指标。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2006年6月1日~2009年12月31日本院23720例潜在血源传播患者与门诊患者的TRUST/TPPA联合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分析不同年度潜在血源传播患者TRUST-/TPPA+的百分率变化;对其中118份TRUST-/TPPA+的潜在血源传播患者血清标本同时采用TPPA法和FTA-ABS法进行Tp-IgM抗体检测。结果潜在血源传播患者和门诊患者的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62%和26.69%,二者差异有显著性;在梅毒抗体阳性标本中,TRUST-/TPPA+占有相当的比例,二者分别为3.12%和7.50%;潜在血源传播患者中TRUST-/TPPA+的百分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18份TRUST-/TPPA+的潜在血源传播患者血清,经TPPA法和FTA-ABS法检出TP-IgM抗体阳性分别为13例和10例。结论潜在血源传播患者的梅毒传染性指标的监测应至少包含特异性抗体试验,如TPPA;TP-IgM检测有助于判断其传染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更好适应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探讨医护联合查房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的效果。方法从2014年7月起至2014年12月,实施医护联合查房,并与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前传统护理查房相比较,病人平均住院日、辅助检查等待日及医生和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前后病人平均住院日、辅助检查等待日、人均住院费用及医生和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情况比较均(P<0.05),实施医护联合查房后明显优于实施前。结论医护联合查房能缩短平均住院日和辅助检查等待日,减少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对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梅毒血清固定与神经梅毒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梅毒血清固定与神经梅毒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09年5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神经梅毒发生情况及其特性.结果 1208例梅毒患者中有梅毒血清固定的411例,梅毒血清固定的发生率为34.02%,其中205例经脑脊液检查,确诊为神经梅毒115例,占56.10%;神经梅毒的临床类型以麻痹性痴呆、脑膜血管梅毒和无症状神经梅毒为主,脑脊液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明胶凝集试验、白细胞以及白蛋白异常率均显著高于非神经梅毒.结论 梅毒血清固定与神经梅毒密切相关,应进行脑脊液实验室检查,以排除神经梅毒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8种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交叉耐药性及其它各种抗生素耐药现状,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临床标本中分离的79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各种抗生素的体外抗菌活性。并比较了8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同时比较分析环丙沙星与复方新诺明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大多数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对青霉紊类、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氨曲南高度耐药,对亚胺培南100%耐药,含酶抑制剂的β-内酰胺类复合制剂如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较单用相应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有所提高(P〈0.05),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则无显著性变化;氨基糖苷类抗生索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也呈现高耐药性;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包括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依诺沙星、洛美沙星、环丙沙星、氟罗沙星敏感率最高;复方新诺明的体外抗菌活性低于氟喹诺酮类(诺氟沙星除外,P〈0.05)。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治疗首选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和复方新诺明,严重感染可选用昏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与氟喹诺酮类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氧合雾化联合高频振动排痰在气管切开术后气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广州新海医院和广东省第一荣军医院共69例因各种原因行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1例、女28例,年龄31~81岁。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氧合雾化联合高频振动排痰机组(试验组)38例和常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