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70篇
  免费   423篇
  国内免费   198篇
耳鼻咽喉   35篇
儿科学   37篇
妇产科学   40篇
基础医学   245篇
口腔科学   30篇
临床医学   916篇
内科学   441篇
皮肤病学   50篇
神经病学   95篇
特种医学   187篇
外科学   318篇
综合类   1475篇
预防医学   570篇
眼科学   55篇
药学   773篇
  24篇
中国医学   591篇
肿瘤学   109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170篇
  2022年   181篇
  2021年   161篇
  2020年   216篇
  2019年   225篇
  2018年   209篇
  2017年   129篇
  2016年   157篇
  2015年   189篇
  2014年   336篇
  2013年   348篇
  2012年   441篇
  2011年   411篇
  2010年   358篇
  2009年   344篇
  2008年   299篇
  2007年   283篇
  2006年   237篇
  2005年   195篇
  2004年   184篇
  2003年   198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43.
本文用块染石腊切片和冰冻切片法分别显示了小鼠甲状腺内过氧化物酶。并通过观察酶颗粒的分布和显微分光光度计定量测量酶颗粒的数量对两种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两组都可见到阳性过氧化物酶颗粒,酶颗粒主要分布于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的胞质中。块染石腊切片组过氧化物酶颗粒分布较密集,染色深。显微分光光度计定量结果显示块染石腊切片组单位面积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质中过氧化物酶颗粒数量不低于冰冻切片组。这些结果表明用块染石腊切片的方法显示甲状腺内过氧化物酶也能得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4.
杨静  张成秋 《新医学》2006,37(9):605-605
1 引言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遗传性高脂血症的常见类型,主要临床表现是黄色瘤和动脉粥样硬化.我院曾收治1例以AMI就诊的本病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5.
目的 研究纳米磁诱导肝癌Hep -6细胞凋亡 ,提供肝肿瘤局部靶向消融新方法。方法 应用电泳 ,扫描电镜 ,透射电镜 ,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该实验设空白对照组、药物对照组和纳米磁处理组 ,在不同剂量与时间点条件观察纳米磁诱导肝癌Hep -6细胞凋亡率。结果 纳米磁组细胞凋亡率 2 4h时由 2 5 %上升到 5 4% ;3 6h时 ,纳米磁组、表阿霉素组、空白对照组的凋亡率分别为 78% ,5 3 % ,2 % ,各组之间凋亡率差异有显著性 (t =3 0 5 ,P <0 0 5 ) ,凋亡率、药量、与时间呈正相关 (r=0 96,P <0 0 5 )。结论 纳米磁可诱导肝癌Hep -6细胞凋亡 ,可以提供肝肿瘤有效的靶向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46.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多态性与多发性硬化(MS)的相关性。方法:①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58例MS患者和79名健康人进行TNFα基因多态性分析。②对MS组患者分别进行扩展病残状态评分(expanded disability status scale,EDSS)、首次发病年龄、病程、发病次数临床资料收集。结果:①MS组TNFα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χ2=0.466,P=0.495;χ2=0.229,P=0.632)。②基因型为TNFα1/1、TNFα1/2、TNFα2/2的EDSS评分、首次发病年龄、病程及发病次数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53,P=0.5914;F=1.34,P=0.2699;F=0.37,P=0.6914;F=0.49,P=0.6182)。结论:TNFα等位基因多态性与MS的易患性、EDSS评分、首次发病年龄、病程及发病次数均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47.
腹腔镜手术前后的护理特点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杨静 《实用护理杂志》1996,12(11):503-504
  相似文献   
48.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oal-directed fluid therapy,GDFT)对脑动脉瘤夹闭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脑氧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金华市中心医院行脑动脉瘤夹闭手术的78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液体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右美托咪定泵注+GDFT。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点[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即刻(T1)、手术开始(T2)、切开脑膜(T3)、动脉瘤夹闭即刻(T4)、手术结束(T5)、术后24h(T6)、术后72h(T7)]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脑代谢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S100β水平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 mental status examination,MMSE)评分及液体出入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T1~T4时点的MA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1~T3时点的C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胶体量、总输液量、尿量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T5~T7时点的血清NSE、S100β水平均显著高于本组T0(P<0.05);观察组患者T5、T6时点的血清NSE、S100β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T1~T4时点的颈静脉血氧含量(oxygen content in jugular venous blood,CjvO2)显著低于T0(P<0.05);两组患者T1时点的脑氧摄取率均显著高于本组T0(P<0.05);观察组患者T3~T4时点的Cjv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6、T7时点,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T0(P<0.05);观察组患者T6时点的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动脉瘤夹闭术患者接受右美托咪定联合GDFT可有效改善前负荷和脑功能,稳定术中循环功能,提高患者术后的早期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索并分析原发性胃癌(gastric cancer,GC)患者转移及预后的影响因素,寻找可早期预测转移的临床指标。  方法  回顾性研究云南省肿瘤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经病理确诊为原发性GC的318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是否发生转移分为转移组(213例)和未转移组(105例)。分析各临床病理因素与GC转移及预后的关系,并探索各影响因素对转移的诊断效能。  结果  (1)生存分析提示转移组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及平均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27个月和22.16个月,未转移组中位OS及平均PFS分别为45个月和41.98个月,2组间OS及PF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001);(2)多因素分析提示浸润深度 > 黏膜层、未接受化疗及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125,CA-125)≥14.4 KU/L是GC患者发生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3)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提示与单指标或双指标联合相比,浸润深度、前白蛋白和CA-125三指标联合后对预测GC患者是否发生转移具有更精确的敏感性及特异性;(4)Log-rank检验及COX多因素分析提示化疗总周期<8周期及CA-125≥14.4 KU/L是转移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原发灶未接受手术治疗、初诊合并转移、病程中合并远处转移及CA-125≥14.4 KU/L是转移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GC患者一旦发生转移则预后极差,临床中应重视转移的早期发现及诊治,多指标联合对于诊断GC转移具有较精确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提示对GC患者应进行积极评估,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期尽早诊治转移灶,为改善患者预后,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0.
磁场对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探讨磁场对微循环的作用,利用直径0.7cm、表面磁感强度0.3T的磁片及磁感强度0.1T、转速2500r/min的旋磁机分别作用于受试者左手无名指30min,并记录作用前后微循环改变。结果表明,动、静磁场均可使微血管清晰度、血流速及管径有明显改变,而对管袢数与红细胞聚集没有影响。这一结果提示,微血管扩张、血流速加快是磁场改善微循环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