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45篇
儿科学   28篇
妇产科学   75篇
基础医学   61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17篇
内科学   24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87篇
综合类   193篇
预防医学   77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72篇
  4篇
中国医学   33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黄晓阳  杨菁  徐望明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0):1139-1141
目的:探讨腹腔液中白介素-8(IL-8)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发病中的作用及与卵巢储备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4例内异症患者(内异症组,12例Ⅰ~Ⅱ期,12例Ⅲ~Ⅳ期),24例非内异症患者(对照组)腹腔液IL-8的含量,并将内异症患者腹腔液中IL-8含量与其月经周期第2~3天促卵泡刺激素(FSH)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内异症组患者腹腔液中IL-8含量为(1.15±0.74)n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15±0.21)ng/L,P<0.05,并且Ⅲ~Ⅳ期IL-8含量为(1.70±0.53)ng/L,明显高于Ⅰ~Ⅱ期的(0.62±0.45)ng/L,P<0.05;基础FSH水平为(7.01±2.37)mIU/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6±2.49)mIU/mL,P<0.05,各期之间水平差异没有显著性,但腹腔液中IL-8含量与FSH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内异症患者腹腔液中升高的IL-8是内异症腹腔微环境改变的部分原因,腹腔液中IL-8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内异症患者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基础FSH水平升高,IL-8在其中可能不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新鲜周期胚胎移植后异位妊娠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ICSI-ET治疗新鲜周期胚胎移植后结局为异位妊娠患者89例和结局为宫内妊娠并分娩的患者326例,分别为宫外孕组(EP组)和宫内妊娠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IVF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新鲜周期胚胎移植后EP发生率为3.5%,EP组5例宫内宫外同时妊娠,发生率为0.2%。两组患者的年龄、不育年限、既往病史、不育原因等一般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促排卵方案、助孕方式、移植胚胎数也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宫内妊娠组相比,EP组Gn总量[(29.3±11.3)支vs.(34.1±14.1)支]、Gn天数[(11.0±2.2)d vs.(12.1±2.4)d]、HCG日E_2值[(14 186.4±6765.6)pmol/L vs.(16 507.3±8 082.4)pmol/L]、移植后12d血HCG值[(112.2±122.7)U/L vs.(319.7±239.1)U/L]均显著降低(P0.05),EP组获卵数虽增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鲜周期IVF-ET中,EP的发生可能与促排过程Gn的低用量、少天数、HCG日低E_2水平、ET后12d血HCG值低有关。  相似文献   
63.
背景:新型可生物降解多聚物纳米控释载药制剂能显著改善药物穿透组织能力、再分布时程和滞留时间,可能克服载药基质对血管修复的负性影响,有望避免药物洗脱支架晚期支架内血栓。目的:制备雷帕霉素-聚乳酸-聚乙醇酸纳米粒子(rapamycin poly(lactic-co-glycolic)acid nanoparticles,RPM-PLGA-NPs)并观察其表征及体外控释性能。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实验于2003-03/09在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生物医学材料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聚乳酸-聚乙烯醇酸共聚物50∶50由美国Birmingham Polymers公司提供。方法:以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作载药基质,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RPM-PLGA-NPs,采用双室扩散池行体外药物释放试验。主要观察指标:测定平均载药量、平均包封率;激光光散射实验测定纳米粒子的粒径及分布;扫描电镜观察纳米粒子的表面形态;高效液相色谱法计算体外药物释放量、绘制累积释放曲线。结果:成功制备了平均粒径为246.8nm的RPM-PLGA-NPs,平均粒径246.8nm,粒径分布集中在208~294nm,呈窄分布;包封率大于77%,平均载药量为19.42%。体外释放近似于零级过程,至2周释放75%的药物。结论: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RPM-PLGA-NPs稳定可靠,包封效率高,载药量控制稳定,粒径小、范围窄,体外释放药物恒定、具有良好的控释效能。  相似文献   
64.
作为生殖医学工作者应该将人文关怀贯彻于工作之中,求真务实,以人为本,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最优化的治疗方案,更好地利用医疗卫生资源及融洽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高糖对高钾刺激引起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释放和再摄取的影响。方法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免疫染色法鉴定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纯度。星形胶质细胞分别用含葡萄糖5,10,20和40 mmol.L-1的细胞外液培养1 h,然后加入氯化钾75 mmol.L-1,于0,1,2,3,4和5 min后分别取细胞培养液。用柱前邻苯二甲醛和N-异丁酰基-D-半胱氨酸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谷氨酸含量。结果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纯度在95%以上。不同浓度葡萄糖的细胞外液孵育星形胶质细胞0,1和3 h细胞培养液中谷氨酸含量无明显变化。氯化钾75 mmol.L-1孵育1,2,3,4和5 min后,含葡萄糖10,20和40 mmol.L-1组细胞培养液中谷氨酸含量均比对应时间点含葡萄糖5 mmol.L-1组明显升高(P<0.01),葡萄糖5和10 mmol.L-1组谷氨酸含量在3 min达到峰值,葡萄糖20 mmol.L-1组4 min达峰值;葡萄糖40 mmol.L-1组3 min谷氨酸含量升高最明显,4 min短暂下降后5 min又明显升高。结论高糖能够促进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的释放和抑制再摄取。  相似文献   
66.
杨菁  刘茂伯  张宏 《中国药房》2012,(30):2874-2876
目的:确保晚期胃癌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临床药师通过对1例晚期胃癌患者的药学监护,结合患者的基础情况,将临床治疗中药物的选择、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相互作用作为切入点。采取协助临床医师制订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药物咨询等方式实施药学监护。结果与结论:患者顺利完成本周期治疗。通过实施药学监护,协助临床医师优化了治疗方案,提高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保证了药物治疗的疗效,降低了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7.
回顾性分析8例辅助生殖技术后宫内外同时妊娠的患者,5例患者于移植后30d内行阴道B超确诊,3例分别在移植后35、38、40d确诊。宫内外妊娠因其确诊时间晚,极少能继续妊娠至分娩。早期阴道B超检查、定期监测和腹腔镜下患侧输卵管部分切除术是宫内外同时妊娠患者首选诊治方案。  相似文献   
68.
1例30岁女性患者,因发现颈部肿物3个月,确诊恶性淋巴瘤3 d入院.入院后,给予CHOP方案化疗(环磷酰胺、表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21d为一周期,化疗前给予恩替卡韦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化疗期间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异甘草酸镁保肝治疗.结合患者的基础情况,临床药师通过评估化疗方案的合理性,建议医生选用恩替卡韦预防性抗病毒,同时对化疗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提出药学监护和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最大程度地提高药物的疗效,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患者最终顺利完成本周期治疗.  相似文献   
69.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药物治疗主要通过调整内分泌和代谢失调达到个体化治疗目的,常用药物包括达英-35、二甲双胍及克罗米芬等.本文综述PCOS的内分泌失调和代谢紊乱的临床表现与发病机制,以及药物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70.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失败后宫腔镜检查9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助孕治疗失败后要求再次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IVF-ET失败后要求再次行IVF-ET患者91例,根据第二次IVF-ET前接受宫腔镜检查情况分为宫腔形态正常组(A组)与宫腔形态异常组(B组),分析宫腔镜检查情况,并比较两组在重复IVF-ET周期中优质胚胎率、着床率、临床妊娠率。结果91例中宫腔镜检查宫腔形态正常49例(54%),发现宫腔内微小病变42例(46%),包括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炎、宫腔轻度粘连、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增殖和子宫内膜发育不良,宫腔形态异常组经宫腔镜矫治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明显提高。结论 宫腔镜可以发现存在于宫腔内的微小病变;IVF-ET失败患者应放宽宫腔镜检查指征,以提高重复周期的临床妊娠率和着床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