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1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45篇
儿科学   30篇
妇产科学   76篇
基础医学   61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18篇
内科学   25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89篇
综合类   195篇
预防医学   79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74篇
  5篇
中国医学   33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目的探讨女方染色体多态性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比较IVF-ET助孕治疗的女方染色体多态(65对,女方多胎组)和正常对照夫妇(160对,正常对照组)的妊娠结局。结果女方多态组与正常对照组患者双原核(2PN)受精率、妊娠率、生化妊娠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然而多态组1PN受精率(8.48%)及多PN受精率(12.50%)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90%,7.96%)(P0.01),卵裂率(89.21%)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98.36%)(P0.01)。虽然妊娠率比较未见明显差异,但多态组种植率(23.89%)低于正常对照组(35.40%)(P0.05)。将不同的多态类型详细分组与正常对照组对比结果显示:1号、9号、16号染色体异染色质增加组1PN受精率(11.36%)及多PN受精率(17.02%)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90%,7.96%)(P0.01),卵裂率(87.90%)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98.36%,P0.01);D/G组随体柄增长组卵裂率(80.00%)及种植率(17.65%)均低于对照组(98.36%,35.40%)(P0.01,P0.05);而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inv(9)]患者各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女方染色体多态,尤其是1号、9号、16号染色体异染色质增加会导致IVF助孕患者异常受精比例增加以及种植率降低;Inv(9)对IVF临床预后无明显影响,临床可根据患者不同的多态类型个体化给与遗传咨询指导。  相似文献   
132.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后单卵双胎(MT)发生率和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辅助生殖获得临床妊娠的患者资料,对比分析MT患者与同期未发生MT患者的辅助生殖临床资料,早、中孕期的流产率与活胎分娩率(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结果获得临床妊娠的1710个周期中,MT为16例,发生率为0.94%。其中获得妊娠方式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者为4例(0.63%),单精子卵胞浆内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CSI-ET)为4例(1.00%),冻融胚胎移植(FET)为8例(1.18%)。MT多胎妊娠发生率[MT合并单卵单胎(MP)的三胎妊娠]为6例(37.50%),流产为3例(18.8%)。MT患者较非MT患者的流产率高,活胎分娩率低。鲜胚移植中受精方式分别为IVF-ET和ICSI-ET的MT患者与非MT患者比较,MT患者的年龄较低(P<0.05),但不孕年限、促性腺激素(Gn)使用时间、Gn使用剂量、获卵数、受精数、卵裂数、可用胚胎数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T患者的平均移植胚胎数较非MT者高,但二者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FET的MT患者与非MT患者的子宫内膜准备方式方面,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和平均移植胚胎个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辅助生殖的MT在冻胚移植中发生率高,发生MT病例流产率高,妊娠结局不良,在辅助生殖中如何降低MT的发生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3.
目的 比较辅助生殖技术获得的双胎妊娠与自然妊娠双胎产科合并症及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情况,探讨在双胎妊娠中辅助生殖技术是否会增加围产期疾病及新生儿不良结局风险.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例经辅助生殖技术助孕的双胎妊娠病例(研究组)和144例自然受孕双胎妊娠病例(对照组)围产期疾病的发生率与产科结局.结果 研究组孕妇平均年龄为31.04±3.63岁,与对照组28.81±4.75岁比较年龄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8,P<0.05).<35岁研究组的孕妇胎膜早破发病率为22.09%,同年龄对照组发病率为10.4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0,P<0.05);≥35岁研究组与同年龄对照组的胎膜早破发生率均较高,分别为40.91%和25.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9,P>0.05).其它孕期合并症如重度子痫前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妊娠期糖尿病、贫血发病率等在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新生儿结局中,<35岁研究组第2胎新生儿轻度窒息发生率为23.53%,对照组为1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P<0.05);且这种差异受分娩孕周及是否合并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新生儿体重、新生儿肺炎、高胆红素血症、肺透明膜病、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在研究组与对照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双胎妊娠围产期疾病及新生儿不良结局风险增加,其发生率与孕妇年龄有关.通过辅助生殖技术获得的双胎妊娠在<35岁孕妇中发生胎膜早破和第2胎新生儿轻度窒息的发生率较自然双胎妊娠高,但不增加其它围产期疾病及新生儿不良结局风险.  相似文献   
134.
目的:揭示风芍六君子汤水煎液活性成分的化学物质基础,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对其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方法:按照传统煎煮方法提取,反复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D101大孔吸附树脂、ODS-C18进行分离,并通过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β-sitoster,1)、棕榈酸(palmitic acid,2)、isomultiflorenol(3)、正三十醇(triacontanol,4)、补骨脂素(psoralen,5)、白术内酯Ⅲ(atractylenolidⅢ,6)、对羟基苯甲醛(P-hydroxybenzaldehyde,7)、没食子酸(gallic acid,8)、苯甲酸(benzoic acid,9)、蜜桔黄素(nobiletin,10)、甜橙素(sinensetin,11)、桔皮晶(tangeritin,12)、芍药新苷(lactiflorin,13)。结论:13个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方中分离得到,没食子酸可能是该复方主要活性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135.
小鼠富含半胱氨酸分泌蛋白-1DNA疫苗免疫避孕效果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金  杨菁  程琰  李维  李星  徐望明 《生殖与避孕》2013,33(3):145-148,172
目的:观察小鼠富含半胱氨酸分泌蛋白-1(Crisp-1)DNA避孕疫苗免疫雌、雄性BALB/c小鼠后特异性抗体的表达及免疫避孕效果。方法:将雌、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雌鼠12只,雄鼠8只。每只动物经肌肉接种重组质粒pcDNA3.1-Crisp-1或pcDNA3.1空载体3次,ELISA测定小鼠血清中抗Crisp-1抗体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抗体的特异性。免疫结束后2周,将实验小鼠分别与未接种的正常雌、雄性小鼠合笼,记录每组雌鼠的妊娠率与每窝产仔数。结果:重组质粒pcDNA 3.1-Crisp-1可以在小鼠体内诱发特异性抗Crisp-1免疫应答,免疫后雌、雄性小鼠妊娠率和平均每窝产仔数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重组质粒pcDNA3.1-Crisp-1具有一定的抗生育潜能。  相似文献   
136.
罗金  杨菁  徐望明 《生殖与避孕》2011,31(2):97-101
目的:探讨人卵裂期胚胎玻璃化冷冻-复苏后体外培养时间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23例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的资料,根据解冻后不同移植时间分为当日移植组(A组,n=307)和次日移植组(B组,n=316);再根据卵裂球的生长与否将B组分为全部生长(B1组,n=184),部分生长(B2组,n=101)和均无生长(B3组,n=31)3组。比较各组间的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结果:A组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分别为36.2%和19.6%,B组为38.3%和20.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次日移植的B1组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41.8%和23.4%)最高,但与B2组(39.6%和22.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3组最低(12.9%和5.4%),与B1、B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延长冻融胚胎体外培养时间不能显著提高冻融胚胎移植周期的妊娠率和种植率,延长培养时间后,无生长的胚胎发育潜能低。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复苏后胚胎的生长情况评估其发育潜能,选择优质的胚胎进行移植。  相似文献   
137.
目的探讨携带SET-CAN融合基因的儿童前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该基因在血液恶性肿瘤发病中的可能机制。方法分析1例携带SET-CAN融合基因的儿童前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情况,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本例患儿起病急,病情进展快,很快发生骨髓转移,受累范围广泛。按BCH-2003-LBL方案化疗,2周后骨髓完全缓解,化疗后第33天瘤灶消失,SET-CAN融合基因转为阴性,目前已维持治疗1年半,以SET-CAN融合基因做为MRD监测标志持续阴性。结论携带SET-CAN融合基因的前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对化疗敏感,该基因在化疗后缓解期持续阴性,可能是预后良好的指标,SET-CAN融合基因可能成为监测淋巴瘤微小残留病的新标志。  相似文献   
138.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腹腔留置治疗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合并张力性腹水的疗效。方法:将21例重度OHSS合并张力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为置管组和对照组。置管组(10例)在B超监视下采用Seldinger法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持续腹腔引流,同时联合扩容、对症等综合治疗;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穿刺进行腹腔引流,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置管组置管一次性成功率100%,置管引流后所有患者腹胀、纳差、呼吸困难症状均快速缓解,腹围及体质量较前明显下降(P<0.01),24 h尿量增多(P<0.01),平均置管天数为7.9±2.0 d,平均住院天数为10.6±2.7 d。与传统穿刺对照组比平均住院天数(12.2±2.3 d)稍有缩短(P>0.05),治疗费用明显降低(P<0.05)。除1例发生穿刺点腹水渗漏外,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微创中心静脉导管腹腔留置治疗OHSS合并张力性腹水安全简便、经济有效,是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39.
例1女,37岁。1997年因原因不明的不孕在外院行黄体期长方案超促排卵:曲普瑞林控释注射液0.1mg降调,果纳芬注射用重组人促卵泡激素(rFSH)/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促排卵,取卵12个,行常规体外受精(IVF),移植胚胎2个后妊娠,次年剖宫产一活婴.但因新生儿窒息而死亡。  相似文献   
140.
目的通过对133例患儿临床特点和误诊原因的分析,提高临床医师对儿童淋巴瘤的认识,减少早期误诊。方法收集我院2003年至2008年收治的227例淋巴瘤患儿资料,分别按照其首发症状、误诊原因进行回顾和分析。结果227例患儿中有误诊史的133例,占58.6%。按病理类型分组统计,以大细胞间变性淋巴瘤误诊率最高约占91.2%。误诊原因:1)淋巴瘤首发症状多种多样,结外侵犯多见,临床医师对本病认识不足,造成误诊共58例,占43.6%;2)病理科医生对本病的组织学特点缺乏足够的认识,病理取材不够完整或处置不当以致影响病理结果判断的共33例,占24.8%;3)患儿家长不配合检查延误诊断的共17例,占12.8%;4)盲目使用激素,掩盖病情,造成误诊的共13例,占9.8%;5)临床表现特殊而误诊12例,占9.0%。结论儿童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多样化,发热及结外病灶多见,对本病缺乏认识、盲目使用激素是误诊的首要原因。病理科医生对本病细胞形态学的多样性认识不足、处置不当或缺少免疫组化和基因学检测是造成误诊的第二位因素。患儿家长不配合检查及患儿临床表现特殊也是误诊的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