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1.
12.
目的探讨急症子宫切除术在抢救产科大出血中的应用价值及降低产科子宫切除率的可能性。方法对2007~2010年我院16例因产后出血行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出血致子宫切除的发生率为0.06%,子宫切除的主要指征为胎盘因素、宫缩乏力。相关因素分析显示,孕产次、再次剖宫产、巨大儿、多胎妊娠、分娩方式等因素与产科急症子宫切除密切相关。结论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是抢救急性产科大出血的有效措施之一。做好计划生育及孕期管理,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有望降低产科子宫切除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脐动脉栓塞的临床特点及妊娠结局。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在厦门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18例脐动脉栓塞患者。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年龄、妊娠并发症、产前超声提示脐动脉情况等)、妊娠结局(分娩方式、胎儿或新生儿结局等)及胎盘病理检查资料。对数据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宫切除与否对全盆底重建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市妇幼保健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91例POP-Q分期Ⅲ~Ⅳ期盆腔器官脱垂患者行全盆底重建术(使用Prolift网片)中切除子宫与否,比较两组术后的疗效。结果切除子宫组的手术时间为(157.30±5.38)分钟,明显长于保留子宫组(132.29±11.88)分钟(t=41.10,P<0.001);切除子宫组的术中出血量为(214.81±18.26)mL,也明显多于保留子宫组(187.14±48.24)mL(t=45.47,P<0.001)。保留子宫组术后阴道平均长度长于切除子宫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5,P<0.001)。手术后于1、3、6、12个月随访,随访率两组均为100%。两组术后治愈率为100%。切除子宫组有1例网片暴露;保留子宫组无网片暴露。两组均无膀胱、下尿路或肠道损伤,无感染和侵蚀发生,无持续性排尿、排便困难。结论盆底重建手术时保留子宫对维持盆底结构稳定具有一定的意义,近期效果与切除子宫组相似,且手术时间短,有利于降低中老年妇女围手术期的风险,提高手术耐受程度,但还需进一步随访观察长期疗效及远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研究妊娠期铁缺乏(ID)及缺铁性贫血(IDA)的检出率、治疗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9~11月于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产检的妊娠中、晚期孕妇400例,收集病史,检查血红蛋白和血清铁蛋白等指标.结果 调查对象的血清铁蛋白中位数为18.6 μg/I.,血红蛋白中位数为115.0 g/I.,其中妊娠... 相似文献
16.
盆腔器官脱垂(POP)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的复杂过程,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研究认为,POP的发生与盆底支持组织结构功能完整性的破坏密切相关,以机械性损伤如阴道分娩等引起的盆底肌肉、韧带及筋膜的破坏为主.细胞外基质是盆底支持组织中结缔组织的主要成分,包括胶原蛋白、蛋白聚糖、弹性蛋白和糖蛋白,任何成分的含量和(或)结构发生改变都有可能引起组织弹性降低,抗张能力下降,对盆底支撵作用减弱.类赖氨酰氧化酶1(LOZL1)作为结缔组织疾病的重要相关蛋白,能够影响局部组织中胶原蛋白与弹性纤维的生成、结构及其功能.LOXL1在POP患者盆腔组织中表达异常,故推测LOXL1在POP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单胎产前超声诊断单脐动脉的妊娠结局,为产前咨询和临床处理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5月至2018年4月住院并分娩的352例单胎产前超声诊断为单脐动脉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同期单胎妊娠83238例,单胎单脐动脉发生率为0.42%。352例单脐动脉中孤立性单脐动脉(iSUA)308例,占87.5%,其中27例行染色体检查,1例染色体异常(3.7%)。308例中活产296例,死胎10例,流产1例,引产1例。活产儿中合并胎儿畸形14例,畸形率为4.7%(14/296)。非孤立性单脐动脉(niSUA)44例,占12.5%,其中29例行染色体检查,7例染色体异常(24.1%)。44例中活产14例,死胎1例,流产1例,引产28例。44例中合并单一畸形25例,以中枢神经系统及骨骼系统畸形为最常见(各5例);合并多发畸形19例,以心血管畸形及肢体骨骼畸形最常见(各10例)。产后排除单脐动脉病例15例。5例妊娠晚期首次发现单脐动脉,产后病理检查提示脐血管栓塞。结论:iSUA多数结局良好,但产后应注意排查隐匿性畸形。niSUA结局不良,染色体异常风险明显增加,应积极进行产前诊断。对于妊娠晚期首发单脐动脉的病例,应高度警惕脐血管栓塞。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阴道前壁组织中弹性蛋白和细胞外基质蛋白fibulin-5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产科2006年11月至2008年6月诊断为POP并行手术治疗的68例患者的膨出阴道前壁组织(POP组).POP组患者依据POP定量分度(POP-Q)法,分为Ⅰ度10例、Ⅱ度21例、Ⅲ度25例、Ⅳ度12例.选择同期因宫颈鳞癌Ⅰ b期行子宫伞切除+双侧附件切除术的18例患者的阴道前壁切除组织石蜡标本作为对照组.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两组阴道前壁组织中fibulin-5和弹性蛋白的表达.结果 (1)弹性蛋白和fibulin-5在阴道前壁组织中的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外基质.(2)POP组患者阴道前壁组织中fibulin-5的阳性表达率为15%(10/68),低于对照组的44%(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POP组患者阴道前壁组织中fibulin-5的阳性表达率,POP-Q分度为Ⅲ、Ⅳ度者[5%(2/37)]低于Ⅰ、Ⅱ度者[26%(8/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已绝经者[13%(8/60)]与未绝经者(2/8)比较,阴道分娩≤2次者[19%(5/27)]与>2次者[12%(5/4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POP组患者阴道前壁组织中弹性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31%(21/68),低于对照组的72%(13/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POP组患者阴道前壁组织中弹性蛋白的阳性表达率,POP-Q分度为Ⅲ、Ⅳ度者[19%(7/37)]低于Ⅰ、Ⅱ度者[45%(14/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34);已绝经者[30%(18/60)]与未绝经者(3/8)比较,阴道分娩≤2次者[26%(7/27)]与>2次者[34%(14/4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POP组68例患者阴道前壁组织中,fibulin-5与弹性蛋白表达均为阳性者6例,均为阴性者43例,fibulin-5与弹件蛋白在POP组患者阴道前壁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31).结论 POP患者盆底结缔组织中弹性蛋白和fibulin-5表达下降,并与POP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迷走右锁骨下动脉(ARSA)产前超声检出率以及评估ARSA对染色体异常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与随访我科产前超声诊断为ARSA的46例胎儿产前产后超声心动图与染色体核型结果及临床结局。结果:40例单纯性ARSA,2例21-三体,1例18-三体,3例合并复杂结构畸形;40例单纯性ARSA胎儿足月活产,随访至年龄1-12个月身体发育良好,未出现异常症状。结论:ARSA多为单纯性,当不合并其他异常时其合并染色体异常的风险性较小,预后好;当合并结构畸形或多发异常的超声软指标时,应进行染色体核型检查排除染色体异常;产前超声能够准确诊断ARSA及其合并的心内、外畸形,为孕妇的产前咨询及胎儿预后评估提供较可信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