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7篇
  4篇
中国医学   1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杨沙  沈燕  孙云浩  王舒 《天津中医药》2012,29(2):140-144
[目的]研究脑缺血不同时点大鼠海马神经元内游离Ca2+浓度[Ca2+]i及醒脑开窍针刺对其影响,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早期干预对脑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大脑中动脉所致局灶性脑缺血(MCAO)模型,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动态观察脑组织海马CA1区锥体细胞[Ca2+]i在不同时间点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脑组织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内游离[Ca2+]i(以细胞内Ca2+相对荧光强度表示)在局灶性脑缺血1 h时升高,持续升高至缺血24 h时(P<0.05)。假手术组与正常组相比[,Ca2+]i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应时间点非穴位针刺组与模型组[Ca2+]i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应时间点,醒脑开窍针刺组[Ca2+]i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后大鼠海马神经细胞[Ca2+]i随缺血时间的延长而持续升高,提示细胞内钙超载;醒脑开窍针刺组能有效调节缺血区的[Ca2+]i,提示在缺血后针刺治疗效果越早越好,为临床及早应用针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2.
神经性聋是指内耳听觉神经、大脑的听觉中枢发生病变,而引起听力减退甚至听力消失的一种病症,常常伴有耳鸣.一般病程短者治疗效果明显,病程超过3个月则预后较差.兹将针药结合治疗重度神经性聋1例临证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3.
目的研究对神经衰弱患者采取身心综合疗法与安神补脑液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0例神经衰弱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在接受安神补脑液对症治疗的同时给予观察组身心综合疗法,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抑郁评分改善情况。结果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总有效率90.0%vs65.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抑郁评分(42.3±7.1)vs(59.4±8.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身心综合疗法联合安神补脑液治疗神经衰弱疗效可靠,可降低抑郁评分,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茵栀黄汤加减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临床疗效及对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78例,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口服熊去氧胆酸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汤加减。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肝纤维化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BIL、ALT、AST、DBIL、PC-Ⅲ、Col-Ⅳ、LN、HA、IgM、IgG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7.61%)明显高于对照组(85.70%)(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茵栀黄汤加减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肝功能及肝纤维化,且安全性性好。  相似文献   
25.
杨沙  段灿灿  晏仁义  张建永 《中草药》2018,49(15):3471-3482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半枝莲抗肿瘤的活性成分和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类药五原则筛选活性成分,经分子对接获得半枝莲活性成分的靶蛋白并于CTD数据库中获得靶点相对应的疾病,运用网络可视化软件,构建分子-靶点-疾病相互作用网络;同时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通过生物学信息注释库(DAVID)对靶点进行生物代谢通路分析。结果半枝莲中有72个活性成分可与14个以上的肿瘤相关靶蛋白相互作用,半枝莲临泉生物碱D、barbatellarine E、半枝莲碱A等在内的二萜类成分是半枝莲抗肿瘤的主要活性成分。网络分析显示,半枝莲主要活性成分可作用于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碳酸酐酶2(CA2)、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2)、视黄酸α受体(RXRA)等关键靶蛋白,参与调控VEGF信号通路、FcεRI信号通路以及Fox O信号通路。结论半枝莲可通过抗炎、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过程发挥多靶点、多通路的协同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26.
李儒杰  温慧敏  杨沙  陈星宇  冯光富 《西部医学》2022,34(4):571-574+579
目的 探究采用特色制剂制香片治疗骨关节炎的疗效及其对于血清白介素(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8年2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135例骨关节炎患者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按照近似1:1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n=65)与观察组(n=70)。对照组采用西药塞来昔布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制香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治疗前后血清IL-6、MMP-9、环氧合酶(COX-2)水平,关节功能指标,骨代谢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指标、关节功能评分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6、MMP-9以及COX-2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WOMAC评分、Lequsene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Lyshol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磷以及血钙指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异构体(TRACP-5b)、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等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β-CTX、(TRACP)-5b低于对照组,BALP、BGP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关节炎患者采用特色制剂制香片治疗可有效下调血清IL-6及MMP-9水平,纠正机体骨代谢紊乱,治疗效果显著,临床应用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7.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斑蝥素致肾毒性分子机制.方法 首先检索TCMSP、CTD、Pubchem、Uniprot数据库整合斑蝥素潜在作用靶点,同时检索CTD、Digsee、Genecards等数据库获取肾毒性的相关靶点,整合共同靶点作为斑蝥素肾毒性靶点,再将靶点导入CTD数据库获得肾毒性相关疾病.将靶点导入STRING...  相似文献   
28.
目的 从组蛋白H4第16位赖氨酸的乙酰化(H4 K16 ac)对细胞自噬调控的角度,研究电针血清对脑缺血后神经元的保护机制.方法 电针血清的制备:建立改良的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在造模成功后5 min和16 h进行电针干预,针刺人中、百会穴,并接电针治疗仪治疗30 min.第2次电针治疗后7 h取大鼠血清备用...  相似文献   
29.
目的 利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分析阿基仑赛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挖掘FAERS数据库2018年1月—2023年9月阿基仑赛的不良事件数据,并使用报告比值法(ROR)、比例报告比值法(PRR)法对其相关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和风险信号监测。结果 共收集到以阿基仑赛为首要怀疑药物的不良事件报告2 352例,共挖掘出331个首选术语(PT)。通过整理重复PT,阈值筛选最终生成182个PT,相关报告数共3 686份。对182个信号的PT进行分类,共涉及到19个SOC,按照PT报告数排名,前5名的依次是各类神经系统疾病、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社会环境、各类检查及血管与淋巴管疾病,阿基仑赛发生最频繁的不良事件主要为神经毒性、热病及疾病进展等;按照信号强度排名,前5名的依次是各类神经系统疾病、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各类检查、肾脏及泌尿系统疾病、良性恶性及性质不明的肿瘤,与抗原受体T细胞(CAR-T)相关性脑病综合征与神经毒性关联性强,与说明书基本一致,验证了本研究的可靠性。结论 阿基仑赛常见不良事件信号与说明书记载的无较大差异,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EFNA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湘南学院附属医院84例结直肠病例,分结直肠癌、结直肠良性肿瘤和正常结直肠组织3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3组中EFNA3的表达情况。结果EFNA3在结直肠癌组中的表达强度为3.6±1.3,相比良性结直肠肿瘤组(5.1±0.6)和正常结直肠组(4.9±1.3)较低(P<0.05)。高分化组EFNA3表达量高于低分化组(4.2±0.4 vs 3.3±1.6,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肿瘤组织中EFNA3的表达量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3.3±1.7 vs 4.13±0.28,P<0.05);TNM分期Ⅲ+Ⅳ者肿瘤组织中 EFNA3表达量低于Ⅰ+Ⅱ者(3.3±1.7 vs 4.13±0.28,P<0.05)。结论EFNA3随着癌症发生过程的逐渐深入而表达递减,表明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过程有关并在其中起到了类似抑癌基因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