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86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9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影像特征的显示:MRI与CT对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的显示率高于CT(X2值分别为17.05、7.11、9.09、6.12,P值均<0.01).在显示增强扫描动脉期灌注降低(分别显示16和21例)和胆总管胰腺段狭窄(分别显示14和18例)方面,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20、2.25,P值均>0.05).结论 在显示病变区平扫密度或信号异常、病变区延迟强化、病变周围假包膜结构、胰管弥漫性不规则狭窄等方面,MRI的显示率高于CT.而对于AIP的其他影像特征的显示,尤其是对于胰腺肿大的显示,MRI的显示率与CT相似.  相似文献   
72.
神经节细胞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神经节细胞瘤的CT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神经节细胞瘤的CT表现.结果 12例神经节细胞瘤位于肾上腺8例,腹膜后3例,后纵隔1例.CT平扫11例表现为边缘清楚均一低密度或等密度的卵圆形肿块,1例为混杂囊实性密度.1例可以看见小点状钙化.在增强CT上,肿瘤无强化2例,轻度强化4例,中度强化3例,高度强化3例.有5例表现为轻度延时强化,4例表现为明显延时强化,另3例无延时强化.结论 神经节细胞瘤较为典型的CT表现为平扫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强化较弱,可见进行性的延迟强化.  相似文献   
73.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与血管内皮细胞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是治疗冠状动脉及周围动脉狭窄的有效手段,但约有25%~60%的病人术后发生再狭窄。金属内支架的应用降低了PTA术后急性闭塞的发生率,但并未能彻底解决再狭窄的问题。大量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表明再狭窄与血栓形成、内膜增厚和血管重构有关,内皮细胞的损伤、修复及功能改变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一、内皮损伤、血栓形成与再狭窄PTA可造成血管损伤,内皮的剥脱造成内皮下组织的暴露,血小板立即通过VonWillebrand因子(VWF)黏附于内皮下的基质,随后发生聚集并释放α颗粒成分,其释…  相似文献   
74.
肝脏发育不良结节癌变的CT、MRI评价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 探求肝脏发育不良结节(dysplastic nodule,DN)癌变的CT、MRI特点,提高对:DN癌变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11例13个经病理证实的DN癌变灶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接受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MR平扫及MR动态增加扫描,2例接受枯否细胞特异性对比剂菲立磁增强扫描,1例接受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钆贝酸葡甲胺(Gd-BOPTA)增强扫描。结果 MR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检出10个DN癌变病灶,而螺旋CT增强扫描仅检出6个病灶。在T1WI上,6个病灶表现为略高信号,2个病灶为略低信号,5个病灶因等信号未检出;在T2WI上,3个病灶为略高信号,4个病灶表现为“结节中结节”,3个病灶为略低信号,3个病灶因等信号而未检出。在MR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10个病灶有明显动脉血供增加。2个病灶摄取菲立磁的能力降低,1个病灶摄取对比剂的能力降低。结论 对于DN癌变灶的检出,MR优于螺旋CT。MR可以作为DN癌变检出和鉴别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75.
目的 基于HRCT评估成人永存岩鳞窦(PSS)发生率及其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薄层HRCT检查且双侧颞骨未见异常的708例成年患者资料。基于0.67 mm层厚的标准化重建轴位、冠状位图像,评估有无PSS及其HRCT征象,包括管径、走行位置、有无局部团状扩张、有无周围骨壁缺失、有无盂后孔,分析不同性别、年龄组间PSS发生率差异。结果 本组708例(1 416侧)中,PSS发生率为10.59%(150/1 416),平均管径为(1.29±0.58)mm。女性PSS发生率为12.64%(92/728),男性为8.43%(58/6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同一性别不同侧别间PSS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男性:P=0.583,女性:P=0.372)。18~29岁组、30~39岁组、40~49岁组、50~59岁组、60~69岁组组间PSS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70岁组较其他年龄组发生率降低(P均<0.05)。150侧PSS中,24.67%(37/150)走行于岩鳞隔内,75.33%(113/150)走行于岩鳞隔外侧骨沟;47.33%(71/150)可见盂后孔形成,36.67%(55/150)水平向外走行至皮下,10.67%(16/150)垂直向下至颞下颌关节窝;2.67%(4/150)与周围颞骨气房间骨壁缺失;4.67%(7/150)局部呈血管团状扩张。结论 HRCT可显示成人岩鳞窦;颅底或耳部术前需仔细观察,以避免医源性损伤。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对HAML的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HAML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患者临床特点,包括年龄、性别、发病症状、肿瘤标记物、肝背景情况;分析病灶在CT和/或磁共振成像(MRI)的基本影像表现,包括数量、大小、部位、脂肪成分、强化方式、供血动脉、肿瘤内血管。结果 7例HAML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8~53岁,平均年龄43.8±8.2岁。7例中除1例发生于肝硬化基础上,其余均见于正常肝背景。5例为上皮样HAML,2例为非上皮样HAML。4例只行双期增强CT检查,1例只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2例同时行增强CT及MR检查。4例在CT或MRI可见脂肪成分,在CT上表现为明显低密度区,CT值约为(负43-负49HU);在MRI上表现为瘤内勾边效应。6例表现为"快进快出"强化方式,1例表现为动脉期高强化及延迟强化。5例可见增粗的肿瘤供血动脉,4例可见肿瘤内网状、扭曲走行的血管影。结论 CT或MRI发现肿瘤内脂肪成分有助于术前明确诊断HAML。对于无脂肪成分肿块,需结合临床病史及穿刺活检确诊。  相似文献   
77.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是一种临床神经影像综合征,近年国内外对本病的报道逐渐增多.RPLS病变主要累及后部脑区,病程上经过治疗后一般具有可逆性,如治疗不及时脑部病变可演变为不可逆损伤.本文对6例经临床及影像学证实的RPLS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期望对临床诊治该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新冠肺炎疫情下入院患者实施胸部CT筛查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20年2月3日至2020年3月19日于某综合医院完成入院患者胸部CT筛查的影像信息,共纳入1370例,并采集2019年2月14日至2019年4月1日完成入院患者胸部X线检查的影像信息,共纳入2193例。对CT与X线检出的疾病种类、疾病检出率进行分析,并用χ^2检验比较CT与X线对肺内疾病与肺炎检出率的组间差异。结果1370例患者入院胸部CT检查阳性率为94.5%;肺内病变检出率为90.2%;肺炎占检出的肺内疾病的55.2%;可疑病毒性肺炎占3.5%。2019年同期2193例入院患者胸部X线检查阳性率为53.7%;肺内病变占42.2%;肺炎占肺内疾病的26.6%。组间比较显示胸部CT对肺内病变(χ^2=764.2,P<0.001)及肺炎(χ^2=681.8,P<0.001)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结论入院胸部CT筛查能及时高效地检出可疑病毒性肺炎,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对疑似病例的“早发现、早隔离”及遏制院内感染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9.
肝血管瘤周围灌注异常的多层螺旋CT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血管瘤周围灌注异常(HPD)现象的多层螺旋CT特点.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20例患者共 386个肝血管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观察肝灌注异常形态、位置,分析其与血管瘤大小及强化速度的关系.结果 386个血管瘤中出现灌注异常114个(29.5%).快速强化型血管瘤出现HPD现象的发生率(48.8%)远远大于慢速强化型(8.2%)(P<0.001);直径≤2 cm小血管瘤HPD的发生率(35.3%)高于直径>2 cm大血管瘤(18%)(P<0.005).结论 灌注异常现象在肝血管瘤中并不少见,更常见于快速强化型小血管瘤.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噬血细胞综合征(HLH)患者桥脑病变MRI特征及病因。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2年6月北京友谊医院18例HLH患者桥脑病变的MRI特征及临床资料,MRI分析包括病变位置、平扫及增强信号特征、是否有桥脑外病灶、复查变化,并与临床症状、血液生化结果、脑脊液生化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8例患者中16例无中枢神经系统症状;15例(83.3%)病变检出前曾发生电解质紊乱(低钠或低钾),14例行脑脊液检查者3例(21.4%)合并脑脊液生化异常;MRI表现为桥脑中央部病灶,T1WI低信号,T2WI及FLAIR高信号,12例(66.7%)表现为DWI高信号但ADC值不低,3例(16.7%)表现为DWI高信号且ADC值减低,6例(33.3%)检出桥脑外病灶;电解质紊乱纠正及鞘内注射化疗药物后,桥脑病变变化不一,与临床预后无确切关联。结论:当HLH患者发生桥脑中央病变时,可能的原因为桥脑中央髓鞘溶解(CPM)或HLH中枢神经系统(CNS-HLH)受累,临床上需关注电解质变化情况,警惕CPM的发生及进展,同时结合脑脊液生化检查判断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