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86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0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收集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5例女性,2例男性,发病年龄为17~46岁.3例行CT和US检查,1例行CT和MR检查,2例单独行CT检查,1例单独行US检查.分析其临床特征及CT、MR、US表现.结果:7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中,1例诊断为恶性,6例诊断为未定性.6例未定性中,1例于术后半年复查发现肿瘤复发及肝转移.CT均表现为巨大的囊实性肿块,其中2例可见钙化,增强扫描后,肿块囊壁与实性成分不均匀强化,出血坏死区无强化.MR可见肿块在T1WI、T2WI上呈不均匀混杂信号,能识别肿瘤内部的坏死囊变及出血等特异性征象.US可见肿块呈孤立性、囊实性结构,边界清楚锐利,有包膜回声.肿块周边及实质内可探及血流信号,以静脉血流为主.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影像学表现较具特征性,结合临床特征对术前诊断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12.
囊性肾癌的CT和MRI表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囊性肾癌的CT和MRI表现,旨在提高术前正确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囊性肾癌的CT和MRI表现。结果:囊性肾癌16例,囊壁不规则增厚12例,间隔不规则增厚8例,囊壁结节10例;囊性病变内出现异常软组织影6例,和/或囊性病变周围肾实质内出现异常软组织影4例;钙化2例;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增强8例,中度增强5例,轻度增强3例。结论:囊性肾癌的CT、MR表现有一定特征,表现典型者可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113.
目的:分析HRCT上表现为局灶性纯磨玻璃密度影(pGGO)的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影像表现、复查进展,旨在提高对pGGO、BAC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由手术及病理证实的8例BAC,其中1例为同一病灶内BAC合并AAH的影像表现,将影像学结果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8例在HRCT上均表现为pGGO,其中右上叶4例,右中叶1例,右下叶1例,左上叶2例.术前6例首次及末次CT大小增加而密度无改变3例,大小及密度均增加3例,肿瘤倍增时间为384.4天~2372.2天,平均(864.9±757.6)天.结论:HRCT偶然发现的、长期存在的pGGO提示BAC、AAH;HRCT上表现为pGGO的BAC为早期(ⅠA)肺癌,肿瘤倍增时间长,生长缓慢;HRCT上AAH与BAC形态方面鉴别困难,AAH较BAC密度低,可帮助鉴别.  相似文献   
114.
目的评估成人中耳乳突炎(OM)侧颞骨内永存岩鳞窦(PSS)的发生情况,探讨PSS与颞骨气化(TBP)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9月至2018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颞骨高分辨率CT(HRCT)检查并诊断为OM的患者245例/376侧,包括单纯慢性OM组191例/315侧,OM合并中耳胆脂瘤组35例/39侧,急性OM组19例/22侧;纳入行眼部或鼻部HRCT检查且双侧颞骨未见异常者346例(692侧)为对照组。基于0. 67mm标准横断面、冠状面观察PSS相关征象,测量其平均直径。基于乙状窦沟将TBP分为Ⅰ~Ⅳ级,分别比较不同类型OM组及对照组间、不同气化程度组间PSS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PSS在单纯慢性OM组、OM并中耳胆脂瘤组、急性OM组、对照组中发生率分别为34. 3%、43. 6%、13. 6%、10. 1%,管径2 mm以上者分别为6. 3%、7. 7%、0%、0. 9%。单纯慢性OM组、OM并中耳胆脂瘤组分别较急性OM组及对照组PSS发生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单纯慢性OM组、OM并中耳胆脂瘤组TBP为Ⅰ级或Ⅱ级者分别占79. 7%、92. 3%。按照颞骨气化程度分组,Ⅰ、Ⅱ、Ⅲ、Ⅳ级组内PSS发生率分别为36. 1%、41. 5%、18. 4%、10. 7%,Ⅰ级组与Ⅱ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PSS的发生率与TBP程度密切相关,慢性OM者因颞骨多气化较差而更常见粗大PSS,术中需重点观察避免医源性损伤。  相似文献   
115.
目的 分析恶性外耳道炎(MEO)的影像学表现及其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确诊的MEO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MEO主要临床症状包括耳痛(13/13,100%)、外耳道流脓(10/13,76.92%)及听力下降(5/13,38.46%)。HRCT主要表现为外耳道和中耳鼓室内异常软组织影及周围骨质受累,13例(13/13,100%)外耳道和10例(10/13,76.92%)中耳鼓室见异常软组织影,7例(7/13,53.85%)颞骨鼓部、9例(9/13,69.23%)岩鼓裂、7例(7/13,53.85%)茎突、6例(6/13,46.15%)乳突、3例(3/13,23.08%)下颌骨髁突、3例(3/13,23.08%)颈静脉孔见溶骨性骨质破坏。MRI表现为外耳道和中耳鼓室及周围软组织受累,8例(8/8,100%)外耳道、7例(7/8,87.50%)中耳鼓室、8例(8/8,100%)乳突、7例(7/8,87.50%)颞下颌关节、7例(7/8,87.50%)颞下窝、8例(8/8,100%)咽旁间隙、5例(5/8,62.50%)腮腺平扫可见异常软组织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其中7例颅内侵犯(7/8,87.50%),表现为增强后脑膜增厚并明显强化;4例(4/8,50.00%)面神经增强后明显强化。治疗后随访2~39个月,11例(11/13,84.62%)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MEO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经积极治疗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16.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观察成人离体面神经管膝状神经窝影像学解剖。方法对38具成人尸体头部标本行CBCT扫描,获得76侧颞骨图像,观察面神经管膝状神经窝及前壁CT表现。结果最终72侧纳入研究,包括68侧左右配对图像及4侧单侧图像。膝状神经窝形态不一,内外径(2.84±0.46)mm,前后径2.30(1.94,2.74)mm,上下径(1.44±0.26)mm。72侧中,53侧前壁骨质完整,厚度(1.54±1.49)mm,5侧部分缺损,14侧完全缺损;55侧前壁可见岩浅大神经管显示,开口处直径(0.88±0.31)mm,穿行于颞骨长度(3.47±1.58)mm;36侧前壁岩浅大神经管外侧见细小骨管,开口处直径(0.51±0.24)mm。结论成人面神经管膝状神经窝影像学解剖形态存在明显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117.
DWI、T2加权像及综合应用对前列腺癌诊断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对分别应用T2WI及DWI两种成像方法及其综合应用对前列腺癌进行定性诊断的比较,探讨两种方法各自及综合应用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1.5T MR成像仪对42例前列腺疾病患者进行前列腺磁共振高分辨成像,其中前列腺癌15例,良性病变包括良性前列腺增生及慢性前列腺炎症等27例。在MRI常规成像基础上行DWI扫描,扩散敏感系数(b)值分别为0、1000s/mm2。采用盲法阅片,按照前列腺6分区法将两种MR技术分别所得图像数据分区评估测量并采用5分制评分,根据两种技术的5分制评分进行T2加权像综合DWI方法评分,将所得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利用SPSS 11.5分别做ROC曲线分析比较,计算各组方法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等。结果:各组诊断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及ROC曲线下面积(Az)如下:T2WI:88.2%,67.2%和0.848±0.030,最佳诊断界值为3;ADC诊断:82.4%,81.6%和0.860±0.033,最佳界值为4;ADC结合T2WI诊断:78.4%,92.5%和0.922±0.021,最佳界值为4.结论:通过独立评估T2WI及DWI两种方法均可以有效诊断前列腺癌;两种成像方法综合应用诊断前列腺癌的准确度显著高于两种成像技术独立诊断,其诊断结果与病理分析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8.
小胰腺癌的CT/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胰腺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近10年多为在国内外的发病率都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因此提高对小胰腺癌的认识,发现小的肿瘤并且尽早地作出诊断显得尤为重要。CT是目前胰腺疾病的最主要影像检查手段,在对小胰腺癌的检查中,采用薄层和增中的多期动态扫描是必要的,把握最佳的胰腺强化时期是扫描的关键,可以更好地显示小肿瘤与正常胰腺之间的密度差异,小胰腺癌表现为胰腺内小的不规则低密度肿块,常合并有胆管和胰管的梗阻扩张,应用多层螺旋CT时,应尽量利用最薄层厚,最多层数的组合扫描以利用图像的融合或分解重建。MR可以提供较敏感的肿瘤信号及多平面成像,脂肪抑制及快速动态成像技术都有助于小肿瘤的显示。  相似文献   
119.
目的 比较和分析Ⅰ、Ⅱ型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 CT及MRI影像表现,探讨对其亚型鉴别的可能.方法 回顾分析30例经病理证实分型的PRCC的CT或/和MRI表现,包括肿瘤大小、形态、边缘、生长方式、钙化、出血、密度均匀性、肿瘤双期增强CT值、皮质期肿瘤与正常肾皮质CT值比值、实质期肿瘤与正常肾实质CT值比值、MRI信号表现等情况,比较Ⅰ、Ⅱ型PRCC的影像学表现差异.结果 PRCC两亚型影像表现中的肿瘤形状、边缘、大小、生长方式、密度均匀性、双期增强CT值、皮质期肿瘤与正常肾皮质CT值比值、实质期肿瘤与正常肾髓质CT值比值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区分两亚型的肿瘤增强双期CT值界值分别为67HU、77HU,皮质期肿瘤与正常肾皮质CT值比值、实质期肿瘤与正常肾髓质CT值比值的界值分别为0.38、0.39,而在两型MRI的信号表现上无明显差异.结论 Ⅰ、Ⅱ型乳头状肾细胞癌影像表现存在一定差异,有助于术前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0.
针刺穴位与大脑皮层之间关系的脑功能MRI表现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揭示针刺人体穴位所致大脑皮层神经生理兴奋的现象。方法分别针刺“足阳明胃经”上的伏兔穴(S32,7例)、足三里穴(S36,9例)和“足少阳胆经”上的阳陵泉穴(G34,7例)、光明穴(G37,8例);其中男27例,女4例;年龄21~48岁,平均295岁;MR信号采集运用GE15TSignaHorizonLX超导型MR仪;应用单次激发回波平面成像梯度回波序列(GREEPI),采集8层与解剖图像完全相同层面的功能图像,扫描参数为TR3000ms,TE40ms,翻转角90°,视野24cm×24cm,层厚7mm,间隔05mm,矩阵64×64;图像数据在工作站(SUN,GEAdvancdWorkstation31)上,运用功能神经成像分析软件(analysisoffunctionalneuroimage,AFNI)进行处理分析。结果针刺伏兔穴和足三里穴可以引起下丘脑、海马回、额回的神经生理兴奋,平均血氧水平依赖(BOLD)信号强度增加(428±150)%;针刺光明穴和阳陵泉穴,同侧枕叶视皮层均有明显兴奋区,其中8例受试者(5例光明穴、3例阳陵泉穴)双侧枕叶视皮层都有明显兴奋区,针刺后枕叶视皮层兴奋的平均BOLD信号强度增加(33±12)%;此外,脑组织兴奋还见于额叶、颞叶、基底节和桥脑等。结论fMRI可以显示针刺穴位后所致大脑相应区域的信号强度增加,由此提供了针刺某穴位可以引起大脑相应区域的神经生理兴奋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