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81.
胰腺假性囊肿(PancreaticpseudocystsPPC)多由急慢性胰腺炎或胰腺外伤所致。自1882年Bozeman首次成功地手术切除了1例巨大PPC至今,手术仍然是标准的治疗方法。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利用内镜、腹腔镜等治疗PPC的方法逐渐增多,这无疑增加了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就PPC的治疗现状综述如下。1分类PPC是由于腹管破裂后胜液外渗所致,Crass[1]首先提出PPC有急慢性之分,急性胰腺炎肩胰液外渗为急性PPC,囊壁一般不成熟,囊肿有时与胰管交通,多无胰管狭窄,也可能在远离胰腺的盆腔、纵隔等部位发现。慢性胰腺炎或胰腺外伤后胶…  相似文献   
82.
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 (AST)是一种少见的甲状腺疾病 ,成年人AST多继发于结节性甲状腺肿 ,与多发于儿童的 ,由梨状窝瘘引起的AST在病因、治疗等多方面均有所不同。作者总结 1980年 3月至 1998年 8月收治的 11例AST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1980年 3月至 1998年 8月 ,共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病人 2 741例 ,其中 11例并发AST ,占 0 4% ,其中男性 3例 ,女性 8例 ,年龄 45~ 81岁 ,平均 6 7 6岁。 1例伴有Ⅱ型糖尿病。2 临床表现10例有 5~ 40年结节性甲状腺肿病史。 4例颈部肿痛后 10~ 30天就诊 ,3例 3~ 7天就诊 ,4…  相似文献   
83.
目的 分析2020年-2021年北京市海淀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筛查有反应样本确证试验结果,为制定有效的艾滋病防控策略及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20年修订版)》要求,对北京市海淀区艾滋病筛查实验室送检的1 420份HIV抗体有反应样本进行免疫印迹法(WB)确证试验,采用SPSS 21.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420份样本经确证试验,HIV-1抗体阳性493份(34.72%),阴性590份(41.55%),不确定337份(23.73%)。不同机构筛查的HIV抗体有反应样本确证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海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仁爱社区送检样本阳性率最高(97.58%),血液中心最低(23.09%)。筛查试验单试剂有反应组与双试剂有反应组确证阳性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男女确证阳性率比为12.71∶1,以21~40岁年龄组确证阳性率最高(39.95%)。HIV-1抗体阳性样本的带型以全条带和次全条带为主,其中gp160、gp120和p24条带检出率最高(100.00%),条带p5...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及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42例我科2008年6月至2010年1月住院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22例,年龄22~79(48±15)岁.依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3组(n=14):A组,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全身溶栓、抗凝治疗;B组,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经溶栓导管溶栓、抗凝治疗;C组,抗凝治疗.以肢体周径差、血栓溶解程度,介入治疗并发症及肺栓塞发生情况为指标评价近期疗效,半年后随访.结果 各组健、患肢周径差值均减小,B组患肢肿胀消退较A、C组快(P<0.01).B组血栓完全消失5例(35.71%),与A、C两组比较,溶栓疗效显著(P<0.01).B组尿激酶用量(1.56±5.80)×106 U,较A组[(3.06±8.24)×106 U]明显减少(P<0.01).A组出现肉眼血尿、滤器移位各1例,C组出现肺栓塞1例.34例患者取得随访,随访6~18个月.无滤器移位及血栓形成.B组中仅1例出现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症状.结论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结合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5.
86.
目的 分析重症肺炎患者凝血功能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关联关系。方法 对2019年1月-2021年6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118例重症肺炎患者进行研究,依据其是否发生DVT将其分为DVT组(n=74)和非DVT组(n=44),对两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探讨部分临床指标对重症肺炎患者DVT发生的诊断价值。结果 非DVT组与DVT组患者吸烟、接受抗凝治疗、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卧床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GCS评分、FIB、APTT、PLT、接受抗凝治疗等5项指标联合应用对重症肺炎患者DVT发生均有较佳的诊断评估价值(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ROC-AUC)(0.95CI)为:0.891(0.800~0.956)。结论入院时GCS评分、FIB、APTT、PLT、接受抗凝治疗与重症肺炎患者DVT发生密切关联,5指标...  相似文献   
87.
作者采用猴制作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模型,观察肿瘤坏死因子以及生长抑素对猴ANP血浆TNF儿猴死亡情况的影响,结果发现:猴ANP早期其血浆TNF明显升高,与猴死亡呈平行关系;生长抑素可明显降低TNF含量,使猴死亡率下降,存活时间延长。提示TNF是AMP早期的重要炎症介质,生长抑素可明显抑制炎症反应过程,对猴ANP有确切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8.
目的 讨论胆管癌影像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 1 4例胆管癌经CT扫描后梗阻部位、病变形态、密度及胆管的改变 ,该病CT主要征象及鉴别诊断要点。结果 本组 1 4例胆管癌经CT检查均有特异性征象 ,与胆管囊肿等主要良性病变有明显的影像区别。结论 CT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可较清晰的显示胆管癌原发病变、胆管扩张程度及对周围浸润范围 ,在早期发现胆管癌和评估预后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89.
目的对2012—2021年北京市海淀区HIV筛查阳性样本的确证试验中HIV抗体不确定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对HIV筛查实验室上送的8 454例次筛查阳性样本进行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 WB), 分析不确定样本的带型特点和随访情况, 并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8 454例次筛查阳性样本中, HIV抗体不确定样本1 895例次, 占比22.4%, 主要来自医疗机构(50.5%), 其次是血液中心(47.8%)。WB条带出现率最高是gag蛋白中的p24(78.7%)和env蛋白中的gp160(17.7%)。在完成随访的211例样本中, 其中35例(16.6%)转为阳性, 79例(37.4%)转为阴性。18~44岁年龄组的男性, 尤其是有男男性行为的转阳率较高。条带越多转阳率越高。结论北京市海淀区HIV抗体不确定结果存在较高假阳性。尽管病例随访率低, 但是仍发现一些急性期阳转病例。应加大随访力度, 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90.
目的:评估兆伏级锥形束CT(CBCT)图像引导食管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RT)的摆位误差,计算临床靶体积(CTV)到计划靶体积(PTV)的外放边界.方法:用西门子配备有MVision兆伏级CBCT的直线加速器,对32例三维适形放疗(3DRT)的食管癌患者,在治疗的5周内每周1次,分别对治疗前、摆位误差调整后行CBCT扫描.通过计划CT图像与治疗图像进行匹配,获取左右(X)、头脚(Y)、前后(Z)的摆位误差,计算CTV到PTV的外放边界.结果:32例患者共获取320幅CBCT图像.在校正前,患者的摆位误差分别为左右(-1.25±3.28)mm、头脚(-0.63±5.00)mm、前后(0.84±3.26) mm;根据Van等提供的公式,CTV至PTV的外放边界为左右9.38mm,头脚12.28mm,前后7.70mm.摆位误差调整后:误差分别为左右(0.19±1.89) mm、头脚(-0.56±3.71)mm和前后(0.53±1.54)mm,与调整前相比在三维方向均有降低,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摆位误差调整后PTV外扩边界,左右3.68mm,头脚4.83mm,前后4.24mm.结论:通过CBCT获取食管癌患者的摆位误差并对其进行纠正,能显著降低分次间的摆位误差,提高放疗精确度,减小PTV外放边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