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观察龙花胶囊对环磷酰胺致SD大鼠血小板减少症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龙花胶囊干预组及巨和粒对照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造模,造模成功后,龙花胶囊干预组给予龙花胶囊溶液460 mg/kg灌胃,每日1次;巨和粒对照组给予巨和粒13μg/(kg.d)皮下注射;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等容积的0.9%氯化钠注射液,每日1次。各组均连续14 d,比较各组给药前后血小板计数、骨髓巨核细胞计数和血清血小板生成素(TPO)、白细胞介素-3(IL-3)水平。结果龙花胶囊干预组、巨和粒对照组在血小板计数、骨髓巨核细胞计数、血清TPOI、L-3水平上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龙花胶囊干预组与巨和粒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龙花胶囊可改善血小板减少症SD大鼠的一般情况,具有升高血小板计数,促进模型SD大鼠骨髓巨核细胞增殖,提高血清TPOI、L-3水平等作用。 相似文献
23.
目的评价欣可静治疗广泛性焦虑(心肝火旺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丁螺环酮平行对照多中心试验。入选47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口服欣可静1.26g·次~(-1)、tid)和对照组(口服丁螺环酮5mg·次~(-1),tid),观察4wk。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疗效指数、中医证候评价有效性,以不良反应、实验室检查评价安全性。结果纳入全分析集467例(试验组349例,对照组118例),安全性分析集473例(试验组355例,对照组118例)。治疗4wk末,试验组和对照组的HAMA减分值分别为(11±6)和(9±6),与基线相比或组间相比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试验组疗效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2.9±1.1)vs.(2.3±1.3),P<0.01]。试验组中医证候的愈显率、总有效率分别为53.6%、84.5%,对照组分别为39.8%、71.2%,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8%vs.39.0%,P<0.01),且严重程度较轻。结论欣可静治疗广泛性焦虑(心肝火旺证)有效、安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程度轻。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索嗅三针对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影响。方法6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测组用嗅三针刺激法,对照组用药物疗法。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血清ET、CGRP测定,同时进行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HD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结果治疗前后两组血清ET、CGRP含量,HDS、MMSE评分改变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前后两组血清ET、CGRP含量,HDS、MMSE评分差值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测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和76.6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嗅三针刺激法对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具有确切疗效,并且使得血清ET降低、CGRP上升,提示嗅三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机理与改善血液循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5.
目的以血清药理学方法观察仙花活骨丹颗粒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探讨仙花活骨丹颗粒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药理学机制。方法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模型,将ECV304细胞与仙花活骨丹颗粒不同剂量含药血清一起培养,MTT法观察细胞增殖情况,同时对细胞黏附分子表达进行测定。结景仙花活骨丹颗粒舍药血清处理24h后能不同程度促进血管内皮细胞ECV304的增殖(P〈0.05),中剂量12h、48h、72h增值最明显(P〈0.01);但72h较48h增值情况又有所下降。含药血清组CD54(ICAM-1)表达明显较空白对照组增多(P〈0.05)。中剂量组CD54(ICAM-1)表达呈高峰,而大剂量组CD54(ICAM-1)表达又有所降低。中剂量仙花活骨丹颗粒是促进的最佳浓度。结论仙花活骨丹颗粒能够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以及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26.
目的 通过观察嗅三针疗法对阿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与海马组织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活性的影响,探讨嗅三针疗法治疗AD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成年SD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D模型组、AD+嗅神经切断模型组、嗅三针组和嗅三针+嗅神经切断组,每组10只。制作AD大鼠和AD嗅神经切断大鼠模型,嗅三针组和嗅三针+嗅神经切断组均进行嗅三针治疗,通过嗅三针治疗,测试大鼠水迷宫学习记忆能力,并采用ELISA法测定海马组织PKA活性。结果 各组大鼠6d平均逃避潜伏期和平均游泳路程比较,正常对照组、嗅三针组与嗅三针+嗅神经切断组均显著短于AD模型组(P〈0.01,P〈0.05);嗅三针组短于嗅三针+嗅神经切断组(P〈0.05);AD模型组与AD+嗅神经切断组相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海马组织PKA活性比较,正常对照组、嗅三针组和嗅三针+嗅神经切断组均明显高于AD模型组(P〈0.01),嗅三针组高于嗅三针+嗅神经切断组(P〈0.05),AD模型组与AD+嗅神经切断组相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嗅三针能够显著增强A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并且能提高海马组织PKA活性,其治疗效应的发挥依赖于嗅觉传导通路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索血管性痴呆与嗅觉功能障碍之间的联系,并验证嗅三针对此的干预效应。方法60例血管性痴呆并伴有嗅觉功能障碍的患者,接受嗅三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嗅觉功能检查。同时于治疗前后进行长谷川痴呆量表(HDS)、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评分。结果治疗前,60例患者均为嗅觉部分缺失;经嗅三针治疗后,18例患者嗅觉恢复,24例患者嗅觉改善,有效率为70%。同时,治疗前后自身比较,HDS、MMSE均有所上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血管性痴呆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嗅觉功能障碍。经嗅三针治疗后,患者在痴呆症状改善的同时,嗅觉功能也得以部分恢复。 相似文献
28.
穴位敏化是腧穴由“静息态”到“激活态”的动态变化过程,在此过程中穴位及其周围发生感觉敏感性的改变;作为当前针灸领域的重大科学命题,穴位敏化为中医认识疾病的发生与其病理表现的联系、提高临床疗效提供了研究思路和方向;穴位敏化的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各有侧重,临床应用方面多是采用不同治疗方式经敏化穴位治疗各类疾病的临床疗效研究,而实验研究较多关注穴位敏化机制及规律的研究。笔者将从穴位敏化的内涵、穴位敏化的类型及其探测方法、穴位敏化的机制及规律等方面对穴位敏化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为学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9.
30.
目的:观察抗疏健骨颗粒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将76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给予抗疏健骨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钙尔奇D治疗,用药6个月后观察疗效和骨密度变化。结果:用药后两组骨密度均较用药前明显增加(P<0.05),且治疗组骨密度变化较对照组显著(P<0.05);治疗组显效19例,有效1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5.0%。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x2=22.1,P﹤0.05)。结论:抗疏健骨颗粒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