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经鼻、口插入气管或气管切开所建立的气体通道,是抢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一种治疗措施。人工气道的建立与管理是机械通气治疗极其重要的环节之一,可维持呼吸道通畅,保持足够的通气和充分的气体交换,以防止呼吸道并发症及呼吸功能不全,关系到重要脏器保障和救治能否取得顺利转归。近几年笔者曾多次参加全国呼吸支持学习班,并把一些人工气道护理知识的进展积极应用于临床,收到很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2.
流式细胞仪对4种癌症病人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对象和方法原发性癌症病人50例,均为我院1997年临床病理确诊病人。A组为肺癌,15例;B组为肝癌,15例;C组为食道癌,8例;D组为胃癌,12例;年龄35~70岁,正常对照组20例,年龄20~45岁。取病人外周静脉血进行检测。分别在两试管中加入EDTA抗凝的外周静脉血100μl,一管加入CD3单克隆抗体20μl,另一管加入CD4/CK8双标记单克隆抗体20μl(购自法国国际免疫公司),充分混匀,26℃孵育15min后,加红细胞溶解波600ml溶解10min,以1200r/min离心5min,去上清,加PBS缓冲液500μl使细胞悬浮,流式细胞仪(FCM)分析。2结果见表1表…  相似文献   
43.
采取临床科室轮转学习、临床教学查房、临床会诊和病例讨论、检验项目和质量控制宣传教育、定期学术汇报、规范考核制度以及加强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等多种形式进行检验医师规范化培训,积极探索检验医师临床工作模式,并对我国检验医师培养面临的问题进行剖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44.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30例SLE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百分数。结果 SLE活动组病人,CD4+细胞百分率显著降低(P<0.01),CD8+细胞百分率增高(P<0.01),NK细胞数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具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稳定期病人CD4+细胞百分率正常,CD8+细胞百分率稍高于对照组 (P>0.05),NK细胞百分率高于活动组病人组仍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SLE病人细胞免疫功能是异常的,T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测定可作为诊断活动期与非活动期SLE病人的一项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5.
慢病毒载体介导的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RelB基因沉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慢病毒载体沉默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DC)的RelB基因, 建立RelB基因低表达的骨髓致耐受DC, 为自身免疫病的防治提供新方法.方法: 设计小鼠RelB基因干扰的靶序列R5, 合成并克隆到慢病毒载体上, 与慢病毒的包装材料在293FT细胞中包装成病毒颗粒, 收集病毒上清, 测定病毒滴度, 然后包装慢病毒感染DC, RT-PCR和免疫荧光方法检测, 灰度扫描并用软件分析RelB基因的表达水平, 未成熟DC作对照组, 选择T6包装病毒为RNAi的阴性对照.结果: RT-PCR和免疫荧光方法发现R5病毒感染的DC RelB基因表达水平与未成熟DC基因表达水平接近, 低于成熟DC的表达水平(P<0.05), 而实验对照T6组病毒感染的DC其RelB基因表达水平高于未成熟DC(P<0.05)和R5病毒转染DC组(P<0.05).结论: 小鼠骨髓DC表达的RelB基因被慢病毒载体有效沉默, 有望成为DC免疫治疗的新载体.  相似文献   
46.
血清N端前体脑钠肽在心血管病患者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测定心血管疾病患者血清N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浓度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试验(ECLIA)测定46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及50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清NT-proBNP浓度,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析NT-proBNP与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LVEF、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心血管病组患者血清LgNT-proBNP浓度为3.74,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42;单因素方差分析示不同的心血管病组间患者血清NT-proBNP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761,P<0.001).心血管病患者血清NT-proBNP浓度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升高而显著上升,相同NYHA心功能和LVEF分级下,不同心血管病组间血清NT-proBNP浓度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变量相关分析表明,血清NT-proBNP浓度与患者年龄、NYHA心功能分级之间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r=0.152,P<0.001及r=0.725,P<0.001),与LVEF分级、预后之间呈良好的负相关关系(r=-0.634,P<0.001和r=0.581,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是心血管疾病事件强的预测因子(HR=2.763,P<0.01),并与患者的临床治疗结局密切相关.结论 心血管病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可用来评价患者的心功能状况,且与临床预后关系密切,但其对心血管疾病的分层诊断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7.
原发性肝癌患者多头自控射频仪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验采用流式细胞仪和单向琼脂扩散法,检测30例原发性肝癌(HCC)患者经间砂自动控制射频治疗仪治疗前后,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结果显示HCC患者CD4^+细胞降低(P〈0.05),CD8^+细胞升高(P〈0.05);IgG、IgA、IgM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地明显变化,治疗后,CD4^+细胞升高(P〈0.01),CD8^+细胞降低(P〈0.05),IgG,IgA,IgM的含量稍微升高,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HCC患者经自动控制射频治疗仪治疗后细胞免疫指标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48.
目的通过检测临床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甲状腺激素T3、T4及促甲状腺素(TSH)含量,进一步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损情况与甲状腺分泌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1-4月79例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例组)血清标本,分别检测其ALT、AST、甲状腺激素T3、T4及TSH含量。以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差异及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AST为(87±113)U/L、ALT为(135±241)U/L、AST/ALT为0.97±0.57、TSH为(1.63±1.29)mU/L、T3为(1.61±0.52)ng/mL、T4为(10.7±2.9)μg/dL,对照组分别为(23±5)U/L、(18±5)U/L、1.31±0.26、(2.13±0.90)mU/L、(1.19±0.16)ng/mL和(8.6±0.9)μg/dL,两组各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所有指标均正常的共有6例(7.6%),有73例(92.4%)存在不同程度的指标异常;在68例AST/ALT比值降低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3.2%)中,伴有单纯T4升高的有11例(16.2%),单纯T3升高的有4例(5.9%),T3、T4同时升高的有11例(16.2%),T3、T4同时升高且TSH降低的有2例(2.9%),1例T4升高且TSH降低(1.5%),1例仅TSH升高(1.5%);在4例AST/ALT比值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5%)中,有1例T3、T4同时升高且TSH降低,1例T3和T4同时升高,1例单纯T4升高,1例单纯TSH降低;有1例仅AST/ALT比值升高而其他项正常。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除AST/ALT比值异常外,还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甲状腺激素指标异常,其原因可能与慢性乙型肝炎应用干扰素治疗时甲状腺功能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49.
尿糖试纸法检测糖尿病尿糖的探讨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惠侨楼(广州510515)张红娟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检验科(广州510515)杨春莉第一军医大学生化室(广州510515)李军糖尿病(DM)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受进餐和摄入糖的影响,DM患者尿糖量在空腹...  相似文献   
50.
抗心磷脂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心磷脂抗体(ACA)是一组异质性抗体,是抗磷脂抗体(APA)中最有代表必的一种。本文综述了ACA的免疫学特性、临床意义及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