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67篇 |
免费 | 122篇 |
国内免费 | 6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2篇 |
儿科学 | 2篇 |
妇产科学 | 7篇 |
基础医学 | 59篇 |
口腔科学 | 45篇 |
临床医学 | 310篇 |
内科学 | 149篇 |
皮肤病学 | 10篇 |
神经病学 | 53篇 |
特种医学 | 35篇 |
外科学 | 82篇 |
综合类 | 547篇 |
预防医学 | 285篇 |
眼科学 | 34篇 |
药学 | 199篇 |
8篇 | |
中国医学 | 165篇 |
肿瘤学 | 3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5篇 |
2023年 | 71篇 |
2022年 | 85篇 |
2021年 | 120篇 |
2020年 | 95篇 |
2019年 | 62篇 |
2018年 | 46篇 |
2017年 | 42篇 |
2016年 | 61篇 |
2015年 | 59篇 |
2014年 | 90篇 |
2013年 | 104篇 |
2012年 | 130篇 |
2011年 | 115篇 |
2010年 | 93篇 |
2009年 | 71篇 |
2008年 | 102篇 |
2007年 | 71篇 |
2006年 | 91篇 |
2005年 | 67篇 |
2004年 | 63篇 |
2003年 | 51篇 |
2002年 | 54篇 |
2001年 | 51篇 |
2000年 | 53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28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青果抗人免疫缺陷病毒活性部位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选青果中作用于人免疫缺陷病毒(HIV)gp41抑制HIV-1与靶细胞融合的活性部位。方法:分别用水蒸气蒸馏法、溶剂梯度萃取法获得青果挥发油、青果10%水提液的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部位,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以上各部位抑制HIV-1与靶细胞融合的活性;测定活性部位中鞣质的含量,以确定青果中非鞣质成分与活性的关系。结果:青果10%水提液的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均有较强的抑制HIV-1与靶细胞融合的活性,其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3.97±0.38)、(26.78±0.47)、(6.80±0.10)μg.mL-1;各部位中鞣质的含量分别为8.0%、9.6%、32%。结论:青果抑制HIV与靶细胞融合的活性部位为水提液的石油醚、氯仿和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其中石油醚萃取部位活性最强,且很可能含有非鞣质类的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93.
94.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腮腺和颌下腺组织结构变化.方法:Wistar大鼠喂以高糖高脂饲料加链脲菌素(STZ)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和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8周后摘取大鼠腮腺及颌下腺组织,常规取材制片,HE染色,应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构变化.结果:糖尿病组及银杏叶提取物组的大鼠血糖没有明显区别,但糖尿病组大鼠颌下腺腺细胞增生,淋巴细胞浸润,有局灶性坏死;腮腺腺细胞增生,脂肪变性,间质小血管玻璃样变性.银杏叶提取物组大鼠颌下腺的改变同糖尿病组,但腮腺结构改变明显,可见脂肪变性和小血管玻璃样变性减少,有的竟然完全消失.结论:链脲菌素诱导的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在腮腺和颌下腺引起不同的结构改变;银杏叶提取物可改善糖尿病大鼠腮腺的结构损伤,而颌下腺则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95.
胆结石是常见的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多由于胆汁淤滞、细菌感染和胆汁成分改变有关。往往伴有胆囊炎症。不同程度上影响消化系统的功能 ,出现脘腹胀满、嗳气等症状 ,严重者发生绞痛、黄疸。 笔者近年应用自拟锦纹黄金散治疗胆结石 ,获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37例患者 ,经B超诊断均为胆石症。其中 3例“泥沙样”结石 ;2 5例伴有慢性胆囊炎 ;男 14例 ,女 2 3例 ;年龄 :30~ 4 0岁 14例 ,4 0~ 50岁 12例 ,50~ 6 0岁 9例 ,6 0~ 70岁 2例 ;病例来源 :汤旺河区医院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门诊部。2 治疗方法2 .1 组方依据 根…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食物不耐受与溃疡性结肠炎(UC)之间的关系。方法:对符合UC诊断标准的71例患者,检测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结果:UC患者对14种食物的不耐受率范围为1.4%(鸡肉、蘑菇)-38%(蛋黄蛋白),其中鳕鱼、蟹、大豆、西红柿4种食物存在性别差异(P<0.05),不同年龄组之间青少年组、壮年组及老年组对牛奶、大米不耐受性整体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均存在多种不耐受食物的统计学差异。结论:食物不耐受与UC发生发展存在一定关联,且不同性别、年龄组间存在差异性;通过检测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可以指导UC的饮食治疗。 相似文献
97.
目的研究比较胫腓骨骨折应用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2年1月我科收治的胫腓骨骨折患者68例,随机的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闭合复位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79.41%(27/34),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4.18%(32/34),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术后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23.53%(8/34)、观察组术后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5.88%(2/34)、,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采用闭合复位具有骨折愈合时间短、手术创伤小、术后功能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的优势,治疗效果优于切开复位,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最佳手术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8.
目的 为探讨WO3纳米方块对小鼠肝脏和肾脏组织的急性氧化损伤作用.方法 将42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6只,分别为5、10、20、40、80、160 mg/kg的WO3纳米方块染毒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灌胃染毒7d后测定肝脏和肾脏组织中活性氧(ROS)、还原性谷胱甘肽(GSH)以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 随着WO3纳米方块染毒剂量的升高,肝脏和肾脏组织的ROS和MDA的含量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而GSH含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各指标均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剂量≥20 mg/kg时肝脏组织ROS含量和剂量≥10 mg/kg时肾脏组织ROS含量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剂量≥20 mg/kg时,肝脏和肾脏组织MDA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剂量≥40 mg/kg时肝脏组织GSH含量和剂量≥20 mg/kg时肾脏组织GSH含量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定剂量的WO3纳米方块能够对小鼠肝脏和肾脏造成急性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99.
目的 评估纳米二氧化锆(nano-ZrO2)对人类口腔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的纳米ZrO2颗粒(0、10、30、60、100、150、250 μg·ml-1)对Human epidermoid carcinoma(KB)细胞分别进行24、48、72 h的染毒,应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结果 ①24、48 h低浓度纳米ZrO2染毒时KB细胞活性较高;②24、48 h高浓度nano-ZrO2染毒时没有对KB细胞的活性产生明显影响;③染毒72 h之后KB细胞活性没有发生显著变化,nano-ZrO2对KB细胞也不具有细胞毒性.结论 在适当浓度下,nano-ZrO2对KB细胞活性无明显毒作用.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了解家庭环境对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择辽宁省沈阳市4所学校的858名流动儿童为调查对象,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研究对象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研究对象进行家庭环境调查。结果 流动儿童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以学习焦虑最常见,发生率为48.50%;健康组与不健康组的家庭环境不同,不健康组儿童家庭的亲密度(6.61±2.29)分、组织性(4.95±1.86)分均低于健康组的(7.16±1.92)、(5.31±1.76)分,而矛盾性得分为(3.06±2.46)分高于健康组的(2.43±1.9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儿童的知识性得分分别为(3.54±2.06)、(3.56±1.9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环境与心理健康状况有相关性(P<0.01)。结论 流动儿童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以学习焦虑、自责倾向为主,家庭环境影响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