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篇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两种产地的荆芥挥发油化学与药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产地荆芥挥发油的成分、药理作用的不同。方法:采用气质联用法进行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测定不同产地荆芥挥发油的半数致死量(LD50);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试验观察不同产地荆芥挥发油的抗炎作用。结果:河北与湖南荆芥挥发油中薄荷酮和胡薄荷酮的比例分别为3.7∶1、1.1∶1;河北荆芥挥发油的LD50为(6.894±0.611)mL/kg,湖南样品为(0.842±0.092)mL/kg;河北样品0.4 mL/kg连续给药3天能显著对抗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湖南样品同等剂量单次给药即表现出明显对抗作用。结论:不同产地荆芥挥发油中主要成分薄荷酮和胡薄荷酮比例的差异,可能造成其LD50、有效浓度及起效时间发生改变,但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2.
癔症,又名歇斯底里,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多数在受到精神因素刺激后发病,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可类似多种疾病,故有人又称其为“疾病模仿家”,临床各科均可遇到,口腔科也有其常见表现形式。笔者对发生于口腔科的癔症患者临床表现及诱发因素作了回顾性总结,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23.
摘要: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示差折光检测法(HPLC-RID)同时测定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中4种中链甘油三酸酯含量。方法:采用GC法,对丙泊酚乳状注射液中辅料中链油结构中侧链的成分分析,推导出中链油的4种组分结构,然后采用Agilent Zorbax C18(150 mm×4.6 mm, 5μm)色谱柱,以甲醇-四氢呋喃-0.1 mol·L-1乙酸铵(94∶2.5∶3.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柱温35℃;示差折光检测器检测,对比各已知组分(三辛酸甘油酯、三癸酸甘油酯、中链甘油三酸酯)在示差检测器上的响应差异,推测未知组分响应,从而实现对复杂组成中链甘油三酸酯的4种组分的定量分析,并开展方法学验证。结果:推导出中链甘油三酸酯的4种组成成分,并以三辛酸甘油酯作为外标对照品,方法学验证各项内容均符合要求。线性范围为1.00~6.97 mg·ml-1(r=0.999 8),在此范围可准确定量中链甘油三酸酯中的4种甘油三酸酯的含量。结论:本方法准确、快捷、方便,可实现同时直接测定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中4种甘油三酸酯含量。  相似文献   
24.
荆芥挥发油对大鼠胸腔白细胞5-脂氧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荆芥挥发油对5-脂氧酶(5-LO)活性的影响,以期进一步阐明其干预花生四烯酸代谢的抗炎机制。方法:以角叉菜胶急性胸膜炎模型大鼠的胸腔白细胞为基本反应体系,分别加入外源性花生四烯酸(AA)与不同质量浓度的荆芥挥发油(0.011,0.022,0.043,0.087,0.179,0.255,0.364 g·L-1)、齐留通(0.625×10-3 g·L-1),在钙离子载体A23187诱导下,提取完整白细胞的5-LO代谢产物白三烯B4(LTB4)和5-羟基二十碳四烯酸(5-HETE),运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紫外检测分离测定LTB4和5-HETE水平。结果:荆芥挥发油在0.022~0.364 g·L-1内,对大鼠胸腔白细胞LTB4与5-HETE的生物合成均呈现显著性的抑制作用(P<0.05或P<0.001),并表现出剂量依赖性,其对LTB4与5-HETE生成的IC50分别为0.124 g·L-1和0.142 g·L-1。结论:荆芥挥发油体外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大鼠胸腔白细胞花生四烯酸代谢酶5-LO的活性,表明其良好的抗炎作用与抑制5-LO活性,减少致炎物质LTB4的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完善脂肪乳剂制备小鼠高脂血症模型的方法。方法:采用胆固醇与猪油不同比例配方的脂肪乳剂连续灌胃给予小鼠7天,及停脂肪乳剂7天后,检测小鼠血清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结果:胆固醇20%、猪油40%比例的脂肪乳剂配方连续灌胃7天,可明显提高小鼠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并以升高甘油三酯水平作用显著,但停脂肪乳剂后7天血脂水平即恢复正常,不能维持;胆固醇10%和15%、猪油20%和30%比例的脂肪乳剂配方升高血脂水平作用不明显。结论:脂肪乳剂中胆固醇和猪油的含量高低是制备高脂血症的关键,此外实验动物种类、实验的操作及其他试剂的质量亦为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6.
脂肪乳剂建立高脂血症模型小鼠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完善脂肪乳剂制备小鼠高脂血症模型的方法。方法:采用胆固醇与猪油不同比例配方的脂肪乳剂连续灌胃给予小鼠7天,及停脂肪乳剂7天后,检测小鼠血清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结果:胆固醇20%、猪油40%比例的脂肪乳剂配方连续灌胃7天,可明显提高小鼠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并以升高甘油三酯水平作用显著,但停脂肪乳剂后7天血脂水平即恢复正常,不能维持;胆固醇10%和15%、猪油20%和30%比例的脂肪乳剂配方升高血脂水平作用不明显。结论:脂肪乳剂中胆固醇和猪油的含量高低是制备高脂血症的关键,此外实验动物种类、实验的操作及其他试剂的质量亦为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7.
目的 :研究和分析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病人的术后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救治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病人5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对手术病人的术后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经护理后,50例患者中,有35例基本恢复意识,有6例部分恢复意识,有7例仍然昏迷,有2例至出院时发生死亡.且全部病人具有偏瘫症状,而病人合并有语言功能障碍的为12例;合并有消化道出血的为6例,合并有颅内感染的为7例,合并有肺部感染的为15例.结论 :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病人通过一定的术后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后,其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且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增强,因而能够获得较高的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28.
荆芥挥发油对哮喘模型小鼠肺组织炎症介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采用卵白蛋白致哮喘模型小鼠,探讨荆芥挥发油的抗炎作用机理。方法:建立小鼠卵白蛋白致敏哮喘模型,荆芥挥发油0.4、0.2ml.kg-1灌胃给药,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小鼠肺组织前列腺素E2(PGE2)含量;ELISA法测定肺组织白三烯B4(LTB4)含量;TBA显色法测定肺组织丙二醛(MDA)含量;硝酸氧化酶还原法测定肺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荆芥挥发油0.4、0.2ml.kg-1连续给药7d,能明显降低卵白蛋白致哮喘模型小鼠肺组织中PGE2、LTB4、MDA和NO的含量,以0.4ml.kg-1作用为优;0.4ml.kg-1荆芥挥发油在末次攻击前急性给药2次,亦可显著降低哮喘模型小鼠肺组织中LTB4和MDA的含量。结论:荆芥挥发油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中花生四烯酸环氧酶和脂氧酶代谢途径产物PGE2、LTB4的生成;通过抑制与炎症反应相关的MDA和NO等自由基介质的生成,发挥其良好的抗炎作用,是其祛风解表之功效及治疗过敏性炎症疾病的药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居家孕妇远程胎心监护的临床实践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7年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产前检查的晚期妊娠103例孕妇,其中正常妊娠孕妇50例为正常组,具有高危因素及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的孕妇53例为高危组。两组孕妇在家进行远程胎心监护,由专业医师对启用孕周、归还/分娩孕周、使用时间、远程胎心监护上传时间和次数(分成≤3次、4~9次及≥10次)等进行分析,同时追踪监护结果及分娩结局。结果:(1)两组孕妇启用孕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孕妇远程胎心监护的归还/分娩孕周及使用时间均短于正常组(P0.05)。(2)103例孕妇共上传654次,其中≤3次、4~9次及≥10次孕妇的比较中,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启用孕周和使用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产次、高危人数及归还/分娩孕周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高危组胎心监护结果异常率(22.8%)高于正常组(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异常结果复查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3%vs 16.2%,P0.05)。(4)远程胎心监护结果异常孕妇中的脐带因素、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并发症入NICU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结果正常孕妇(P0.05)。结论:孕妇远程胎心监护开启了家庭自我监护新途径,是胎儿安全的有力保障,尤其适合于高危妊娠;对伴有脐带因素的胎儿孕期管理具有很好的监测作用。  相似文献   
30.
随着现代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变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 Alcohol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发病率有了较大幅度的上升。该病已成为全球各国学者共同关注的问题。中医对本病的研究起步较晚,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讨论。本文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NAFLD的相关进展,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实验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考与展望五个方面作一综述并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