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31.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晶体表面细胞反应及前膜形成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杨方耀 《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1994,18(1):45-47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晶体表面细胞反应及前膜形成,是白内障囊外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一种严重并发症,往往影响患的术后视力,甚至失明。本对该并发症的临床表现、人工晶体表面细胞学、眼组织病理学、免疫学、预防和治疗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2.
33.
先天性无虹膜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眼科卞新浩,杨方耀我科于1994年3月,收治1例先天性无虹膜白内障患者,施行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报告如下。患者钟××男35岁双眼视物不清30余年,加重3年,于1994年3月14日入院。右眼视力... 相似文献
34.
杨方耀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1984,(4)
有晶状体存在的睫状环阻塞性闭角青光眼,国内外均有报道。无晶状体睫状环阻塞性闭角青光眼国内尚未见报道。最近,我科曾经治一例,报告如下。 何某,女,68岁,退休工人。因左眼老年性白内障(成熟期)入院。于1983年12月20日在局麻下行左眼白内障冰冻摘除术,常规周边虹膜切除,囊内摘除,无玻璃体脱出,过程顺利。术后第一天左眼前房已形成,第七天拆除球结膜缝线。第八天行术眼裂隙灯检查,球结 相似文献
35.
眼球穿通伤后晶体与玻璃体手术治疗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重眼球穿通伤,尤其是晶体和玻璃体同时受伤,由于伤后眼内纤维组织增生引起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及眼球痨等严重并发症,往往导致眼失明,其失明率为42~70%。过去,对严重眼球穿通伤后玻璃体的处理,曾一度认为是一个“手术禁区”。直到1968年Kasner提出眼球可以耐受切除大部分玻璃体而不造成损害这个新观点后,Machemer(1970)首创玻璃体切割注吸器(VISC)后,打开了玻璃体这个手术禁区。此后,在防治眼球穿通伤后并发症方面取得了划时代的进展。就眼球穿通伤的预后而言,伤后及时地对晶体和玻璃体进行处理,是提高伤眼解剖整复和复明率的关键。以下仅就1979~1984年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6.
后房型人工晶体前膜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房型人工晶体前膜的超微结构刘业滋,杨方耀我们于1991年手术取出2例后房型人工晶体前膜,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其超微结构及形态变化,现报告如下。例1男,67岁,因双眼老年性白内障,类固醇性青光眼入院。入院后在手术显微镜下行右眼白内障囊外摘除、小梁切除、后... 相似文献
37.
杨方耀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0,(9)
一、检查方法白内障手术前后角膜散光的检查方法,归纳起来有下列几种。1.Placido氏园盘检查法:此法操作简单、实用。它能确立被检眼有无散光,并可知角膜散光为规则性或不规则性。但不能对角膜散光进行定量。 相似文献
38.
有晶体眼睫状环阻塞性闭角青光眼已有不少介绍,无晶体眼睫状环阻塞性闭角青光眼国内尚未见报道。近来我科曾遇一例,做一报告。 相似文献
39.
40.
外伤性白内障联合手术初步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报告21例(21眼)外伤性白内障联合手术病人。包括7眼内异物取出、8眼角膜伤口缝合、2眼虹膜复位、2眼晶体玻璃体切除、1眼穿透性角膜移植、1眼小梁切除,全部病人均同时施行了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18例随访3─58个月,平均17.7个月。随访时视力≥0.5者占55.6%。术后并发症有:1.后囊膜混浊,占27.8%;2.人工晶体虹膜夹持,占11.1%;3.其他并发症,占16.7%。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