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眼科学   48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1.
一、前列腺素对白内障手术的影响众所周知,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简称PG)在眼内增加时可引起眼内血管通透性增强,血-房水屏障破坏,眼内压升高和瞳孔缩小。内眼手术,特别是白内障手术致眼内组织创伤后,刺激PG的合成与释放增加,在眼内组织中产生PG的生物学效应,使术前用药物散大了的瞳孔重新缩小,妨碍白内障手术的顺利进行,也加重了术后眼部的炎症反应和黄斑部囊样水肿的发生。PG对白内障手术的主要影响综述如下。(一) PG与白内障术中的瞳孔缩小白内障手术的各种术式尽管有不同的变迁,都需要在术前用药物充分散大瞳孔,以便手术的顺利进行。临床实践中,采用现代白内障囊外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发生机理。方法 制作模型。观察角爱明度、新生血管。角和外周血行免疫检测。并对角膜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术后1周,植床出现新生血管、角膜水肿、基质增厚;术后1月,植床瘢痕化,但水肿减轻。免疫组化显示:移植后3天,血中Th/i细胞IL_2R细胞升高,15天时角膜植片内有以TC/S细胞润为主的淋巴细胞,结论大鼠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有着与机体其它器官相似的移植排斥过程  相似文献   
13.
眼睑巨大血管瘤切除及全下睑再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眼睑血管瘤是眼附属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不仅有碍美容,还引起眼部严重功能障碍,例如弱视、斜视、屈光不正、青光眼和眼球突出等。我院97年11月收治了1例眼睑巨大血管瘤患者,对其成功地施行了血管瘤切除及全下睑再造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患者何×× 女 28...  相似文献   
14.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7例17眼大泡性角膜病变施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或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手术。随访观察2~43个月并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角膜植片透明12例,半透明3例,植片混浊2例。其中4例在术后2周~21个月发生角膜免疫排斥反应,经保守治疗后控制。全部患者术后眼部刺激症状消失。除1例术前视力无光感,术后视力无变化外,其余病例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或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手术,是解除眼部疼痛刺激症状、提高视力的首选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大泡性角膜病变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泡性角膜病变 (bullous keratopathy)是角膜内皮细胞功能失代偿的晚期表现。系指各种原因损伤了角膜内皮细胞或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减少 ,内皮细胞内线粒体产能机制受损 ,ATP减少 ,细胞膜 Na - K 泵功能失代偿 ,致房水通过内皮细胞、基质达到角膜上皮下 ,致使角膜上皮下及基质层长期持续水肿 ,上皮及上皮下形成水泡。自 1976年 Ar-entsen[1 ] 报道 ,大泡性角膜病变有逐年增多趋势。尤其近年来 ,随着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普及 ,激光技术的普遍应用 ,大泡性角膜病变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 [2 ] 。此病变不但严重影响视力 ,而且产生难以消…  相似文献   
16.
200例穿透性角膜移植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穿透性角膜移植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对200例(200眼)穿透性角膜移植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统计分析表明:角膜植片透明者180例(90.0%)视力≤0.04者73例(36.5%),0.05~0.2者91例(45.5%)≥0.3者36例(18.0%)。主要并发症:角膜植片免疫排斥反应22例(11.0%),继发性青光眼7例(3.5%)。结论:穿透性角膜移植可使角膜盲患者复明,但防治术后免疫排斥反应是成功关键。  相似文献   
17.
白内障摘除术中玻璃体脱出,是术中最常遇到的问题之一,它可引起术后多种并发症。近年来国内外均有报导用开放式前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白内障手术时玻璃体脱出,可防止因玻璃体脱出所致的一系列并发症发生。为了评价开放式前部玻璃体切除术在白内障手术玻璃体脱出的治疗作用,我们将1985年一年中所遇到的11例白内障囊内摘除术中玻璃体脱出病人,应用此术对玻璃体脱出者进行了处理,收到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和方法病人:本组白内障手术病人11例11眼,  相似文献   
18.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晶体表面细胞反应及前膜形成的研究近况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眼科杨方耀,刘业滋中山医科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李绍珍英国眼科医生Ridley于1949年11月29日第一次将人工晶体置入到病人眼后房内,由于术后并发症较多,未被广大眼科医生们接...  相似文献   
19.
角膜穿孔伤修复,外伤性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第一军医大学附属南方医院眼科杨方耀,刘业滋,伍挂军,苄新浩通常对角膜穿孔庙伴有晶状体损伤及外伤性白内障病人,主张分二步手术,即I期角膜穿孔伤修复和11期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可否一...  相似文献   
20.
应用透射电镜对5只兔眼后房型人工晶体前膜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前膜中有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样细胞、异物巨细胞、超大巨细胞和大量胶原纤维,膜内这些细胞均具有巨噬细胞本来特征,如胸质微丝、溶酶体及多泡体都较丰富。认为后房型人工晶体前膜形成主要是由于眼内人工晶体的异物反应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