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116篇
预防医学   27篇
药学   39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5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对比分析以紫杉醇类及蒽环类为基础加/不加环磷酰胺(TEC/TE)两种化疗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本院收治的共139例Ⅱ~Ⅲ期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4个周期的新辅助化疗,其中TEC方案(多西他赛75 mg/m2+表柔比星60 mg/m2+环磷酰胺500 mg/m2)共68例,TE方案(多西他赛75 mg/m2+表柔比星60 mg/m2)共71例。以RECIST标准判断临床疗效,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为临床有效,以Miller Payne标准判断病理疗效,Ⅲ级+Ⅴ级+Ⅳ级为病理学有效,同时观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TEC组的p CR率、CR率分别为13.85%(9/68)和10.29%(7/68),TE组为11.27%(8/71)和5.63%(4/7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04、-1.336;P=0.071、0.181)。TEC组的病理有效率为78.46%(51/65,3例缺失病理数据),显著高于TE组的61.97%(44/71)(χ2=4.382,P=0.036),但两组的临床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2.06%(49/68)比61.97%(44/71),χ2=1.596,P=0.206]。TEC组及TE组的保留乳房率分别为5.88%(4/68)、8.45%(6/7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66,P=0.797)。两组的常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粒细胞减少症及心脏毒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670、-0.667、-1.326;P=0.095、0.505、0.185)。结论与TE方案比较,患者接受TEC方案新辅助化疗更易获得病理学缓解,且不增加不良反应。TEC方案在新辅助化疗中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2.
18F-脱氧葡萄糖PET-CT检测食管癌病变长度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目的 评价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诊断食管癌病变长度的临床价值,并和其他检测方法比较.方法 选择食管癌患者32例,其中胸上段食管癌1例,胸中段22例,胸下段9例.术前分别行食管镜、食管钡餐、CT和FDG PET-CT检查,并检测食管癌原发灶病变位置和长度.1周内行食管癌手术,手术大体标本与检查结果比较.结果 食管钡餐、CT、FDG PET-CT分段与大体标本全部符合,而食管镜检查有2例分段与大体标本不符合.食管镜、食管钡餐、CT、PET-CT所示食管癌病变长度与大体标本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741、0.746、0.870、0.876(P值均为0.000);所示食管癌原发灶长度分别为(3.8±1.4)、(4.1±1.5)、(4.4±1.6)、(5.3±1.9)和(4.7±1.7)cm,4种检查结果与大体标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7、0.025、0.001),病变长度从小到大依次为食管镜、食管钡餐、CT、大体标本、PET-CT.但考虑到标本离体后有一定程度的回缩,实际病变长度与PET-CT最接近.结论 PET-CT较准确的显示食管癌病变实际长度,有一定临床价值.对手术病例,PET-CT可用于指导术者选择食管癌切除的剖胸径路及食管切除长度;对放疗病例,PET-CT有助于指导放疗靶区的精确确定.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Src同源磷酸酪氨酸磷酸酶2(Shp2)在舌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Cal-27细胞增殖、转移、侵袭、凋亡等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舌癌组织中Shp2的表达情况;采用RNA干扰技术靶向沉默Cal-27细胞中Shp2的表达;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Cal-27细胞24、48、72、96 h的增殖活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hp2对Cal-27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Shp2对Cal-27细胞中Bax、p53和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Shp2对Cal-27细胞体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舌癌组织中Shp2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Shp2-siR-NA Cal-27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均低于Cal-27细胞(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Shp2-siRNA组和阴性对照组的Cal-27细胞凋亡率均有所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hp2-siRNA组中的p53、Bax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Bcl-2蛋白表达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hp2在舌癌细胞中具有促癌基因的活性,可促进Cal-27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抑制其凋亡.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转移抑制基因(nm23)表达与鼻咽癌(NPC)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03-2006年放疗前行鼻咽活检且资料完整的127例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6 MV X线调强放疗联合顺铂+氟尿嘧啶方案化疗.采用免疫组化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法(SP)检...  相似文献   
55.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the expression o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 and nm23 in patients with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 Methods From 2003 to 2006, 127 NPC patients who had undergone biopsy before radiotherapy were reviewed retrospectively. All patients received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using 6 MV X-rays combined with platinum-based chemotherapy. Immunohistochemistry SP method was adopt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EGFR and nm23 in NPC biopsy specimens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EGFR and nm23 and survival was analyzed. 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 of EGFR and nm23 were 80.3% and 47. 2% respectively. The nm23expression was correlated with distant metastasis (χ2=7.03, P = 0. 008 ). The 5-year estimated local control, over-all survival (OS) and disease-free survival (DFS) were 58.3% ,53.5% and 46. 5%. Patients with negative expression of EGFR had a significantly better 5-year OS, DFS (χ2=8.23, P=0.004;χ2=5.25,P=0.022) than those with positive expression. Patients with positive expression of nm23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5-year OS (χ2=15.68, P = 0. 000) and DFS (χ2=14. 85, P = 0. 000) than those with negative expression. The clinical stage, EGFR and nm23 expression were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s shown by Cox proportional hazard model (χ2=23.03, 18.33, 39.92, P= 0.000, 0.000, 0.000).Conclusions The EFGR and nm23 expression were correlated with the prognosis in NPC patients.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腔镜技术在注射式隆乳术后隆乳剂取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45例行注射式隆乳术2~10年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行腔镜下隆乳剂取出术。所有患者均采用全麻,在乳房外上边缘腋横纹处、腋后线乳头水平、乳房外下边缘腋前线处各取一小切口,经溶脂、吸脂并吸出大部分的隆乳剂后采用充气法建立操作空间,在腔镜下操作以清除残留的隆乳剂。对取出隆乳剂后导致乳房明显缩小者,则在胸大肌后间隙植入假体行乳房重建。结果45例患者(共87侧乳房)均顺利完成腔镜隆乳剂取出术,其中仅行腔镜隆乳剂取出者25例,行腔镜隆乳剂取出加假体植入20例,其中1例同时行腔镜乳房皮下腺体切除术。87侧腔镜隆乳剂取出术的手术时间为45~180min,平均102min术中出血量20~90ml,平均43ml。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术后出血、继发感染及皮下积液等并发症。术后1~3个月内行超声复查显示,41例(91.1%)未发现明显的隆乳剂残留。在20例腔镜隆乳剂取出加假体植入患者中,对美容效果非常满意者17例,基本满意者3例。结论溶脂抽吸结合腔镜技术在隆乳剂取出术中效果良好,为解决注射式隆乳术后并发症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7.
贫困大学生自尊水平与心理健康关系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贫困生的自尊水平、心理健康现状,重点研究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自尊量表(SE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湖南农业大学03~06级528名贫困生的自尊水平和心理健康关系进行调查。结果与普通大学生相比,贫困学生的自尊水平偏低;心理问题发生率为28.9%,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精神病性及其他5个因子均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贫困生的自尊水平与心理健康抑郁、焦虑、恐怖和偏执4个因子存在着选择性的负相关(P<0.01)。结论大学生的自尊状况与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互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58.
目的研究在不同处理因子作用下,外源基因ERβ1的表达对MCF-7乳腺癌细胞系生长特性的影响。方法利用脂质体转染方法将ERβ1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EGFPERβ1导入MCF-7乳腺癌细胞系。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转染细胞中ERβ1的蛋白表达水平,筛选阳性克隆。以亲本细胞MCF-7为对照,分别在雌激素和雌激素受体拮抗剂他莫昔芬作用下观察细胞的生长特点。结果在转染ERβ1基因的MCF-7细胞系中,Western blot检测证实ERβ1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在无处理因子的情况下,外源基因ERβ1在MCF-7细胞系中的表达能抑制细胞生长。与亲本细胞MCF-7细胞相比,转染ERβ1的MCF-7细胞对雌激素的敏感性下降,但对他莫昔芬的敏感性无明显变化。结论外源性ERβ1基因在MCF-7乳腺癌细胞中的稳定表达不增加对他莫昔芬的耐药性,但使之对雌激素的敏感性下降。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究乳腺癌MDA-MB-231细胞在不同硬度基质上黏附率、增殖能力及整合素(intergrin)β1表达变化的差异,探讨肿瘤细胞的生物学性状和细胞外基质硬度的相关性。方法将乳腺癌MDA-MB-231细胞分别种植到不同硬度的人工模拟基质上(硬度分别为1、20、40kPa),3d后观察比较MDA-MB-231细胞克隆形成差异。用四唑盐(MTT)比色试验观察MDA-MB-231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Westernblot检测细胞Intergrinβ1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在硬度40kPa的人工基质上,乳腺癌细胞增殖能力、克隆形成能力及Intergrinβ1蛋白表达均高于其它两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DA-MB-231细胞更容易在硬性较高的基质上增殖,其机制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0.
<正>女,20岁,发现下腹部逐渐隆起2年余,腹痛1周入院。查体:中下腹部可触及巨大肿块,质硬,活动度差。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CT表现:右中下腹部巨大软组织肿块,上达肝脏下缘,下至盆腔,其边缘光整,密度尚均匀,动态增强扫描呈轻度均匀强化,主要由左侧髂内动脉分支供血。左中腹另见一分叶状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晰,动态增强扫描显著强化,强化程度与主动脉相近,主要由腹主动脉分叉处异常分支供血,肠系膜上静脉引流(见图1)。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腹盆腔少量积液。CT诊断:①右侧腹部巨大软组织肿块,考虑神经源性肿瘤可能性大;②左中腹部软组织肿块,考虑巨淋巴结增生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