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7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45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82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2篇
  1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3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1 从组织切片上分离单细胞方法的建立从组织切片上进行单个细胞分离 ,并扩增出靶DNA片段的技术是 1993年由德国科隆大学的Hansmann等〔1〕建立起来的一项新技术 ,并将其称为分子组织学技术 (molecularhis tology)。该方法的最大优点在于能够针对所需研究的细胞 ,将组织形态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密切结合 ,特别适用于细胞组成复杂的病变。同年 ,Trumper等用霍奇金病 (HD)淋巴结制备细胞悬液 ,结合免疫组织化学 ,用微操纵器从细胞悬液中提取单个Reed Sternberg(RS)细胞 ,并成功地进行了聚…  相似文献   
152.
阴道加德纳菌(Gardnerella vaginalis,Gv)是Gardner和Duke于1955年从女性阴道炎者病灶部分离到的棒状杆菌.国外学者认为Gv是女性细菌性阴道病的重要病原体之一<'[1]>.  相似文献   
153.
目的 探讨胸交感神经链的T3和T4切断术治疗手汗症与术后代偿性多汗的关系.方法 检索、筛选中文和英文的相关文献,用RevMan 5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256篇文献,筛选后最终纳入7篇进行Meta分析,比较胸交感神经链的T3和T4切断术治疗手汗症后代偿性多汗发生率.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T3胸交感神经切断术相比,T4胸交感神经切断术后代偿性多汗发生率更低(P<0.01).结论 与T3胸交感神经切断术比较,T4胸交感神经切断术降低了代偿性多汗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4.
乳腺Paget's病临床与X线诊断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乳腺Paget’s病的X线表现特点,评价乳腺X线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0例乳腺Paget’s病患者的X线片及临床、病理资料,按BI-RADS分类进行评估。结果(1)30例患者显示乳头乳晕区异常19例(63%),乳头乳晕皮肤增厚、变形或内陷7例,乳头乳晕区钙化3例,乳晕下导管增粗3例,乳晕区皮肤增厚伴乳头乳晕区钙化2例,乳晕区皮肤增厚伴乳晕下导管增粗3例,同时有乳晕区皮肤增厚、钙化及乳晕下导管增粗1例;乳头乳晕区无异常发现11例。(2)乳腺实质内显示异常26例(87%),10例为单纯乳腺实质内病变,16例为乳腺实质内病变合并乳晕区异常。(3)BI-RADS分类评估,5类16例,4类10例,3类3例,1类1例,无2类。结论重视乳头乳晕区观察对正确诊断Paget’s病至关重要,不伴有乳头乳晕区异常的单纯乳腺实质内病变也可为乳腺Paget’s病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55.
<正>在胃肠道里由专门上皮细胞构成一种屏障,它不仅有助消化且能显著影响黏膜免疫系统的发育和功能。这类肠上皮细胞(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IECs)能够感知微生物并对其刺激做出反应以加强其屏障功能,还参与调节从耐受到抗病原体等适应性免疫反应。然而,如果上皮细胞或免疫细胞内环境稳定被打破,微生物定植就具有感染和引起炎症的可能。内环境稳定依赖于IECs的多种功能,其中  相似文献   
156.
目的对乳腺实性乳头状癌(solid papillary carcinoma,SP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特点、预后和鉴别诊断进行探讨。方法收集伴或不伴有浸润癌的SPC共73例,总结其临床资料、大体和组织病理特征,并行透射电镜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选用抗体包括CK、肌上皮标记、神经内分泌标记、增殖标记Ki-67和ER、PR、c-erbB-2等。结果本病好发于老年女性,发病平均年龄64.7岁。肿瘤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乳腺肿块和乳头溢液。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43例中有31例检出癌转移。镜检所有标本均见到实性乳头状病变,25例伴有黏液分泌。周边常可伴有导管内乳头状瘤。肿瘤细胞呈多边形、卵圆形或梭形,呈印戒样。胞质丰富,呈嗜酸性或细颗粒状。细胞核轻度或中度异型,51例核分裂象5个/10HPF。43例伴发浸润癌。肿瘤基底型CK表达呈阴性。平滑肌肌动蛋白SMA、p63在乳头轴心肌上皮的阳性率分别为91.8%、67.1%,在导管周围肌上皮的阳性率分别为91.8%,73.9%。CgA和Syn以及NSE阳性率分别为89.0%,86.3%,95.9%。Ki-67平均阳性指数为10.2%。73例行ER、PR染色的肿瘤大部分呈阳性,Her-2大部分呈阴性。电镜下可见到细胞内的神经内分泌颗粒。结论乳腺SPC是一种低度恶性的乳腺导管内癌,好发于老年女性,有其独特的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特征,部分SPC与乳腺黏液癌和神经内分泌癌相关。随访资料显示SPC具有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7.
158.
目的: 〖HT5\"SS〗探讨腺病毒介导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AdVHBsAg)基因修饰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瘤苗体外生物学活性。〖HT5W〗方法〖HT5\"SS〗:将腺病毒表达载体AdVHBsAg转染人单个核细胞来源的DC,构建AdVHBsAgDC肝癌瘤苗,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鉴定转染基因表达,FACS检测表面分子和内吞功能,3HTdR法检测T细胞增殖反应的能力,MTT法检测CTL活性。〖HT5W〗结果〖HT5\"SS〗:HBsAg基因转染后,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结果示HBsAg基因表达于转染的DC,表明腺病毒介导的HBsAg基因转染的有效性。AdVHBsAgDC可高表达CD1a、CD11c、 CD83、CD86和HLADR,但内吞功能较DC组降低(P<0.05)。AdVHBsAg DC刺激自体T细胞增殖功能均明显高于DC对照组和AdVLacZDC组(P<0.05)。AdVHBsAg DC体外诱导CTL对HepG2215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具有特异性。〖HT5W〗结论〖HT5\"SS〗:肝癌相关基因HBsAg可作为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的切入点,该研究为HBV相关肝癌DC体内免疫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9.
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病毒感染相关性中医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免疫荧光技术和电镜技术 ,对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ASO)患者的血液和血管组织进行检测 ,发现巨细胞病毒的感染及基因表达率分别为 42 .5 9% ,2 8.95 % ,较对照组具有非常明显的差异(P<0 .0 1)。同时 ,应用解毒祛瘀法进行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 ,取得良好疗效。研究证实 :1巨细胞病毒感染是造成ASO的始动病因 ;2“邪毒”是造成 ASO瘀滞的病因机制。  相似文献   
160.
杨生第系石家庄市名老中医 ,从医 50余年 ,经验丰富 ,尤擅长中医妇科。我们随老师临床学习 ,获益匪浅 ,应用其治疗崩漏的“八字四法”(补脾、益肾、消瘀、清凉 )治疗崩漏 ,选方用药无不随心应手。现将其临床经验介绍如下。1 补脾统血脾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脾主统血 ,若素体脾虚 ,或忧虑过度 ,或饮食劳倦 ,损伤脾气 ,气虚下陷统摄无权 ,冲任不固 ,血离脉道而致崩漏。临床常用药物 :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山药、当归、墨旱莲、茜草、益母草。加减 :心悸者加炒酸枣仁、龙齿、远志 ;大便溏泻加炒扁豆、薏苡仁、芡实 ;食欲不佳加生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